Q:我的孩子學業順利、人緣不錯,我們對他很好,也從來沒給他什麼壓力,但他為什麼還去做傻事?
有些孩子,在開放、和善、富足的環境下長大,一路看起來都是人生勝利組,但卻不快樂,甚至還做傻事,可能較令家人崩潰。
主因大多是因為:他們很少真正被傾聽。
孩子跟家人說自己在學校表現不好,很難過。家人跟他說:「沒關係,我買你最喜歡的冰淇淋給你吃。」結果孩子吃完冰淇淋之後還是覺得難過。
孩子跟家人說自己得獎了好開心!家人跟他說:「哇,好厲害!」然後繼續滑自己的手機,結果孩子被誇獎後反而高興的感覺沒了。
孩子跟家人說學校的小貓咪死了,好傷心。家人跟他說:「牠去當小天使了啦,別傷心,我帶你去公園玩!」結果孩子去公園玩了之後還是傷心不已。
這樣的情節日日月月年年反覆後,最終在某個很普通的日子、很平常的事件中,孩子做了個驚天動地之舉......
大家一頭霧水之餘如果還來得及,有些家人也許仍用食物、禮物、金錢.......來拜託孩子,或奮力用「你很好」、「你最棒了」、「我什麼都答應你」......想緩和孩子的情緒或改變孩子的決定。
很遺憾,許多孩子還是維持原來的決定。
因為他們更確定:
你仍然沒真正想了解他為何難過。
你仍然沒真正想了解他為何開心。
你仍然沒真正想了解他為何傷心。
你仍然沒真正想了解他為何期待。
你仍然沒真正想了解他為何沮喪。
......
......
你仍然沒真正想了解他日常的一切。
孩子並不是希望每每他們在陳述一件事時,家人就一定要表現得超有同理心,痛哭流涕、手舞足蹈、傷心流淚、暴跳如雷、開懷大笑.......之類的明顯反應;而是:
用有溫度的眼神,專心聽他們說,適度回應。
然後,他們就能像吃到無敵星星一樣,繼續回到自己的軌道,繼續前進。
這個舉動,可隨時傳達給任何一位你在乎的人,也許就能將遺憾,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