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故事,出於善
胡雪巖,13、4歲,早年喪父,讓他承擔了養家餬口的重任,胡雪巖經親戚推薦,前往杭州於姓的「信和錢莊」當學徒。從掃地、倒夜壺等雜役做起,三年後因為勤勞、腳踏實地的優點博得莊主的賞識,成為正式的夥計,16歲時升為跑街。胡雪巖本想沿著傳統從商之路一步步發展成為商界名流,未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命裏的第一位貴人——王有齡。
王有齡,字英九,號雪軒,福建侯官人,官至浙江巡撫。據說有一天,王有齡因無錢進京,只得在杭州一家茶樓嘆息。
落魄的王有齡有天到茶館喝茶,恰巧被胡雪巖看見,胡雪巖慧認為王有齡將來定有出頭之日,便毫不猶豫地資助了王500兩白銀。後來王有齡遇到了時任戶部侍郎的好友何桂清,經其推薦當了浙江巡撫門下的糧台總辦。他不忘當年胡雪巖的知遇之恩,並看出其在商業上的天賦,轉而資助其開設「阜康錢莊」。
那時的胡雪岩只不過是二十歲上下的少年,精神頭卻十足,不管對誰都笑口相迎,人緣極好。而王有齡與之相反,三十歲的年紀,潦倒落魄,無精打采,叫人看了甚是反感,並且架子大。
為何這樣一個不被外人看好的王有齡卻吸引了胡學岩的注意,這就是胡的過人之處。
當別人都在討厭王有齡的時候,胡雪岩卻有意結交他,時不時的請王有齡喝杯茶,喝杯酒,下個棋,自然一回生二回熟,也就無話不說。當王有齡提到「做生意要本錢,做官要本錢」,並且提到「捐官」,胡雪岩雖然沒有多說,但是心裡有些看不起王有齡。因為當時捐官無非這樣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做生意發了財,富而不貴,希望捐個功名好提高身價。可以進入仕途,做事圖個方便。第二種,官員家子弟運氣不好,捐個功名圖個謀生之道。而對於王有齡這樣,年紀還輕,應該刻苦用功,從正途上用功,而他去痴心妄想去捐班,所以有些瞧不起。當得知王有齡曾有「鹽大使」經歷後,瞬間轉變神情,以老爺相稱。可見在察言觀色方面,胡雪岩有獨到之處。
當得知王有齡如果在仕途要進一步提升需要五百多兩的時候,胡雪岩做了一件令王有齡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他拿出所需要銀兩助其仕途發展。五百多兩是多人錢呢?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相當於現在的10幾萬。
不說那時的經濟購買能力,就拿現在來說年薪十幾萬的人也不多。而胡雪岩卻用了一夜之間籌到這筆錢,並且給到幾面之緣的王有齡。現在朋友、親戚借款都相當慎重,何況一個陌生人呢?認準了就敢投資!這也造就了昔日後的胡雪岩的經濟地位。
假若你給別人幾十萬元錢,你會怎麼做呢?
第一可能簽個借款合同,第二在找個擔保人,第三在確定下利息。而胡雪岩在給王有齡五百兩這件事上,非但沒有找擔保人、約定利息,甚至連借條都不打,更沒有要求什麼時候歸還。除此之外,連王有齡去京城的路費都準備好了,可見做事之到位。這樣的朋友,不得不讓王有齡感動,流下兩行熱淚。而胡雪岩只是簡單兩句話:何必何必?這不是大丈夫氣概!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陽,英雄末路哦,心裡說不出的難過,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著覺。言語簡單,卻字字入心。有了胡雪岩的傾心相助,王有齡有了進入仕途的資本,為日後回到浙江任職奠定基礎,
之後王有齡考上狀元,京城官至浙江巡撫,也造就出胡雪巖美麗的一生
--------------------------------------------------------------------***
很多事,你幫一個人出於一個善念,有時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生出現,有人說那是古代,但這事不論在現在古代,都是一個基本不變的道理,與人為善,廣結善緣,眼光獨到,對你的人生,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但太多人只看眼前利,卻看不到未來10年運,自己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