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書評』北歐聖奧拉夫朝聖之路從瑞典到挪威六百公里徒步回家的故事---黃邦定醫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本是用散文的筆法寫成的遊記,也可以說是『公路電影』,只是主題剛好是朝聖這條路。

書介的破題以及可供買書前的線上試讀,應該都已足夠說明,所謂的朝聖,不只是指實體公路的。

我很少會看這類的散文書,但這本,會讓我像在看小說一樣,一頁頁跟進度看下去。體例編排得相當簡潔清楚,該天走多長的距離、從哪裡到哪裡、遇到什麼人、說了哪些話,思索了些什麼,都一目了然。

您好像在看一場實境秀,真人用一個月的時間演出,而背景是獨釣寒江雪的北國大地。

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作者是以如此平靜務實過日子的態度,在走這趟朝聖之路,回家之路。

例如每天扎扎實實的按摩(下圖出自別處,只是被我剛好用來說明作者的每天基礎功),以盡量減少長途跋涉所帶來的不適。

事前暖身、事後伸展

事前暖身、事後伸展

我邊看邊想,作者原來就是個有福之人,才能在天堂也處之泰然(我聽過個說法,天堂地獄不過是適應自己頻率,所幻化出來的境界...很多人是會受不了,原來天堂是如此的樸實無華與平靜的)。

她一再提及她早就習慣獨處,與自己相處。這很難。看多了眾聲喧嘩的文史哲,很少見此一方寧靜的天地。這不是一本談論宗教的書,卻有寧靜的品質。

出走,原來是為了回家。

我最喜歡的段落,在書末,結束朝聖旅程後,家人未歸時,那段gap days的描寫。如同看電影『魔戒三部曲』後,經歷過如此精彩的旅程後,您要怎麼面對自己?以後可能相對平淡無奇的人生?

內容總結
北歐聖奧拉夫朝聖之路 從瑞典到挪威六百公里徒步回家的故事
5
/5
avatar-img
41會員
127內容數
一般傳統矯正,或許是為了美觀、或許是為了做假牙等不同的目的,把硬組織(牙齒)排成我們想要的樣子,但這不一定符合人體自然,因為是外力所致,往往需要維持器等被動矯正期。 功能性矯正,著重在軟組織(舌頭、口腔面部肌肉等等)失調功能的改善,齒列排整齊,反而只是水到渠成的副產品,改善並增進影響一生顏質、健康,才是我們更在乎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邦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來在我悶聲發大財、努力賺錢時,台灣發生了這麼多有意義的事。 把歷史寫的像小說般,引人入勝的科普功力,現在在繁體中文世界,有了個不錯的起點。何況這段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往事並不如煙。 這也是一本很好的記憶傳承之書。此刻台灣為什麼會有風起雲湧的大罷免運動?在數位時代,知識碎片化了、去脈絡化慣了。
5/5時代如何轉了彎:蔡英文與臺灣轉型八年
原來在我悶聲發大財、努力賺錢時,台灣發生了這麼多有意義的事。 把歷史寫的像小說般,引人入勝的科普功力,現在在繁體中文世界,有了個不錯的起點。何況這段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往事並不如煙。 這也是一本很好的記憶傳承之書。此刻台灣為什麼會有風起雲湧的大罷免運動?在數位時代,知識碎片化了、去脈絡化慣了。
5/5時代如何轉了彎:蔡英文與臺灣轉型八年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會分享我在熊野古道後半段的行程和故事,行前準備和第一天健行可參考上篇。後半段的故事也是滿滿,除了上篇提到的丹麥小哥、後面遇到的台灣阿伯們和父子檔,還有中途遇到的突發狀況,都對我這趟旅途增添了不少驚喜和趣味。
Thumbnail
去走朝聖之路除了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旅程之外,就是經由跟別人互動,聽別人的故事和說自己故事來尋找生活中想不通的事情。路雖然是一個人走,但每天走完後跟別人對話才是旅程的重點。可能比較喜歡獨處,不善於和人溝通,在路上錯過了很多跟別人互相了解的機會。
Thumbnail
走朝聖之路為了療癒心中的痛苦,想不到帶來的是身體上的痛苦。全程三十七天中間有十天是在痛苦中趕路,到最後兩天,雙腳越來越痛苦,再多一天就走不動,不過休息一會那痛感就消退,只是心裡的刺還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的朝聖之旅,當中包含了艱辛的路程、意外的發現以及對自己的摧練。作者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對心靈的成長和對旅途中的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離開,是為了把對生活的熱情找回來。 出走,是練習照顧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原來各國人馬才是朝聖之路上最迷人的風景,我的笑裡淚裡都有他們的身影!
Thumbnail
先別急著列入「此生必去」清單,有興趣的你得先有心理準備。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會分享我在熊野古道後半段的行程和故事,行前準備和第一天健行可參考上篇。後半段的故事也是滿滿,除了上篇提到的丹麥小哥、後面遇到的台灣阿伯們和父子檔,還有中途遇到的突發狀況,都對我這趟旅途增添了不少驚喜和趣味。
Thumbnail
去走朝聖之路除了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旅程之外,就是經由跟別人互動,聽別人的故事和說自己故事來尋找生活中想不通的事情。路雖然是一個人走,但每天走完後跟別人對話才是旅程的重點。可能比較喜歡獨處,不善於和人溝通,在路上錯過了很多跟別人互相了解的機會。
Thumbnail
走朝聖之路為了療癒心中的痛苦,想不到帶來的是身體上的痛苦。全程三十七天中間有十天是在痛苦中趕路,到最後兩天,雙腳越來越痛苦,再多一天就走不動,不過休息一會那痛感就消退,只是心裡的刺還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的朝聖之旅,當中包含了艱辛的路程、意外的發現以及對自己的摧練。作者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對心靈的成長和對旅途中的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離開,是為了把對生活的熱情找回來。 出走,是練習照顧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原來各國人馬才是朝聖之路上最迷人的風景,我的笑裡淚裡都有他們的身影!
Thumbnail
先別急著列入「此生必去」清單,有興趣的你得先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