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擊樂演奏家吳珮菁:「音樂填滿了我的世界、生活裡只有音符。」ft. 全台巡演、專書發行資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2024)年 12 月,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吳珮菁不僅將舉行北中南個人獨奏會《Every Moment Counts》,展現一身的擊樂功力;她也將鑽研 30 年之六支棒子演奏法整理為「Peiching 握法」(Peiching Grip)並出版成書:《六棒木琴演奏藝術——「Peiching 握法」的探索與突破》。

回首來時路,吳珮菁於今(12)日記者會感性落淚,談及人生起伏也曾想過放棄,但特別感謝朱宗慶老師的器重,鞭策和鼓勵自己至今。

「音樂填滿了我的世界!」

擊樂演奏家吳珮菁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擊樂演奏家吳珮菁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在打擊樂界,每每提及「六棒木琴」,朱團資深團員「吳珮菁」三個字,無疑成為其代名詞,自 1994 年鑽研六棒演奏法迄今的吳珮菁,早已成為當今世界指標性的木琴演奏者之一。

過去 30 多年來,作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始團員之一的吳珮菁,18 歲即為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席,隨朱團在海內外巡演超過 3500 場次,並多次舉行個人獨奏會,積累豐富舞臺經驗的同時,也擁有諸多為六支棒子木琴演奏曲目世界首演的機會;同時,她活躍於國際舞台,經常受邀與國際頂尖樂團、演奏家合作演出,並擔任世界各國木琴大賽評審,足跡踏遍美、歐、澳、亞四大洲。

正是這麼一位收穫藝評「世界級的擊樂家」的美譽的吳珮菁,說起對自我的定義,卻給出如是註解:「現實生活中挺迷糊的一個人。」

即便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中,走路撞到牆壁、開關錯按更是常有之事,她坦言,「好像對生活大小事都欠缺注意的心思。」「說真的,我的世界裡,好像只有音符。」,她的日常,被教課、錄電台、練琴、背譜所填滿,至於其餘時間,用於思考,腦海中盤旋的,卻往往也與音樂相關。

長達 30 個年頭的積累,不僅成就舞台上的底蘊,更大大拓展了木琴演奏的廣度。

朱宗慶鼓勵吳珮菁,專書出版 ✕ 個人獨奏會開啟新篇章

擊樂演奏家吳珮菁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擊樂演奏家吳珮菁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1994 年,吳珮菁正讀博士班,發現在木琴演奏上,僅僅四支棒子已無法滿足那顆亟欲向音樂世界再深度探索的心,「我想要更多的和聲、更多的旋律、更多的可能性!」

她在美國鐵琴家 Gary Burton 的四支棒子握法為基礎下,幾經實驗、反覆推敲,遂有「Peiching 握法」的問世——讓每隻手中原本的兩支棒子的下方內側加入第三支棒子,透過食指下壓或上提中間棒子,得到獨立演奏性,也提供更大的演奏空間。


朱團藝術總監朱宗慶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朱團藝術總監朱宗慶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多年以前,高中原先主修鋼琴的吳珮菁,碰上甫學成歸國的朱宗慶,自此,人生志向鎖定打擊,只因聽見自己心底的真實聲音。

在記者會中,朱宗慶分享,五年前的年底,他接到吳珮菁的一通電話,原以為只是師生間的「約飯」,電話中,吳珮菁告訴他:專書初稿已完成,想請老師過目。

寫書的背後,實則是一點不易的漫長產出過程。2015 到 2017 年間,吳珮菁先後經歷自高處重摔導致肌肉斷裂及粉碎性骨折、聲帶沾黏等意外。

復健期間,她還持續在國際舞台上表演,鑽研六棒技巧的腳步更是未停。不過,用受傷身體與聲音,面對高難度的六棒技法,挫敗感可不是一星半點,她指出,木琴樂器本身有構造上的限制,如何讓和聲與音色更加豐富,有許多要待克服的技術問題;同時,長年一門心思撲在音樂的她,說自己琴練得慢、腦袋也想得多,一首曲目,往往一個音一個音細細推敲才得以進行,琴房中的反覆琢磨思量已成常態。

吳珮菁回想,「會覺得自己進步非常非常緩慢,花了那麼多時間,總覺得處處不夠好。」「說實話,那時,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

當那位在老師眼中好勝心強、帶點固執卻韌性十足的學生,展露出徬徨,朱宗慶察覺到吳珮菁那幾年的迷惘,他對她說:「珮菁,妳應該要寫書,要把過往的積累好好歸納整理。」「也要開一場獨奏會,把這次的演出,當作一次告別舞台,或者,成為妳未完音樂路上的全新開始!」

「不是結束,就是開始」的背水一戰態度,我好奇詢問珮菁老師,當年聽聞時,有何感受,是否充滿壓力?她笑說,完全不會,反而是將老師的話語當作一種鼓勵,「也不會有成功或失敗的想法,因為其實知道,演奏這件事我還會一直、一直持續地做下去。」
30 多年對六棒技巧的鑽研,吳佩菁謹記朱宗慶的反覆叮囑:「一定要活用每一個棒子,千萬不要只是為了『六棒』而『六棒』。」她強調,「一切技術是為服務音樂,音樂,才是最著要的!」

今年 12 月 3 日,吳珮菁《六棒木琴演奏藝術——「Peiching 握法」的探索與突破》將正式發行,內容不僅深入講解「Peiching 握法」所發展出的六大演奏方式,包括「自然演奏法」、「食指下壓法」、「食指上提法」、「縱向內打法」、「左右側打法」與「棒子轉位法」;關於棒子間距調整、每支棒子的敲擊方式、演奏位置、手指運用法則,乃至橡皮筋的輔助,以及吳珮菁多年演奏技巧與心得也將同步揭露。

與此同時,本書也收錄多首六棒木琴獨奏曲、協奏曲,以及六棒木琴與循環效果器、打擊樂四重奏、14 件打擊樂器之曲目,吳珮菁期待與愛樂人們分享整套完整的「Peiching 握法」。

睽違十年!五首六棒經典,12 月全台巡演將登場

專書出版外,今年 12 月 3 日、11 日、13 日,吳珮菁也將分別於臺中、臺北及高雄,舉辦睽違 10 年的個人大型獨奏會《Every Moment Counts》,以五首精采絕倫的曲目,作為自 12 歲開始接觸籍樂以來一路的溫暖回應。

2024 吳珮菁打擊樂獨奏會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2024 吳珮菁打擊樂獨奏會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吳珮菁分享,過去她對作曲家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同時間不超過六個音,其餘我都會盡力演奏出來!」在本次《Every Moment Counts》獨奏會中,她精選了五首樂曲,其中包括張瓊櫻的〈戀棧〉與林金丞的〈巴黎聖母院〉,這兩首作品是收錄於《六棒木琴演奏藝術──「Peiching 握法」的探索與突破》一書的選曲。而另一首:張鈞量〈長平公主〉,雖未被專書收錄,但書中收錄了作曲家的另一作品〈水之詩〉,吳珮菁表示,「三首六棒曲目皆是個人非常喜愛、並且兼具藝術性及技巧性的經典,也是「Peiching 握法」的具體實踐。」

此外,獨奏會中還包含兩首全球首演的作品。首先是臺灣作曲家劉韋志的〈莉莉絲之夜〉。此曲原本是 2014 年受委託創作的六棒木琴協奏曲,但作曲家在討論今年的首演時,認為經過十年的沉澱,他對此曲有了全新詮釋,遂決定重新編為聽覺刺激、充滿穿透力的「六棒木琴獨奏曲」。

另一首作品,則是美國作曲大師約翰.科里利亞諾(John Corigliano)創作的擊樂協奏曲〈魔術師〉,此曲運用了「金」、「木」、「革」等打擊樂器材質,甚至使用多達 43 件樂器,極度考驗獨奏者。吳珮菁表示,去年收到與美國波特蘭交響樂團共同演出〈魔術師〉的邀約,在今年 2 月美國演出後,她希望將這份精彩帶回臺灣,因此在作曲家同意下,特別邀請管風琴家余曉怡改編此曲,並邀請管風琴家陳相瑜協演,呈現〈魔術師〉管風琴協奏版的全球首演。

2024 吳珮菁打擊樂獨奏會《Every Moment Counts》

  • 2024 / 12 / 03 (二)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 2024 / 12 / 11 (三) 19:30 國家音樂廳
  • 2024/ 12 / 13 (五) 19:3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回首舊時光,吳珮菁感性表示,
人生很多節點,當下並不知道這些事情的重要性,回過頭後才發現原來影響深遠。

人生時刻皆珍珠,人生起伏成就擊樂之路基石

朱宗慶老師與團員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朱宗慶老師與團員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自小學三年級起,在其他孩童玩樂的年紀,她下課後多半在幫忙家中生意度過,一天要包 50 到 60 斤皮餛飩的經歷,練就了她的手勁,成為她往後擊樂演奏路上的助力,「包完餛飩後,我才能開始寫功課,很難想像小學三年級的我要到半夜才能睡覺。」後來,又學珠算,打打算盤常獲獎的她善於算數,無形之中,對往後學音樂算節拍的精準度有所啟發。

舞台外的童年經歷,抑或成長路上的人生起伏,既成就她演奏時的情感投入,
也串起本次音樂會的標題:「音樂是珍珠,時刻都算數!」

吳珮菁認為,「即便是那些不容易的時光,也是我人生中珍貴的歷程。」「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很珍惜這些不同的時光,也很感謝如珍珠般珍貴的音樂。」

吳珮菁也特別感謝老師朱宗慶的一路支持,「一直以來,老師對我,都比我對自己還有信心。」朱宗慶則表示,臺灣在六支棒子木琴演奏領域所累積的實力,現階段鰲頭,這是結合了人才、作品、舞臺、觀眾,不斷壯大打擊樂發展的成果。其中,吳珮菁的投入和貢獻非常耀眼,而自己看著吳珮菁從初生之犢成熟為閃耀國際樂壇的六棒木琴演奏家,深知一路走來不容易,朱宗慶期待,「這次透過音樂會與專書,讓世界樂壇更加知道,『Peiching 握法』是多麼具有影響力!」

raw-image

※ 文章原載自【音音有代誌】:《30 年技藝打磨成「Peiching 握法」!吳珮菁 12 月《Every Moment Counts》全台巡演,木琴六棒技法專書同步發行》※

avatar-img
1會員
27內容數
❝ 見字如晤,聲息可辨。 ❞ 一位有著大眾臉的編輯,期盼在充斥短影音的世界裡,以 #文字 認出彼此。 期許透過 #內容,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 ​ 🖋 文字散見於音音有代誌、關鍵評論網、方格子 📧 合作:lettersalive09@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暌違十年,公共電視經典古典音樂 IP《古典魔力客》2024 年重磅回歸!說起新舊版本間差異,節目製作人杜佳舫(莎拉)指出,除了主持人有所不同外,十年前的節目各集以作曲家為切分、各單元以人物為呈現主軸,「而最新版本則瞄準『時光旅行』的形式,以巴洛克、古典、浪漫與現代等不同時代背景為出發。」
當劇場空間化作純白的伸展台,演員則以自身身體作為服裝載體,作品《親愛的帕索里尼》將以別於電影作品的重新詮釋,向觀眾展示戲服的全新魅力。史雲頓在演後記者會表示,這些戲服在當年拍攝結束後便再無接觸過人類皮膚,「這次,不僅僅是呈現給大家看,可以將它們實際穿在身上、與之互動,非常興奮!」
他的作品你一定聽過,但你卻未必認識他這麼這個人。2025 的腳步剛至,文化推手楊立德的故事,卻永遠停在了 2024。去年(2024) 12 月,資深音樂人楊立德因心臟驟停,搶救無效離世,享年 73 歲。曾被媒體譽為「台灣娛樂商品文化的前行者」的楊立德,在台灣流行音樂史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他
今(2024)年 15 歲,現師事蘇孟風老師、孫家偉老師的 余易泉(Griffin Yu-Parrott),他的古典吉他之路,始於年幼時有段時期居住於印尼峇里島的音樂啟蒙。在峇里島綠色學校(Green School)每週五的全體師生集會活動中,他被一位擔任樂團鼓手的老師的精彩演奏所打動,最初,想
臺灣教育體制下的求學路,排名與競爭無所不在,學音樂的孩子也不例外。以參與音樂比賽為例,從曲目的選擇、備賽的考量,直至在舞台上一曲奏畢,各環節無不影響賽事結果,「競爭」的意識潛藏其中。本次,以旁觀者的角色,與不同選手、家長,以及卓越盃主辦團隊對話——原來,比賽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名次,獎項只是額外
當復古浪漫之聲搭上網際網路時代中的各種媒體,這些被歸類為「City Pop」(城市流行,シティーポップ)的音樂,從遙遠的 70、80 年代一路朝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走來,並以時尚洗鍊、懷舊浪漫的氛圍席捲全球,或歌頌愜意假期,或為情場失意沉吟,在不同生活情境中,City Pop 成為你我耳機裡循環播
暌違十年,公共電視經典古典音樂 IP《古典魔力客》2024 年重磅回歸!說起新舊版本間差異,節目製作人杜佳舫(莎拉)指出,除了主持人有所不同外,十年前的節目各集以作曲家為切分、各單元以人物為呈現主軸,「而最新版本則瞄準『時光旅行』的形式,以巴洛克、古典、浪漫與現代等不同時代背景為出發。」
當劇場空間化作純白的伸展台,演員則以自身身體作為服裝載體,作品《親愛的帕索里尼》將以別於電影作品的重新詮釋,向觀眾展示戲服的全新魅力。史雲頓在演後記者會表示,這些戲服在當年拍攝結束後便再無接觸過人類皮膚,「這次,不僅僅是呈現給大家看,可以將它們實際穿在身上、與之互動,非常興奮!」
他的作品你一定聽過,但你卻未必認識他這麼這個人。2025 的腳步剛至,文化推手楊立德的故事,卻永遠停在了 2024。去年(2024) 12 月,資深音樂人楊立德因心臟驟停,搶救無效離世,享年 73 歲。曾被媒體譽為「台灣娛樂商品文化的前行者」的楊立德,在台灣流行音樂史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他
今(2024)年 15 歲,現師事蘇孟風老師、孫家偉老師的 余易泉(Griffin Yu-Parrott),他的古典吉他之路,始於年幼時有段時期居住於印尼峇里島的音樂啟蒙。在峇里島綠色學校(Green School)每週五的全體師生集會活動中,他被一位擔任樂團鼓手的老師的精彩演奏所打動,最初,想
臺灣教育體制下的求學路,排名與競爭無所不在,學音樂的孩子也不例外。以參與音樂比賽為例,從曲目的選擇、備賽的考量,直至在舞台上一曲奏畢,各環節無不影響賽事結果,「競爭」的意識潛藏其中。本次,以旁觀者的角色,與不同選手、家長,以及卓越盃主辦團隊對話——原來,比賽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名次,獎項只是額外
當復古浪漫之聲搭上網際網路時代中的各種媒體,這些被歸類為「City Pop」(城市流行,シティーポップ)的音樂,從遙遠的 70、80 年代一路朝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走來,並以時尚洗鍊、懷舊浪漫的氛圍席捲全球,或歌頌愜意假期,或為情場失意沉吟,在不同生活情境中,City Pop 成為你我耳機裡循環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第五十七次竹園留聲音樂會 -《漫步____》 The 57th Concert of Tainan Alumni Band 客席指揮:鄭宏元
Thumbnail
音樂結合文創,永續無極限!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及誠品生活文創平台 expo 攜手打造「LIVE!享綠生活派對」於週末6/22、23兩日首度在北流魅力展開、圓滿落幕!
#誠實書寫練習 #Day152 看到一篇報導歌手張學友,文章裡他說這麼一段話: 「我老了,但進步了,我就是喜歡表演!相信在人生不同階段,還是可以呈現不一樣的美。」 好有共時性的一段話,這幾年開始學習芭蕾,整個人的身心狀態與體態在不同的階段,都呈現不一樣的美。 寫於20240531(週五)
Thumbnail
高雄市管樂團的薩克斯風|李英慈老師,即將於 𝟴/𝟭𝟵(一)𝟭𝟵:𝟯𝟬 衛武營表演廳與他的三位合作夥伴一同演出,呈現多位日本作曲家的經典曲目,包括清水大輔、高橋宏樹以及久石讓創作由山田悠人改編的宮崎駿經典的動畫作品。
Thumbnail
2022年までの東京事変の活動作品から42曲(同曲ver違い含む)をノンストップでごちゃまぜMIX。 随所でマッシュアップしているので、聴き慣れた曲もちょっと新鮮な感じで楽しめるかも。OTKに刺され。
Thumbnail
4/21,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芙渠廳,上演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Thumbnail
前幾天,在看「綜藝大熱門」,那集的單元名稱叫做「國民歌王周華健開唱!想當嘉賓先聽本尊怎麼說!?」就是請幾組表演者,分別演唱周華健的歌曲;當然,有做些許的改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孫盛希跟王艷薇這組。她們唱的是組曲,比較有意思的是歌曲的改編,有加入「鋸琴」這個樂器元素。
Thumbnail
《歌佈靈的奇妙電台》/小人(製作人:小人) 《In the Cave》/許郁瑛(製作人:許郁瑛、程杰、林偉中) 《你會永遠活在我的歌裡》/蘇珮卿(製作人:蘇珮卿) 《美麗新世界》/露波合唱團(製作人:李權哲) 《TALENT》/鶴 The Crane(製作人:鶴 The Crane)
Thumbnail
出身臺灣臺南,國際知名優秀的小提琴家-黃俊文,其真誠詮釋及精湛的琴藝表現,已獲得國際中外無數肯定。而繼2023年以來統籌規劃第二年的室內樂音樂節,猶記2023年聽其室內樂節舒伯特八重奏的感動,每一個音樂家在台上各自有特色,但又能合而為一推進樂曲的張力與和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第五十七次竹園留聲音樂會 -《漫步____》 The 57th Concert of Tainan Alumni Band 客席指揮:鄭宏元
Thumbnail
音樂結合文創,永續無極限!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及誠品生活文創平台 expo 攜手打造「LIVE!享綠生活派對」於週末6/22、23兩日首度在北流魅力展開、圓滿落幕!
#誠實書寫練習 #Day152 看到一篇報導歌手張學友,文章裡他說這麼一段話: 「我老了,但進步了,我就是喜歡表演!相信在人生不同階段,還是可以呈現不一樣的美。」 好有共時性的一段話,這幾年開始學習芭蕾,整個人的身心狀態與體態在不同的階段,都呈現不一樣的美。 寫於20240531(週五)
Thumbnail
高雄市管樂團的薩克斯風|李英慈老師,即將於 𝟴/𝟭𝟵(一)𝟭𝟵:𝟯𝟬 衛武營表演廳與他的三位合作夥伴一同演出,呈現多位日本作曲家的經典曲目,包括清水大輔、高橋宏樹以及久石讓創作由山田悠人改編的宮崎駿經典的動畫作品。
Thumbnail
2022年までの東京事変の活動作品から42曲(同曲ver違い含む)をノンストップでごちゃまぜMIX。 随所でマッシュアップしているので、聴き慣れた曲もちょっと新鮮な感じで楽しめるかも。OTKに刺され。
Thumbnail
4/21,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芙渠廳,上演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Thumbnail
前幾天,在看「綜藝大熱門」,那集的單元名稱叫做「國民歌王周華健開唱!想當嘉賓先聽本尊怎麼說!?」就是請幾組表演者,分別演唱周華健的歌曲;當然,有做些許的改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孫盛希跟王艷薇這組。她們唱的是組曲,比較有意思的是歌曲的改編,有加入「鋸琴」這個樂器元素。
Thumbnail
《歌佈靈的奇妙電台》/小人(製作人:小人) 《In the Cave》/許郁瑛(製作人:許郁瑛、程杰、林偉中) 《你會永遠活在我的歌裡》/蘇珮卿(製作人:蘇珮卿) 《美麗新世界》/露波合唱團(製作人:李權哲) 《TALENT》/鶴 The Crane(製作人:鶴 The Crane)
Thumbnail
出身臺灣臺南,國際知名優秀的小提琴家-黃俊文,其真誠詮釋及精湛的琴藝表現,已獲得國際中外無數肯定。而繼2023年以來統籌規劃第二年的室內樂音樂節,猶記2023年聽其室內樂節舒伯特八重奏的感動,每一個音樂家在台上各自有特色,但又能合而為一推進樂曲的張力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