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鼓練習

含有「爵士鼓練習」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Week49_52/在這篇爵士鼓學習,分享1960年代後融合爵士樂筆記,作為課程暫告一段落的階段性句點。很開心以一年時間完成"Let's爵士鼓"系列主題,留未來回顧時備忘,也分享給對學習爵士鼓有興趣的格友,願學習持續為你的生活帶來源源不絕的活力。
Thumbnail
氣泡水-avatar-img
2025/06/14
每次看到打鼓的表演,覺得打鼓好像都是用"往死裡"打的方式,原來小聲打鼓也是重要練習的一部分,應該就像唱歌時要有抑揚頓挫的感覺吧。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5
氣泡水 我也才知道用蠻力打擊不持久(何況我先前常用錯肌力🥲),原來更多是要調整持棒姿勢。鼓音的高低快慢,響亮與柔和,密集與稀疏,真如氣泡水形容,可以像欣賞歌唱抑揚頓挫那樣來聽鼓~🎶。
Week45_48/在這幾週爵士鼓課與練習裡,體會一種有系統、可堆疊的組合練習。隨著自主練習次數累積,走進秩序裡,誕生一種自由的力量。有了這份認知後,我不再把打鼓視為一道道闖關遊戲來看待,在練打過程,偶爾能聽見一絲自由的聲音...。文末分享幾個爵士樂時期回應時代,掙脫束縛,有節制的表達與生命的對話。
Thumbnail
氣泡水-avatar-img
2025/05/15
沉浸在自己喜歡的樂器中,真的感覺很"自由"。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6
氣泡水 真是這樣,暫時跳脫生活框架, 像這首"Take Five“,是另一種休息放鬆~🎶 MICHEL CAMILO - TAKE FIVE (1959)
W38-40/自去年開始學爵士鼓至今屆滿週年,這一年把鼓棒削瘦了一大圈,新買了一組鼓棒,等候與迎接下一階段到來的練習~🎶
Thumbnail
Red-avatar-img
2025/03/05
很久沒在CC這搶頭香了~爵士鼓就是帥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5
Red 嚇我一跳,比我改文還快(發完文發現還有要改的地方)。謝謝Red,好喔,繼續練習~帥^^~。
W36-37/學爵士鼓肯定不是單純「會打鼓」而已。在以往對我而言泛指「吵雜」的節奏樂曲中,現在更能欣賞似「點狀」般的音符,聽大鳴大放的磅礴樂種,竟也多一道欣賞幽微樂曲音色的聽覺耳朵。
Thumbnail
恭喜您8個月後已經一路打到"開合鈸雙手交替"了(以前我們叫做Disco節奏),也將由搖滾往舞曲節奏前進,之後就剩下Waltz、Tango、Rumba、Cha Cha,應該快要可以出師獻藝囉! "古琴"這還真是我沒看過、也沒現場聽過的樂器,我妹妹以前學古箏,她說古琴就是一個很像古箏的撥弦樂器,而梅花三弄原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古箏曲,之後也有改編成鋼琴、琵琶曲,最後她說:古琴是聽意境的,你聽不下去啦😦...,就如同Google所言:「"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撓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樂曲,藉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嗯...確實很難體會,而且古琴彈的泛音很多(跟吉他、古箏、提琴類比較),感覺要在適合的環境與適當的心情下聽才能體會出意境,還是聽這首"梅花三弄"好了! 演唱:姜育恒 《梅花烙》主题曲 作詞:瓊瑤 作曲:陳志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NkwHK-XSY 古箏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jqaCKRXtY 回來主題😁,「16分音符碎音響聲後逐漸加入小鼓與大鼓重音,在反覆的節奏區間裡鼓組的音色變化呈現張力,賦予聲響一種空間感」,您這句話把此類節奏形容的非常貼切!這種16分音符的快節奏在70-80年代可是Disco舞曲的基本配備喔! Tiffany/1987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Q3mHyzn78 Drum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OT_JqShQw Kylie Minogue/1988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_TvpBwSZDM Drum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J5ac-5LaE 後來Speed Metal開啟了搖滾的快速節奏,90年代再由Grunge搖滾接棒,Foo Fighters樂團是由天團Nirvana樂團的鼓手Dave創建及主唱,文章中這兩首歌曲的爵士鼓和Annalia演奏也都蠻精彩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WKbfoikeg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9
馬克樂透客/Mark Happy Talk 這APT.竟然紅成了健康操配樂😱!!! 這首cover版聯絡簿太有創意,小孩跟班導應該玩得開心~。謝謝您幫忙補充(New Jack Swing在迪斯可之後),Disco旋律在高凌風翻唱的歌裡就熟悉了,回顧原版加舞蹈動作又更清楚,等您空檔「再來寫幾篇迪斯可音樂的文章」(敲碗聲^^~)!Suzanne Vega輕柔的聲音真美,第一回聽Luka,她溫和的語氣卻哼著一個虐童家暴的故事好有張力,也好聽。 前面您提的Nirvana樂團與鼓手Dave聽來厲害,這首"Smells Like Teen Spirit"開頭小清新,接小鼓裝飾音帥氣開場,渾厚的重音後面拉高的電吉他聲,最後爆炸音量重複…,層次好豐富,樂團真是狠角色!(查找維基百科原來是您前面提的Grunge, 中譯為油漬(垃圾、頹廢)搖滾,是一個將另類搖滾、噪音搖滾、硬蕊龐克和重金屬混合的樂派,普遍使用猛烈的失真電吉他作演出,與歌曲力度、淡漠或滿斥憂慮的歌詞形成強烈對比。)
W34-35/餐後用音樂與歌聲回饋犒賞主人的美酒佳餚,大家各唱各的自由調,也是美好的歡樂記憶~。
Thumbnail
妳聖誕樹有出來筋骨伸展了嗎? 懷念前年我們一起聖誕團聚美好時光~~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23
Hsiu Ying Lee Ying 前年真是溫暖與精彩的回顧(還有妳的甜點與甜點水彩~🥰);去年休息一回,昨天趕緊把握時間為耶誕樹穿上衣服,今年是紅橘色的"火爐"風(暫時想不出其他詞呵)~🎄
Week31-33/敲擊爵士鼓組時,在一陣手腳肢體不夠穩定打擊與趕不上拍子速度的混亂中,重複練到在最對時間點撞擊合拍,會像與好友同時間說出同一句話或一樣的想法那般默契擊掌「High Five」!
Thumbnail
清月-avatar-img
2025/02/17
發洩壓力,不應該學拳擊吧? 學拳擊很注重空間距離感,腳步、呼吸、抗打擊力 呼吸節奏、步伐的節奏、發力的壓力 打輸的懊惱 還有現在多元格鬥 所帶來的困惑 現代格鬥的花招太多 只學拳擊 挫折感超級重的 還有,沒有專業教練指導的話 學拳擊很容易內傷+受傷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1
清月 真是一回特別的體驗^^,也謝謝清月提醒。
Week29-30/切分音是指把強拍的重音轉移到弱拍,或者在弱拍的部分加入強調,製造一種「推拉」的感覺,增加節奏的張力。
Thumbnail
彼得-avatar-img
2024/11/25
切分音確實不好抓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26
彼得 搖擺好聽,在爵士樂裡聽來更自由不拘一格
Week25-28/以身體為核心在雙腳與雙手之間轉換動能,這當中有重心與動能的細膩轉換,鼓手經過多次練習才能成為反射動作與肌肉記憶,猶如舞者熟記舞步。
Thumbnail
Red-avatar-img
2024/11/08
打鼓就是帥^_^ 好久不見CC ~~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10
Red 嗨Red… 是耶,鼓音也"帥"好聽!
Week23-24/在一樣時間區段裡面發生的「音符」變化越多,對我而言的速度相對變慢,或許是更多「音符」與「拍號」吸引我注意,多加一份心思在時間曲段裡,讓我感覺因爲變得豐富而相對放慢,讓我想起看過的兩部影集,也在與時間追趕的擊鼓練習中,提供我觀看時間的另一種視角,與另一番感受時間的深刻體驗。
Thumbnail
時間的玄秘 [節奏打點]這個標題還真有奇幻風,時間本身就很虛幻和玄密,就像愛因斯坦的學說到現在我也搞不懂一樣,而節奏打點卻又對我如此的實體和熟悉(我天天都在聽各式音樂的節奏打點),那究竟時間要如何跟節奏合為一體?然後透過黑鏡又把一體變為"三體"呢?加上淡定老師的淡定解說,於是這篇文章「到底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民視挑戰新聞M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jUeB3ATtzA 仔細閱讀文章後才發現原來是:「在與時間追趕的擊鼓練習中,節奏打點練習提供我觀看時間的另一種視角,與另一番感受時間的深刻體驗」,算來您學爵士鼓已過了半年,也開始練習較複雜的過門及打擊中鼓、落地鼓和交替敲擊Hi-hat的練習了,愈到這個時期大鼓(右腳)的穩定性就愈重要,理論上一般人的右手(不是左撇子的話)反應力會優於左手,然後手的靈敏度又高於腳,所以在演奏較複雜的節奏時,右腳控制大鼓的反應力常常會慢於(或快於)雙手打擊的速度,就會造成您所說的「僅只右腳踩擊大鼓4分音符拍長四次的時間感,相較在同一小節加上左右手打擊8分與16分音符小鼓與Hi-hat的時間感會變慢,在一樣時間區段裡發生的音符變化越多,對我而言的速度相對變慢」的現象,其實解決之道只有~勤加練習,而且先要練習把大鼓的鼓點踩穩、踩對(大鼓是樂團的指揮,BASS、吉他等樂器都要跟大鼓同步,是整體的重中之重),之後加入小鼓、落地鼓時,才不會互相落拍,甚至手忙腳亂! 這位Chiara Cotugno的大鼓踩得非常穩,尤其演奏Beat It時的大鼓切分音完美搭配BASS的彈奏點(這首歌的BASS編曲好聽),當然電吉他也彈的很精采! 貝斯Sol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5GkMoetGnw 另外My Sharona這首1979年的排行冠軍曲太久沒聽了,真是滿滿的節奏切分音記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r60I0u2Ng 也讓我想到節奏類似的1981年啦啦隊歌曲"Micke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CTetwQIZA 原唱是1979年Racey-Kit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3JxiB4FLjU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28
馬克樂透客/Mark Happy Talk The Rolling Stones的"Start Me Up"裡大鼓切分音跳躍真會讓人想跟重拍擊掌Jump-Jump,但好像與MySharona前奏更多重拍打擊Tom-Tom稍稍不同,再聽1965"Going To A Go-Go"原唱Smoky Robinson版多了牙買加味道更放鬆好聽;MV中Mick Jagger的"Angie"音質好有魅力,在”Dancing in the street“裡誇張的怪怪瘋,真有桑田佳祐與陳昇現場演唱模樣^^,像溯源倒帶回聽好有意思,還有原唱Martha and The Vandellas的黑白MV真好,多謝馬克先生來Talk還加碼推薦更多好聽搖滾樂~🌟。
Week21-22/究竟先前「手腕」有多偷懶,又或是手臂慣性「操勞」,一時難改...。
Thumbnail
清月-avatar-img
2024/09/23
1.謝謝你的分享 2.我也分享我的心得 :能慢才能快,不管練拳,鋼琴,和打鼓都是這樣。 2.從慢到快,從快到慢, 從見山不是山,練到見山是山😉😉😉 3.我之前打鼓覺得手很卡,結果是因為椅子高度忘記調整😅😅😅
希浠|YH.CC-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3
清月 謝謝清月(好久不見~👋) 「能慢才能快」與練到再見山是山的連結🙏!我也還在練習怎麼調整鼓組與椅子高度,最初兩回嘗試調Hi-Hat失敗(沒料想下面的鈸這麼重以為卡住動不了),還回報租用鼓室樂器故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