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台灣樂壇再迎盛事!巴哈靈感獲任「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在台主辦單位官宣系列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第 19 屆蕭邦鋼琴大賽臺灣官方記者發佈會 圖/巴哈靈感

第 19 屆蕭邦鋼琴大賽臺灣官方記者發佈會 圖/巴哈靈感

承辦國際知名的蕭邦國際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之波蘭蕭邦學會(Fryderyk Chopin Institute ) 指名巴哈靈感(Bach Inspiration)主辦一系列在台活動!

適逢蕭邦鋼琴大賽行將屆滿百年之際,今(12 月 2 日)於國家戲劇院舉行「第 19 屆蕭邦鋼琴大賽臺灣官方記者發佈會」,波蘭蕭邦學會主席阿圖爾·施克勒納(Artur Szklener)、大賽辦公室主任喬安娜・博克斯札寧(Joanna Bokszczanin)、全球得獎者音樂會承辦公司 Liu Kotow 負責人劉又慈(Shannen Liu)、波蘭臺北辦事處文化暨媒體專家葛喆修(Grzegorz Sienkiewicz)均出席,宣布巴哈靈感為蕭邦鋼琴大賽之臺灣主辦單位,除預告 2025 年一系列在台音樂會及講座,也預告 2021 年蕭邦大賽電影紀錄片《鋼琴》(Pianoforte)將於明年農曆年前後台灣院線全面上映,齊為蕭邦音樂、優勝者音樂職涯,以及台灣在地古典音樂推廣盡心力。

五年一度,備受樂壇矚目

第 19 屆蕭邦鋼琴大賽臺灣官方記者發佈會 圖/巴哈靈感

第 19 屆蕭邦鋼琴大賽臺灣官方記者發佈會 圖/巴哈靈感

由波蘭鋼琴家朱拉夫列夫(Jerzy Żurawlew)發起,籌辦於 1925 年、首屆賽事舉行於 1927 年,放眼當今國際音樂比賽中,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具備最悠久之歷史,百年來在波蘭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首屆的 26 位鋼琴家到第 19 屆共 191 位鋼琴家參賽,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鋼琴比賽之一。

不僅如此,在僅限鋼琴項目之國際音樂賽事中,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更係其中知名度最高者,具「音樂界的奧運」的美稱,顯見其在國際樂壇之重要性與代表性。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不僅自預賽乃至決賽之比賽曲目均專注於單一作曲家:蕭邦之作,相較其他國際音樂賽事舉辦間隔多落在 3 至 4 年,五年一度舉辦的蕭邦鋼琴大賽間隔期最長,賽事主辦方也曾想過將縮短年限,但考量比賽的目的係為提拔樂壇未來音樂新秀,五年期間培養一位頂尖音樂人才已實屬不易,最終,仍選擇以一貫的五年一度方式進行。

五年一度舉行之外,加上報名年齡落在 17 歲以上 28 歲以下之規定(各屆規定略有不同);因此,於鋼琴家而言,一生多半僅有一至二次之參與機會,不僅提高了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也使每屆比賽更具歷史意義——演奏影音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後,在評審複合評選制度下,通過四階段評選者,方取得晉級總決賽之資格,難度係數可見一斑。

在一眾世界頂尖鋼琴好手中脫穎而出的鋼琴家,往往被視為未來鋼琴界的翹楚新秀,如劉曉禹(Bruce Liu)、趙成珍(Seong-Jin Cho)、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Юлианна Авдеева)等近年首獎得主,均備受全球矚目至今。

2025 年多項重要活動將至!

第 19 屆蕭邦鋼琴大賽臺灣官方記者發佈會 圖/巴哈靈感

第 19 屆蕭邦鋼琴大賽臺灣官方記者發佈會 圖/巴哈靈感

巴哈靈感執行長梁秀玲表示,台灣樂迷很幸福,近期一連迎來多位蕭邦鋼琴大賽得主的音樂會,如上星期的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昨天的趙成珍(Seong-Jin Cho),以及將於 12 月中旬赴台演出的劉曉禹(Bruce Liu)等。

為慶祝明年蕭邦大賽一百週年紀念,波蘭蕭邦學會指定巴哈靈感為台灣主辦單位。

明年,巴哈靈感不僅將為臺灣觀眾帶來一系列歷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脫穎而出參賽者之音樂會,包含布雷查茲(Rafał Blechacz,2005 年首獎得主)及「卡汀」角野隼斗(Hayato Sumino,晉級 2021 年準決賽)等。2025 年 12 月份,也將於臺北、高雄帶來「2025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音樂會。

同時,波蘭蕭邦學會主席 Szklener 也補充,不應該只有首獎得主被樂迷認識,「二獎、三獎,以及未入圍的參賽者,每位音樂家都應該、都值得被看見!」

因此,在首獎得主音樂會後,主辦單位也將持續帶來更多參與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優秀音樂家的系列演出,他強調,「期待透過賽事,推動這些優秀鋼琴家未來音樂職涯、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音樂軌跡。」

建立對台關係、推廣蕭邦音樂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在世界各地舉行之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優勝者音樂會,多由各地主辦單位邀約,本次則別於以往,由「波蘭蕭邦學會」對台主動發出邀請。


對此,波蘭蕭邦學會主席 Szklener 表示,雖台灣過去多有音樂家參與賽事,但對台灣樂壇尚不熟悉,「期待透過後續一系列演出及活動,與台灣建立長久且固定的夥伴關係。」同時,音樂表演藝術與文化歷史無法脫鉤,波蘭蕭邦學會也透露,未來有在台舉行為期一至二週之音樂節大師班的計畫,將邀請來自波蘭或「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之優秀音樂家,帶給台灣音樂學子來自波蘭、關於華沙的「一手資訊與經驗」,期待教學相長,促成蕭邦音樂之世界推廣。

自小學習古典音樂、後又攻讀音樂學的主席 Szklener 表示,「音樂推廣,不應該只發生於音樂廳!」「期待以音樂為媒介,將世界各地串連成一個愛樂社群,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讓蕭邦音樂、古典音樂,被更多人所喜愛!」

「第 19 屆蕭賽」報名截止日延至 2025 年 1 月 12 日

對於比賽,曾參與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鋼琴家謝維庭(2021 年參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與張凱閔(2021 年參賽鋼琴家,2024 年里茲鋼琴大賽第四獎得主)分享:

樂壇對於此項賽事之關注度亟高,因此每一位參賽者所需承受的壓力也不可謂小,備賽期間,音樂舞台之外,同時面臨身體健康和心理調適的多重考驗,是所有參賽者要克服的共同課題。

面對挑戰,張凱閔以遠端方式鼓勵青年音樂家們謹記初衷,「記得音樂所帶來的每個美好時刻。」謝維庭則鼓勵台灣青年鋼琴家在音樂路途上勇敢追夢,「不要對自己設限,也許,因為參與比賽,為人生帶來不同轉機與新方向。」台裔美籍鋼琴家陸逸軒(2015 蕭賽第四獎、2018 里茲鋼琴大賽首獎)則特地來臺參與並於記者會中獻上一曲、共襄盛舉。

✨✨點我看➡️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歷史紀錄片

為因應本屆賽制微調、難度增加,並鼓勵更多優秀鋼琴家參與,將於 2025 年舉辦之「第 19 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報名期間截止日自原訂 2024 年 12 月 15 日(台灣時間)延長至 2025 年 1 月 12 日(台灣時間)止,比賽日程詳情、比賽規章重點,及更多及時相關資訊詳見巴哈靈感官方網站臉書粉專

2025 年第 19 屆蕭邦鋼琴大賽時程表:

  • 受理報名期間:2024 年 10 月 1 日 ~ 2025 年 1 月 12 日
  • 公布初賽名單:2025 年 3 月 5 日
  • 公布初賽日期和時間:2025 年 3 月 7 日
  • 預賽:2025 年 4 月 23 日~ 5 月 4 日
  • 公布進入十月主賽之參賽者名單:2025 年 5 月 9 日
  • 公布大賽演奏順序抽籤結果:2025 年 9 月 30 日
  • 正式比賽日期:2025 年 10 月 2 日至 23 日
raw-image

參考資料

  1. 蹦藝術,「【BON音樂】2025年第19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官方座談會
  2. 維基百科,「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avatar-img
1會員
27內容數
❝ 見字如晤,聲息可辨。 ❞ 一位有著大眾臉的編輯,期盼在充斥短影音的世界裡,以 #文字 認出彼此。 期許透過 #內容,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 ​ 🖋 文字散見於音音有代誌、關鍵評論網、方格子 📧 合作:lettersalive09@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領導魅力與實驗精神著稱的賽門.拉圖爵士,是當代知名指揮家之一,談到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緣分,拉圖分享,自己過去曾聽過指揮拉法埃爾.庫貝利克(Rafael Jeroným Kubelík)率領 BRSO 的現場錄音,給當時約莫 15、16 歲時的自己帶來大震撼,也是他後來踏上指揮一途的契機。
音樂劇《女巫前傳》和電影《魔法壞女巫》則藉作品提醒觀眾:善惡非絕對,每個人都有著複雜的動機。劇情外,「音樂」也對人物塑造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音樂劇《女巫前傳》中,史蒂芬.許瓦茲(Stephen Schwartz)便使用「主導動機」( Leitmotif)技法,將角色的內心世界與劇情發展無縫結合。
寫書背後,是一點不易的漫長產出過程。2015 到 2017 年間,吳珮菁先後經歷自高處重摔導致肌肉斷裂及粉碎性骨折、聲帶沾黏等意外。復健期間,她持續在國際舞台表演,鑽研六棒技巧的腳步更是未停。不過,用受傷身體與聲音,面對高難度的六棒技法,挫敗感可不是一星半點,「會覺得自己進步緩慢,也有過放棄念頭。」
暌違十年,公共電視經典古典音樂 IP《古典魔力客》2024 年重磅回歸!說起新舊版本間差異,節目製作人杜佳舫(莎拉)指出,除了主持人有所不同外,十年前的節目各集以作曲家為切分、各單元以人物為呈現主軸,「而最新版本則瞄準『時光旅行』的形式,以巴洛克、古典、浪漫與現代等不同時代背景為出發。」
當劇場空間化作純白的伸展台,演員則以自身身體作為服裝載體,作品《親愛的帕索里尼》將以別於電影作品的重新詮釋,向觀眾展示戲服的全新魅力。史雲頓在演後記者會表示,這些戲服在當年拍攝結束後便再無接觸過人類皮膚,「這次,不僅僅是呈現給大家看,可以將它們實際穿在身上、與之互動,非常興奮!」
他的作品你一定聽過,但你卻未必認識他這麼這個人。2025 的腳步剛至,文化推手楊立德的故事,卻永遠停在了 2024。去年(2024) 12 月,資深音樂人楊立德因心臟驟停,搶救無效離世,享年 73 歲。曾被媒體譽為「台灣娛樂商品文化的前行者」的楊立德,在台灣流行音樂史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他
以領導魅力與實驗精神著稱的賽門.拉圖爵士,是當代知名指揮家之一,談到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緣分,拉圖分享,自己過去曾聽過指揮拉法埃爾.庫貝利克(Rafael Jeroným Kubelík)率領 BRSO 的現場錄音,給當時約莫 15、16 歲時的自己帶來大震撼,也是他後來踏上指揮一途的契機。
音樂劇《女巫前傳》和電影《魔法壞女巫》則藉作品提醒觀眾:善惡非絕對,每個人都有著複雜的動機。劇情外,「音樂」也對人物塑造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音樂劇《女巫前傳》中,史蒂芬.許瓦茲(Stephen Schwartz)便使用「主導動機」( Leitmotif)技法,將角色的內心世界與劇情發展無縫結合。
寫書背後,是一點不易的漫長產出過程。2015 到 2017 年間,吳珮菁先後經歷自高處重摔導致肌肉斷裂及粉碎性骨折、聲帶沾黏等意外。復健期間,她持續在國際舞台表演,鑽研六棒技巧的腳步更是未停。不過,用受傷身體與聲音,面對高難度的六棒技法,挫敗感可不是一星半點,「會覺得自己進步緩慢,也有過放棄念頭。」
暌違十年,公共電視經典古典音樂 IP《古典魔力客》2024 年重磅回歸!說起新舊版本間差異,節目製作人杜佳舫(莎拉)指出,除了主持人有所不同外,十年前的節目各集以作曲家為切分、各單元以人物為呈現主軸,「而最新版本則瞄準『時光旅行』的形式,以巴洛克、古典、浪漫與現代等不同時代背景為出發。」
當劇場空間化作純白的伸展台,演員則以自身身體作為服裝載體,作品《親愛的帕索里尼》將以別於電影作品的重新詮釋,向觀眾展示戲服的全新魅力。史雲頓在演後記者會表示,這些戲服在當年拍攝結束後便再無接觸過人類皮膚,「這次,不僅僅是呈現給大家看,可以將它們實際穿在身上、與之互動,非常興奮!」
他的作品你一定聽過,但你卻未必認識他這麼這個人。2025 的腳步剛至,文化推手楊立德的故事,卻永遠停在了 2024。去年(2024) 12 月,資深音樂人楊立德因心臟驟停,搶救無效離世,享年 73 歲。曾被媒體譽為「台灣娛樂商品文化的前行者」的楊立德,在台灣流行音樂史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3年有幸抽中室內活動音樂節<騰躍的靈魂>的門票,和朋友聆賞音樂會後都為TC高素質劃一且又各自有特色的演出為之驚嘆。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本來就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曲目,在胡老師悠揚的小提琴聲帶領之下,更是扣人心弦,而老師的功力還不僅於此,安可曲重現的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紐
Thumbnail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q-8qbYWmU 豎琴獵人偏鄉巡迴團為錦屏國小進行台灣音樂萌芽之旅,為文化平權扎根。 比照國家音樂廳程序,學生憑票入場,遵守音樂廳的禮儀。看著節目表的曲目,聆聽音樂家的演奏與導聆,認識國、客、閩、原等各種語言的樂曲,享受多
婚後住在大馬,我有點意外文化活動其實還不少。先生接獲通知,某日將舉辦中秋雅集。嘴碎的我有點嘀咕,中秋節早過了才辦中秋雅集,雅集只有中秋這個名義嗎?明明平常也可以辦。不過我們依然準時抵達會場。 這是一場以書法為主的雅集,我不瞭解書法,湊湊熱鬧罷了。主辦單位特地邀請琴人現場演奏古琴,儘管琴音經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2024年歐巡德國場的第一場布倫什外格,會後獲得《布倫什外格報》評論,形容其以輝煌的表演征服了布倫什外格,內文提及小提琴家黃俊文選擇了廣受歡迎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其演奏細膩芬芳,沒有誇張的開場白和標誌性的旋律表現,而是著重在力度和音色的細微差別。」 《布倫什外格報》提及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2024年歐巡,才剛完成三場在瑞士的演出,馬不停蹄的團隊,今由音樂總監準・馬寇爾帶領,在德國時間7日晚間在德國布藍什外格國家劇院完成演出,獨奏小提琴家黃俊文也獻演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他表示,這是他音樂道路上最親密的作品,從早年的學習到找到表達這首作品的方
Thumbnail
俄羅斯鋼琴家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前天(18)日舉辦獨奏會,21日將由韓國鋼琴家金善昱指揮,演出蕭邦協奏曲。
Thumbnail
芒現我把這一年的手繪藝術和插畫作品整理成小短片,特別搭配了鋼琴彈奏(記得開聲音😘),讓大家一邊欣賞畫作一邊聽我彈琴😆
Thumbnail
2023年有幸抽中室內活動音樂節<騰躍的靈魂>的門票,和朋友聆賞音樂會後都為TC高素質劃一且又各自有特色的演出為之驚嘆。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本來就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曲目,在胡老師悠揚的小提琴聲帶領之下,更是扣人心弦,而老師的功力還不僅於此,安可曲重現的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紐
Thumbnail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q-8qbYWmU 豎琴獵人偏鄉巡迴團為錦屏國小進行台灣音樂萌芽之旅,為文化平權扎根。 比照國家音樂廳程序,學生憑票入場,遵守音樂廳的禮儀。看著節目表的曲目,聆聽音樂家的演奏與導聆,認識國、客、閩、原等各種語言的樂曲,享受多
婚後住在大馬,我有點意外文化活動其實還不少。先生接獲通知,某日將舉辦中秋雅集。嘴碎的我有點嘀咕,中秋節早過了才辦中秋雅集,雅集只有中秋這個名義嗎?明明平常也可以辦。不過我們依然準時抵達會場。 這是一場以書法為主的雅集,我不瞭解書法,湊湊熱鬧罷了。主辦單位特地邀請琴人現場演奏古琴,儘管琴音經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2024年歐巡德國場的第一場布倫什外格,會後獲得《布倫什外格報》評論,形容其以輝煌的表演征服了布倫什外格,內文提及小提琴家黃俊文選擇了廣受歡迎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其演奏細膩芬芳,沒有誇張的開場白和標誌性的旋律表現,而是著重在力度和音色的細微差別。」 《布倫什外格報》提及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2024年歐巡,才剛完成三場在瑞士的演出,馬不停蹄的團隊,今由音樂總監準・馬寇爾帶領,在德國時間7日晚間在德國布藍什外格國家劇院完成演出,獨奏小提琴家黃俊文也獻演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他表示,這是他音樂道路上最親密的作品,從早年的學習到找到表達這首作品的方
Thumbnail
俄羅斯鋼琴家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前天(18)日舉辦獨奏會,21日將由韓國鋼琴家金善昱指揮,演出蕭邦協奏曲。
Thumbnail
芒現我把這一年的手繪藝術和插畫作品整理成小短片,特別搭配了鋼琴彈奏(記得開聲音😘),讓大家一邊欣賞畫作一邊聽我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