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徹頭徹尾的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堪稱愜意的旅程歸功於某些巧合。

首先是一個不知道為什麼選擇在海拔超過兩千米處召開的會議。

「精確醫療於地方性流行預防普及性功能探討——以達邦部落學齡兒童為例」,用上時下最流行的難懂創新語法模糊性邏輯命名的高級學術會議。

本該是一位比我更高明卻更年輕的醫師前往赴會,卻不巧染上麻疹,還併發肺炎重症躺進加護病房裡,醫院只剩我最閒所以成了備胎不二人選被逼著要上陣,就在我想妥推託藉口的當晚,又不小心夢見姊姊小時候跟我在觸口的生活,包括那顆像湯圓的樹靈。

夢醒來的一瞬間我知道是被嚇醒,擦掉一身冷汗喘口氣後發現自己安然躺在床上,不小心就想起故鄉的模糊種種。

觸口曾是阿里山林場聯絡外界必經之地。

因此,多少都能聽到跟山有關的風風雨雨或山裡人的種種是非,我因此想起姊姊跟我說過的那個傳說。

但那傳說太模糊,甚至連傳說都說不太上。

因為整個故事大致只是這樣:日本人佔領臺灣期間,在阿里山砍伐很多很多老到幾百歲或幾千歲的巨木,後來,突然有伐木工人罹患怪病死亡或發狂,自一九一○年以來,每年秋天,在寒冷霜風將至、伐木工作即將告一段落的多霧時節,就會有一位伐木工人消失在阿里山森林的最深處,一九三二年,十七名伐木工人在原始叢林中離奇死去,還傳出用白米煮出血紅色飯粒的可怕事件,人們認為是樹靈作祟,因此興建「樹靈塔」祭祀安撫身體被砍的樹靈,或者說是鎮壓樹靈對人類的怨恨,還請道士上山作法,三年後,一座青銅鑄成的樹靈塔開始在這裡鎮守著這片樹林,於是就不再有人罹患怪病或傳出怪異事件。

當然跟傳說一樣,有幾種些微改良或更粗糙的版本,但這些傳說都有一個共通點,即是細節不清楚。

沒有人提到變成紅色的米在哪戶人家出現過?出現過幾次?是什麼樣的紅?是不是能吃?有沒有人吃過?若吃下去會變怎麼樣?

而傳說主角所謂的「怪病」,並沒有具體描述的臨床症狀。

連道聽塗說模糊不清的也沒有,就只是染病,然後死掉或發狂,簡潔到極致的因果敘述,有點像是用「生死」兩個字就寫成某人的傳記。

總共有多少人染病?是不是只有伐木工人生病?具體得到什麼病?症狀是什麼?是不是真的有人因病死亡?每年為何只有一人消失?消失的人是不是因為染病?這些人是誰?為何在一九三二年突然變成十七人?又是哪十七個人?十七人的數據從哪裡來?「離奇地死去」的死狀具體是什麼樣子?遺體如何處理?殘餘物又放在哪裡?先前每年消失的一人有沒有被找出來?是不是經歷相同處境?病患是否曾經就醫求診?山上是不是有醫師?做過什麼防治、治療或處置?病程經歷多久才導致死亡或發狂?導致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是否做過病理解剖?死亡率有多高?為什麼在傳染性疾病爆發時還有心力去建一座塔?請來的道士有幾個?是從哪裡請來?又請來誰?具體做過什麼法?

完全不知道,沒有任何細節,是個徹頭徹尾的謎。

avatar-img
2會員
11內容數
解放想像 解放文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冬 的其他內容
但應該只是巧合。 因為那輛車線條剛硬車體又大又威武,不是記憶中小護士開的圓潤曲線小車,車尾還有顆璀璨星星,是小護士尊敬的院長那款高級人才開得起的梅賽迪斯大車。
霧中飛來的人從地面掙扎爬起,可能也聽到了鳴笛聲,但他不是揮手呼救而是往後踉蹌打算遠離現場,屬肇事逃逸無庸置疑。 怎麼就讓我遇到這種荒唐魔幻的事了。 一輛疾駛來的車突然急剎,「吱——」地一長聲後在我旁邊,再次受驚。 隔著深色窗玻璃與濃霧看不清楚駕駛,但大致是個年輕男性面孔,後座車門打開,接走肇事
戒酒的第十六週又第二天第八小時。 偶爾還是會想起酒精進入體內之後迅速影響腦部那種輕飄飄、茫然然的愉快錯覺,但不再經常處於極度渴望酒精,或是輕微酒精中毒後,類似幸福的恍惚狀態。
戒酒的第十六週又第二天第二小時。 我在夢中想起小時候看過「樹靈」。
但應該只是巧合。 因為那輛車線條剛硬車體又大又威武,不是記憶中小護士開的圓潤曲線小車,車尾還有顆璀璨星星,是小護士尊敬的院長那款高級人才開得起的梅賽迪斯大車。
霧中飛來的人從地面掙扎爬起,可能也聽到了鳴笛聲,但他不是揮手呼救而是往後踉蹌打算遠離現場,屬肇事逃逸無庸置疑。 怎麼就讓我遇到這種荒唐魔幻的事了。 一輛疾駛來的車突然急剎,「吱——」地一長聲後在我旁邊,再次受驚。 隔著深色窗玻璃與濃霧看不清楚駕駛,但大致是個年輕男性面孔,後座車門打開,接走肇事
戒酒的第十六週又第二天第八小時。 偶爾還是會想起酒精進入體內之後迅速影響腦部那種輕飄飄、茫然然的愉快錯覺,但不再經常處於極度渴望酒精,或是輕微酒精中毒後,類似幸福的恍惚狀態。
戒酒的第十六週又第二天第二小時。 我在夢中想起小時候看過「樹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旅行] 觀察自己 是開始 認識自我 的旅行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這是假裝某個空間中的兩端點距離很遠的方式
Thumbnail
當決定了這趟旅程、人數、參加人員的時候,整個計劃就已經開始了,逃脫不了。
Thumbnail
好久沒有碎念了,今天忽然又被一件事戳到,忍不住想要丟雞蛋(?) 我爸媽前陣子在中國觀光旅遊團還沒有被禁以前,速匆匆的報名了北疆的旅遊團。 北疆是個什麼地方? 我沒去過,不知道,但海拔似乎很高,也就是,你得待在兩三千公尺的高山平原上待一個禮拜以上。 原本應該是也沒什麼好擔心的,疫情前偶爾也會拉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
Thumbnail
當決定了這趟旅程、人數、參加人員的時候,整個計劃就已經開始了,逃脫不了。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旅行] 觀察自己 是開始 認識自我 的旅行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這是假裝某個空間中的兩端點距離很遠的方式
Thumbnail
當決定了這趟旅程、人數、參加人員的時候,整個計劃就已經開始了,逃脫不了。
Thumbnail
好久沒有碎念了,今天忽然又被一件事戳到,忍不住想要丟雞蛋(?) 我爸媽前陣子在中國觀光旅遊團還沒有被禁以前,速匆匆的報名了北疆的旅遊團。 北疆是個什麼地方? 我沒去過,不知道,但海拔似乎很高,也就是,你得待在兩三千公尺的高山平原上待一個禮拜以上。 原本應該是也沒什麼好擔心的,疫情前偶爾也會拉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
Thumbnail
當決定了這趟旅程、人數、參加人員的時候,整個計劃就已經開始了,逃脫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