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巷口新開的珍奶店掛出布條:「每月熱賣10萬杯!」
但三個月後卻貼上「頂讓」公告...問題就出在老闆沒搞懂「毛利率」——這個決定企業生死的隱形殺手。
1. 定義:一杯珍奶的「淨賺現實」
假設你開店賣珍奶:
這就是公司「每筆生意真正落袋的比率」
2. 股市暗黑真相
▸ 毛利率60%的電子廠 vs 毛利率15%的製造業→ 前者賣的是「技術護城河」,後者玩的是「薄利多銷生死鬥」
3. 關鍵數字密碼
案例1:HTC的毛利率失速列車
2011年宏達電毛利率30%,股價衝上1300元;2015年毛利率暴跌至14%,股價剩47元...教訓: 當「品牌溢價」消失,毛利率就是照妖鏡!
案例2:大立光的王者之路
2016年毛利率衝上70%,被外資稱為「台灣最暴利工廠」關鍵: 獨家玻璃鏡頭技術讓蘋果也買單
步驟1:產業分類
步驟2:趨勢判讀
步驟3:交叉驗證
▸ 好學生組合:毛利率↑ + 研發費用↑ → 真·技術升級(台積電3奈米投產)
▸ 騙局警訊:毛利率↑但「存貨週轉率↓」→ 可能作假帳(參見潤寅案手法)
迷思1:「毛利率提升是因為產品組合優化」
→ 檢查「高毛利產品佔比」是否同步提升,否則可能是裁減行銷費用的假象
迷思2:「原物料下跌帶來毛利率改善」
→ 對比「同業毛利率變化」,若只有自家受惠,小心是短期紅利
陷阱案例:
某食品公司宣稱「毛利率提升至25%」,但細看財報:
黃金法則:
「當毛利率突破長期壓力線 + 股價站穩月線 → 主升段發動前兆」
實戰圖解:
口訣1:
「毛利高低看門道,趨勢比數字重要」
口訣2:
「季季攀升要抱牢,突然飆高防作帳」
口訣3:
「產業龍頭毛利王,碰到股災他最抗」
速查表:各產業毛利率安全線
產業安全線危險線代表公司
情境題:
A公司最新季報顯示:
請問該如何看待?
解析:
→ 可能「裁撤低毛利產品」虛增比率,需檢查「營業利益率」是否同步提升
下次看到老闆吹噓營收創高,請冷冷問一句:「毛利率有守住嗎?」
記住:真正的好公司,賺的是「技術財」而不是「辛苦財」!
下回預告:
《營業現金流——公司會不會半夜逃跑?從早餐店看穿「假賺錢真詐財」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