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人群中,有位年紀看似二十以上、三十以內的小姐,指著李樹問其母親:「這應該是梅花吧?」(我心想,你們不是專程來此處看李花的嗎?這一大片花海,不就是您此行的目標?)
李花還真是委屈啊!自古以來,讚頌梅花的詩詞不勝枚舉;卻少有歌詠李花的。好在還有幾位名人的詩句中,多少有提到或隱喻到李花。
唐朝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有句富有隱喻的詩句:「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
宋朝朱淑真《李花詩》:「小小瓊英舒嫩白,未饒深紫與輕紅。無言路側誰知味,惟有尋芳蝶與蜂。」
還有一說法,詩仙李白的名字,來自於他七歲時所做的一首詩:「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火燒杏林紅霞落,李花怒放一樹白。」是不是很有意境?
宋朝楊萬里自有一番見解:「李花宜遠又宜繁,惟遠惟繁始足看,莫學紅梅作疏影,家風各自一般般」,蒔緣覺得如此賞梅,還挺灑脫的!
李花頌(無關乎平仄) 蒔緣
簇簇白花勝似雪,
李花綻開不膽怯,
朝迎蜜蜂又戀蝶,
晚霞映照細影斜。
細看李花,真的會被這一片純潔的白融化,滿心疲憊也會於此隱匿無蹤。且讓一切塵囂,在這片李花樹下瞬間定格,偷得浮生半日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