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始末與省思 (1/7)
美國歷史上被遺忘的最寒冷戰爭—韓戰
" 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 一群被遺忘的人."- 哈金(1956- )的小說: 戰廢品 (War Trash}--
" 「FREEDOM IS NOT FREE」" " 「自由不是沒有代價的 」 "
-- 被遺忘的戰爭( The Forgotten War ) -- -- 二十世紀最令人難以忍受的局部戰爭--
-- 這是場有苦難言的戰爭 -- -- 為平局而陣亡 (Die For a Tie) –
- The Coldest Winter :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與韓戰
(David Halberstam 大衛·哈伯斯坦,1934—2007美國人,記者、作家與歷史學家。為普利茲獎得主,2007年出版)-
"The fun of history is you don't know the future repetition" “歷史的有趣在於你不知道未來的重複性”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歷史本身不會重複,但是常有韻律" – Mark Twain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1835-1910-
"一旦我們面臨戰爭, 只能使用所有可能的方法來盡速結束它.
戰爭的目標是勝利而非猶豫不決.在戰爭裡,勝利是沒有替代品 "
" Once war is forced upon us, there is no other alternative than to apply every available means to bring it to a swift end. War's very object is victory, not prolonged indecision. In war there can be 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 " - General MacArthur 麥克阿瑟將軍 -
" 這個國家從來沒有和敵人從事過一場沒有軍事目標的致命戰鬥;除了限制指揮行動外,沒有政策;甚至沒有正式承認戰爭狀態. " "Never before has this nation been engaged in mortal combat with a hostile power without military objective,without policy other than restrictions governing operations, or indeed without even formally recognizing a state of war." - General of the Army Douglas MacArthur 麥克阿瑟將軍 –
"從事任何戰爭而沒有求勝意志是致命的" "It is fatal to enter any war without the will to win it " - Douglas MacArthur麥克阿瑟將軍 (1880 - 196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朝鮮半島
"I will defend Korea as I would my own country—just as I would California."-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1948 - "我將捍衛韓國就如同我自己國家--就如同我將捍衛加州 " --麥克阿瑟將軍對南韓總統李承晚談話, 1948
日本1905年於日俄戰爭戰勝俄羅斯,自1910年來統治朝鮮半島,併吞韓國成為日本殖民地稱為朝鮮日據時期,韓國則稱為日帝強佔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後,韓國脫離日本高壓殘暴的殖民統治,雖然在開羅會議中明定獨立,但美國與蘇聯軍隊仍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開啟了南北兩韓分裂的悲慘命運。1947年,美國放棄南北合一的前提,以「分裂固定化」為基礎,摸索出保障朝鮮半島勢力的新對策。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組成聯合國韓國(統一)臨時委員會,試圖進行朝鮮半島的全境大選,但遭蘇聯當局拒絕。搶先一步登陸朝鮮半島,進駐北韓的蘇聯政府切斷了南北往來與通訊,建立了38度南北政治分界線;二次大戰後,美蘇雙強陷入冷戰,因此和談、統一的談話也宣告破裂。最終僅在1948年05月10日,在38度線以南(今南韓領土)成立制憲國會;同年12月,聯合國大會決議「韓國(南韓)為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權」,確認了當代的大韓民國的法統。也是在此時,北韓成立軍隊稱為「朝鮮人民軍」,而南韓成立的軍隊稱為「大韓民國國軍(韓國軍)」,埋下了戰爭開打的種子。1950年06月25日凌晨四點,朝鮮人民軍藉口聲稱南韓入侵,北韓需反擊侵略為由,突襲38度線全域,進攻南韓。歷史上因此將北韓入侵南韓,戰爭開打的這一天定義為「韓戰(625戰爭)」。
蘇聯接管的北部地區1948年9月9日由蘇聯共產主義者金日成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PRK -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即北韓 North Korea,對外一般稱朝鮮);金日成曾經在中國東北從事抗日游擊戰,後來逃入蘇聯受其庇護. 而美國接管的朝鮮半島南部地區於1948年8月15日由留學美國的學者李承晚領導下正式建國為大韓民國 (即南韓, South Korea) 其正式英文國名為 ROK- Republic of Korea ,兩國以北緯38度線分治. 李承晚1910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國際政治博士學位,是位親美基督徒,1919年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國務總理,同年受任臨時政府總統。1921年流亡赴美推動韓國獨立運動。1948年當選總統。李承晚是一個反共主義人士。反共!反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李承晚和蔣介石一樣,在任期間實施高壓獨裁統治,對韓國共產主義分子,左派分子和異議人士進行嚴厲鎮壓。1950年夏天韓戰爆發後的夏日恐怖 (Summer of Terror) ,The Bodo League massacre (國民保導聯盟大屠殺) 曾經在美國知情默許下,屠殺處決了數以萬計(歷史學家估計至少有10萬人)未經審判的政治犯及左派人士,其中還包括婦女和兒童.
韓戰爆發的時空背景
--所有的戰爭都是人類有意無意誤判局勢的結果-- 1950年1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 Harry S. Truman ( 1884 - 1972) (1945–1953擔任美國總統)的國務卿艾奇遜 Dean Gooderham Acheson 發表關於美國亞洲政策的演講,其中沒有把南韓和台灣納入美國的防衛圈內,這個嚴重的疏忽鼓勵了金日成想南侵統一朝鮮半島的野心, " 美國的防衛圈由阿留申群島至日本及琉球並延伸至菲律賓群島,至於關於其他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安全,沒有人能夠保證可以免於遭受軍事攻擊 "-- 國務卿艾奇遜1950年1月12日,在美國華盛頓全國記者俱樂部( National Press Club)的演講 --" This defensive perimeter runs along the Aleutians to Japan and then goes to the Ryukyus. The defensive perimeter runs from Ryukyus to the Philippine Islands. So far as the military security of other areas in the Pacific is concerned, it must be clear that no person can guarantee these areas against military attack." - Dean ACHESON'S SPEECH TO THE NATIONAL PRESS CLUB , JANUARY 12, 1950 –
對日抗戰勝利後美國的立場成為導致中共在國共內戰勝利的主要原因
- 1945年12月21日,美國特使馬歇爾偕魏德邁由上海飛抵南京,蔣介石夫婦親往機場迎接日本投降後的受降、接收等問題亦由魏德邁將軍協調(Albert Coady Wedemeyer 1897—1989)他曾向美國政府參謀總部建議派遣美軍七個師進駐東北,協助國軍接收東北,對抗蘇聯,但沒被採納。1946年3月魏德邁離職返回美國,臨行前國民政府授予魏德邁青天白日勳章。當時美國政府原來計劃由魏德邁接替赫爾利之空缺任美國駐華大使,後因中共大力反對而作罷。魏德邁提出建議派遣7個師「在華北和滿洲建立一道屏障」,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回答「不可能派出7個師」9月19日,魏德邁在華盛頓向國務卿馬歇爾呈交了《魏德邁報告》,內容稱「共產黨是比納粹更嚴重的自由之敵,他們不應該在中國獲勝」,反駁有關中共「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只是致力於中國人福祉的農業改革者」的說辭,警告國民黨軍事上已處於劣勢,中共很可能統一中國。魏德邁建議美國承諾給予國民政府援助,美國總統杜魯門堅決反對,將報告列為機密並束之高閣。魏德邁報告中明確提到:中共部隊從來沒有參加過中日戰爭的任何重大戰役——1937年在上海,1938年的台兒莊和武漢保衛戰,又或是長沙的戰鬥,及後來在怒江和緬甸的戰線。中共從未挑戰過任何重要的日軍駐地,或日本對中國鐵路的控制系統。在重大戰役中,是中央政府的士兵承受了衝擊,死死咬住敵人,並為之犧牲。 共產黨人追捧馬克思主義時,似乎是人道主義和建設性的,但這被證明是一種錯覺和陷阱。共產黨人掌權後,所謂的無產階級被剝奪了言論自由和決定權,甚至被剝奪了工作的相應報酬和崇拜上帝的自由。撒謊、恐嚇、謀殺和奴役,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共產黨獲得和維持權力的標誌。中共並不保護人民對抗日本人,中共殺害拒絕配合他們的人,為之貼上「通敵者」的標籤。中共的戰時和戰後優勢,即對中國老百姓的命運不用負責。「至於國民政府,儘管政府的力量薄弱,卻竭盡所能地保護自由中國區內的人民。中共軍隊或則對日軍進行騷擾,或則對國民政府進行攻擊,為所欲為,毫無顧忌,正像一群陰險豺狼,當中國這頭大象在拒敵受傷時,他們卻乘機來扯大象後腿。」 正如我的長官馬歇爾將軍一樣,「我也曾因史迪威的報告對中國先存偏見。但我所不同於史迪威及馬歇爾的,是我從經驗中得了教益,使我警覺到共產黨的威脅。」「面對如許困難的中國政府,他(蔣介石)曾想把人民從長期窮困中拯救出來,團結起來,可是這種努力,被日本人八年侵略及戰後共黨的破壞所摧殘無遺,如要中國在這種惡劣環境中改革,及實行民主政治,無異是叫一個人在大颱風時,來修補及油漆屋頂。」魏德邁認為,馬歇爾犯了「天真」和「狂妄」的錯誤。馬歇爾在中國擁有太上皇般的權威。但他用切斷美援來阻止國民黨收復失地,卻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美援中斷,國民黨的實力立即被削弱,而共產黨卻能源源不斷地得到蘇聯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國共的強弱態勢立即翻轉。這一策略最終證明是得不償失。
"得長春者得東北","得東北者得天下"
東北沃野千里,交通便利,中國的重工業、軍事工業幾乎都集中於東北,如果共軍控制東北,則可以將東北、華北各解放區連成一片,並且擁有東北這麼一個兵員充足、物資雄厚的戰略後方;反之,如果國民黨控制東北,則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齊頭並進剿滅各個解放區。因此,在1945年中共七大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東北極為重要,一定要占領東北。」而蔣介石也在國民黨高層軍事會議上說道:「國民黨命運在東北,蓋東北之礦產、鐵路、物產均甲冠全國。 日本面臨與蘇聯作戰時,滿洲國開始進行武裝總兵力達20萬人.陳誠主持東北時,把大批滿洲國軍官、兵員組成的東北地方保安部隊改編為總共15個暫編師,暫編師的師長、團長半數以上由出關的國軍軍官充任,總體而言,偽滿軍是一支規模不大的武裝力量,在偽滿洲國覆滅後,一部分被遣散,一部分被國軍收編,相當多的一部分被中國共產黨收編改造,加入東北民主聯軍。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隨即出兵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進行接收東北。中共中央為反擊國民政府的計劃,依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決定從關內各解放區抽調一批部隊和幹部進入東北,會同東北原有部隊執行發展東北的戰略任務。八路軍冀熱遼軍區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1945年10月31日,由進入東北的少量八路軍、新四軍和當地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等約2萬名軍人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位於佳木斯。1947年2月28日改編為東北人民解放軍遼東軍區.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蘇聯方面的資料:“有關戰後蘇聯遠東軍向中共東北民主聯軍提供的日本關東軍武器數量,步槍約為70萬支,機槍約為12000─14000挺,各種炮約4000門,坦克約600輛,汽車約2000多輛,另有彈葯庫679座,800餘架飛機和炮艇若干。同時已知1948年前後蘇軍將絕大部分日本關東軍武器提供給中共軍隊以後,還曾向東北的中共軍隊提供過一定數量的蘇聯製造和捷克製造的武器裝備。1976年出版的《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卷“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條目中曾這樣寫過:“蘇聯的援助是人民解放軍力量壯大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蘇軍指揮部把繳獲原日本關東軍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轉交給人民解放軍(火炮、迫擊炮和火箭筒37000餘門,坦克600輛,飛機861架,機槍約12000挺,汽車2000輛等等)。爾後,蘇聯又向人民解放軍提供了大量蘇製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美援中斷加上美國對國民政府實施武器禁運,共軍不論在人力及武器裝備上均佔上風,因此國共內戰東北戰局急轉而下.
中國共產黨毛澤東1949年在中國打敗國民黨的勝利,大大的鼓舞了金日成,金日成誤判南韓人民會隨其南侵而揭竿而起,美國不會干預,正如其袖手旁觀中國內戰.或是在美國干預前迅速佔領南韓.他並不了解當時美國放棄蔣介石,國共內戰期間對國民黨政權冷漠無情甚至落井下石,是因為美國總統杜魯門對於國民黨的腐敗,軍隊攜帶美援武器大量投降共產黨及蔣夫人宋美齡及其外戚孔宋家族私吞美援的貪腐,深惡痛絕. 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國民黨很不明智的押錯邊,相信民意調查,暗中政治獻金支持當時民意調查領先杜魯門的共和黨競選對手候選人杜威 (Thomas Edmund Dewey, 1902-1971),選舉結果卻是民主黨提名的杜魯門爆冷門以不到5%的普選票差距擊敗了共和黨的競選對手候選人杜威. 國民黨政府選錯邊站讓自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原本就對蔣介石沒有好感的杜魯門總統因此對蔣介石更是深為不滿而懷恨在心. 而南韓李承晚是其扶植支持的新興政權,美國對其帶有期望和義務.並且當時美蘇對峙局面明顯;民主陣營與共產主義國家意識型態強烈對立之下,冷戰思維崛起. 美國當時已失去中國,中國赤化因此讓民主黨在國內飽受反共保守主義者和共和黨的批評指責, 1950年代美國國內反共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高張,民主黨政府無法再承受讓南韓失陷於共產世界的損失.
" 我發現蔣介石及蔣夫人和其家族,孔宋家族都是賊. 每個都是賊.他們偷了美國援助蔣35億美金中的7.5億,並且投資在巴西聖保羅和紐約的房地產. -- 杜魯門 -- I discovered after some time that Chiang Kaishek and the Madame and their families, the Soong family and the Kungs, were all thieves, every last one of them, the Madame and Him included, And they stole 750 million dollars out of the [US$3.5] billion that were sent to Chiang. They stole it, and it is invested in real estate down in Sao Paulo and some right here in New York. " -- Truman -- 筆者註: 杜魯門的認知過於誇大,意圖為中國赤化找藉口卸責,有學者認為,從日本投降到1946年2月底,美國援助的金額約為6億,其中大部分是運輸費用,包括百萬在華日軍的遣送費用,以及運送中國軍隊受降的費用,這些費用應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支出。並且,杜魯門總統從1946年夏,武器禁運,明確禁止國府購買可用於打擊共產黨的武器或彈藥,其後售給國府的價值1億美元的多是軍需品。美國的禁運在1947年7月才解除。1947年12月至1948年11月,美國出售給國府的彈藥總量只夠一個月的消耗,美國的大部分軍事援助都為時已晚。註定國共內戰國民黨的失敗.從雅爾達會議開始起,美國對華政策幾乎等於是在出賣背棄昔日抗日盟友蔣介石,顛覆國民黨政府;等同和史達林站在一起,並肩幫助毛澤東奪取政權.
韓戰爆發:金日成先發制人
事實上美國扶植的南韓李承晚政權和共產蘇聯支持的北韓金日成政權都揚言宣稱要用武力統一朝鮮半島. 美國顧慮南韓李承晚有意圖想發動戰爭統一朝鮮半島,因此不願意提供南韓武器軍火.相反的,史達林則是提供大量武器軍火包括飛機,坦克,大砲給北韓金日成政權.蘇聯的援助除了提供武器裝備以外還包括訓練北韓軍隊、和制訂作戰計畫. 在韓戰爆發時北韓已經有10個師約13.5萬的軍隊. 韓戰爆發於1950年6月25日(南韓因此稱韓戰為6.25戰爭,北韓則稱韓戰為祖國解放戰爭,中共稱之為朝鮮戰爭或抗美援朝),北韓在史達林支持默許同意下揮軍7個師 (其中包括有國共內戰具有實戰經驗的中共解放軍4野中國籍朝鮮族3個師於1949和1950年在金日成要求下調入北韓供金日成調遣作為作戰主力) 約10萬名軍隊,以超過120輛俄製T-34坦克,其中超過半數是較新型的T-34/85坦克(由原來T-34/76坦克的76毫米火炮升級為85毫米火炮)。越過北緯38度線,南下入侵南韓李承晚政權,北韓人民軍的軍力包括人力,武器,裝備及訓練均優於南韓軍隊,因此開戰後勢如破竹, 3天後, 6月28日北韓人民軍已佔領南韓首都漢城,到8月以前,已經將南韓軍及少數援韓美軍擊退至洛東江以南,朝鮮半島東南角釜山環形防禦圈內,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占領南韓90%的土地。似乎金日成很快就能夠實現他揚言要在一個月內解放南韓的目標,結果事與願違,韓戰卻打了長達三年.
美國的"警察行動" -- 美國難得的迅速反應
" Korea is a small country,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but what is happening there is important to every American. An act of aggression such as this creates a very real danger to the security of all free nations. This is a direct challenge to the efforts of the free nations to build the kind of world in which men can live in freedom and peace. This challenge has been presented squarely. We must meet it squarely." - Radio and Television Address to the American People on the Situation in Korea. July 19, 1950 Truman -
"韓國是個在幾千哩以外的小國家, 但是在那裏發生的事情,對每位美國人都事關重要.這種侵略行動對於所有自由國家的安全造成危險. 這是對於自由國家努力建立自由及和平世界的直接挑戰. 這個挑戰來的直接了當, 我們也必須直接堅定的面對." - 杜魯門總統1950年7月19日對韓國局勢發表廣播及電視演說 -
戰爭爆發的第二天,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美軍進入南韓,並宣布美國遠東空軍、海軍參戰支持李承晚。同日,杜魯門發表聲明派第七艦隊開赴台灣海峽阻止中共解放台灣。7月7日,趁著蘇聯因為認為國民黨政府代表中國留在安理會是不合法的,應該排除在安理會之外,因此抵制聯合國並缺席安理會時。美國領導的聯合國安理會通過83號決議,「須採取緊急軍事措施,以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建議聯合國會員國給予大韓民國以擊退武裝攻擊及恢復該區內國際和平與安全所需之援助」。授權以美國軍隊為主, 其中美軍幾乎佔了9成,加上其他16個國家的軍隊 ( 按照軍隊人數多寡依序為英國,加拿大,土耳其,澳洲,菲律賓,紐西蘭,伊索比亞,希臘,泰國,法國,哥倫比亞,比利時,南非,荷蘭及盧森堡 ),組成34萬聯合國聯軍,來支援當時只有9.5萬軍隊的南韓李承晚政權。一般認為蘇聯其實是以中國代表權問題故意抵制聯合國而缺席安理會,並趁機討好拉攏中共,表示重視中蘇同盟關係,深恐中共和當時極想和中共友好交往的美國交好,因此放棄使用否決權來阻止聯合國通過美國的決議案,其目的就是希望讓美國捲入這場戰爭,牽制削弱美國力量,使蘇聯在歐洲和國際上和美國對立中處於有利的戰略地位.美國總統杜魯門為避免和蘇聯史達林全面正面衝突,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意圖將戰爭盡量淡化和局限化,而使用 ”警察行動 (Police Action) " 為名來稱呼此次出兵行動.當時美國的杜魯門政府並未將美國出兵支援南韓送到國會行使同意權,因此美國並未對北韓宣戰,它只是對北韓「採取軍事行動」,按照美國的說法,是「在聯合國授權下進行警察行動」,6月30日美國正式進入和北韓交戰狀態。 在1950-1953 年韓戰的官方稱謂為聯合國和平行動( United Nations Peace Action) . 諷刺的是中共意圖避免和美國全面衝突,不給美國有對中共宣戰的口實,日後也以“ 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 ”的名義出兵.不管名稱是警察行動(Police Action)或是韓國衝突(The Korean Conflict) ,這是一場不折不扣死傷慘重,極為血腥殘暴的戰爭. 雙方在處決屠殺無辜平民上都有很不光榮的紀錄,韓戰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集團對立,冷戰開始後的第一場大規模「熱戰」。這是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戰爭之一,由其産生的仇恨、懷疑和分裂的後果到今天仍然方興未艾. 直到目前為止,兩韓仍然處於軍事對峙局面。南北韓交界的非軍事地區周邊,仍是全世界重兵武力最多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