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韓戰有使用細菌戰武器嗎 ?
" The opposite of love is not hate, it's indifference. The opposite of life is not death, it's indifference .Indifference, to me, is the epitome of evil.""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 生的相反不是死,而是冷漠. 冷漠對我而言,是罪惡的象徵 "-- Elie Wiesel 威塞爾 –
" To forget the dead would be akin to killing them a second time."
" 遺忘遇難者等同於再次殺害他們 ." -- Elie Wiesel 威塞爾 --
"I swore never to be silent whenever and wherever human beings endure suffering and humiliation.We must take sides. Neutrality helps the oppressor, never the victim. Silence encourages the tormentor, never the tormented.”" 我發誓不論何時何地永遠不對人類遭受痛苦及羞辱保持沉默. 我們必須表達立場.中立只會幫助壓迫者而非受害者.沉默只會鼓勵加害者而非受難者" -- Elie Wiesel 威塞爾(1928 - 2016) --(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 遲來的正義,等同否定正義 "
1951到1952年, 中共和北韓都曾經指控美國違反國際公約在東北和北韓使用細菌戰武器. 這項指控可以有對外做國際宣傳邪惡美國帝國主義和對內加強仇美反美心態的雙重利益.
日本陸軍731部隊位於哈爾濱,公開的掩護名稱為關東軍防疫給水本部,實際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專門從事細菌戰生物戰和化學毒氣戰研究及人體試驗相關研究的秘密軍事特種部隊. 日本731部隊曾經在中國東北使用炭疽菌,鼠疫菌,霍亂菌和傷寒菌為主要填充菌,生產了2000多枚細菌彈.731生化部隊在二戰期間曾在中國東北哈爾濱使用中國平民,抗日分子,朝鮮人,俄羅斯人和聯軍戰俘做活體實驗甚至從事泯滅人性,駭人聽聞的活體解剖,曾在吉林省及內蒙古農村散播感染鼠疫的跳蚤造成中國平民的感染和死亡,至少造成3,000人在731部隊的試驗中死亡。戰後美國毫無正義很可恥的和日本731生化部隊指揮官合作,美軍不希望731部隊的研究資料落入蘇聯因此與魔鬼達成交易,和日軍分享其研究成果,日本以其研究結果換取免被起訴戰爭罪行罪 (War Crime)。 因此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讓公理正義蒙塵,未能將罪魁禍首日本天皇及731部隊參與細菌戰負責人石井四郎等人如同納粹德國集中營參與屠殺猶太人的成員當成戰犯受審而繩之以法. 美國人的偽善及雙重標準使得正義無法伸張. 美國的確在1950年代也從事細菌戰武器的實驗.美國因此合理的受到懷疑, 加上韓國戰場上傳染病猖獗,如斑疹傷寒(Epidemic typhus fever)、霍亂、痢疾和天花及漢他病毒症候群(Hantavirus Syndrome 當時不明其病原)的流行很容易誤以為是細菌生化戰的結果. 根據蘇聯的解密文件,北韓由中國人屍體取得鼠疫和霍亂細菌製造一個感染地區再交由國際組織檢視或是在待處決犯人前先刻意使其感染病菌以製造細菌戰證據. 在1953年 5月的秘密文件, 蘇聯領袖曾責難毛澤東誤導蘇聯,美國在韓國使用細菌戰武器是根據不實的資訊. 蘇聯認為美國在韓戰使用細菌戰是虛構杜撰的. 原志願軍衛生部長吳之理:《炎黃春秋》2013年第11期,作者:吳之理,原題為:《1952年的細菌戰是一場虛驚》提到美軍未在北韓進行細菌戰,前往北韓調查的蘇聯科學院院士茹科夫回蘇聯向史達林彙報後,蘇共中央來電說,細菌戰是一場虛驚. " 這事是我幾十年的心病,沒有別的,只覺得對不起中外科學家,讓他們都簽了名。也許我還是太天真,因為他們可能知道真相,但服從政治鬥爭需要。如是這樣倒罷了,如不是這樣,他們是受我們騙了。我想這件事在歷史上總有一天要說清,現在由我這不在職的知情的83歲的老人說出來比較合適:1952年的細菌戰是一場虛驚。"
筆者註: Hantavirus Syndrome漢他病毒症候群包括肺部症候群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及腎臟症候群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最初於1951年韓戰時期的朝鮮半島出現. 當時高達三千多名美軍感染這種病因不明的致命性 "流行性出血熱"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患者一般產生急性高燒, 休克, 肌肉疼痛, 虛脫, 和腎衰竭的症狀, 當時的死亡率約達百分之十. 然而, 一直到1978年,科學家才成功的將這種病毒由老鼠體內分離出來, 並以當地的漢他江(Hantaan River)之名, 命名這種病毒為"漢他病毒" (Hanta virus). 這種病毒目前已知至少包含20種以上型別.其傳染途徑是藉由老鼠的排泄物傳染人類.
@韓戰的傷亡
「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賀拉斯昆圖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西元前65年-前8年),羅馬帝國奧古斯都統治時期著名的詩人、批評家、翻譯家
"To the world a soldier, to us all the world. " -- Allied War Cemetery, El Alamein, Egypt -- “ 對於世界,你只是一位士兵。對於我們,你就是整個世界! ”
"HE WAS SO YOUNG TO GIVE SO MUCH, A BOY, BUT BRAVE AS ANY MAN. GOD BLESS YOU SON, MUM" " 他太年輕卻付出了所有,雖然只是個少年,卻像任何男人一樣勇敢. 上帝祝褔你兒子,媽 " --埃及艾爾阿拉敏聯軍戰爭公墓, 一位英軍戰士的墓碑上刻著他母親的話--
"Before Alamein we never had a victory. After Alamein we never had a defeat"
“在阿拉敏戰役之前,我們從來沒有勝利過. 在阿拉敏戰役之後,我們從來沒有戰敗過.”
邱吉爾對於蒙哥馬利在艾爾阿拉敏戰役勝利的評論“not the end,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possibly,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這不是結束,這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但,這可能是開始的結束。--Winston Churchill 溫斯頓 邱吉爾--
In early 1942, Prime Minister Winston Churchill told Parliament, “We have a very daring and skillful opponent against us, and, may I say across the havoc of war, a great general.”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1942年初,對國會評價隆美爾:「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大膽而熟練的對手,在混亂戰爭中,一位偉大的將軍」"
隆美爾(Erwin Rommel)的名言:
Don't fight a battle if you don't gain anything by winning. 如果在戰爭獲勝後得不到任何東西,不要開戰。
Sweat saves blood, blood saves lives, but brains saves both. 流汗不流血,流血不丟命!但頭腦可以讓你不流血也不喪命。
The best form of for the troops is first-class training, for this saves unnecessary casualties.對於部隊最好的福利是一流的訓練,因為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Risk is a chance you take; if it fails you can recover. A gamble is a chance taken; if it fails, recovery is impossible.
風險是你保握機會,如果失敗你可以復原,賭博是碰運氣;如果失敗,不可能恢復.
I would rather be the hammer than the anvil 我寧可當鐵鎚而不是鐵砧。
I would rather he had given me one more division. On 22 June 1942 Rommel received a message from the Fuhrer informing him that at the age 49 he had just been appointed Germany’s youngest Field Marshal. Rommel celebrated that night with canned pineapple and a small glass of whisky, but after dinner he wrote his wife, ”Hitler has made me a Field Marshal. I would much rather he had given me one more division.”我寧願他多給我一個師兵力.1942年6月22日, 隆美爾接到元首(希特勒)的信息,任命他成為德國最年輕49歲的陸軍元帥,當晚隆美爾寫信給妻子,“希特勒剛晉升我為陸軍元帥.我真寧願他多給我一個師的兵力.”第一次艾爾阿拉敏戰役(Battle of El Alamein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1942年7月1日至27日期間在北非戰場發生的一場關鍵戰役,由德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元帥,號稱沙漠之狐Desert Fox的隆美爾將軍(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1891-1944)指揮的非洲兵團對抗英國埃及軍團.( 隆美爾被納粹懷疑捲入了1944年7月20日試圖以炸彈爆炸暗殺行動推翻希特勒的軍事政變。政變失敗後, 由於其知名度,為了避免公開的軍法審判,被希特勒脅迫要求私下服下氰化物毒藥膠囊自殺,以保護其名譽和家人安全及維護軍隊士氣.)希特勒事後還虛偽的為其舉辦國葬。
第二次艾爾阿拉敏戰役(the Battle of El Alamei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非戰場的轉捩點。這次戰役從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續到11月11日。發生在埃及鐵路小站阿拉敏(El Alamein). 第一次艾爾阿拉敏戰役及阿拉姆哈勒法嶺戰役(Battle of Alam el Halfa)阻止了軸心國入侵埃及. 1942年10月蒙哥馬利將軍指揮的英國第8軍團對軸心國發動攻擊 在13天的戰鬥中,摧毀了軸心國非洲裝甲兵團.將其逐出埃及及利比亞到突尼西亞邊界.同盟國的勝利解除了軸心國對埃及蘇伊士運河及奪取中東及伊朗石油的威脅.這場戰役的勝利重新振奮了同盟國的士氣,可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捩點. 隆美爾將軍指揮的德意志非洲裝甲軍團6個師(包含義大利軍隊約116000人)和英國蒙哥馬利將軍(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1976)率領的英國埃及軍團第8軍團(包含紐西蘭,澳洲,南非及英屬印度軍隊) 4個師 (約19萬5,000人)進行會戰,因為相對於德軍,盟軍在地中海有較穩固的補給線,裝甲車及部隊人數上的優勢,取得戰略性的勝利,導致德國非洲軍團無法攻佔埃及。戰鬥十分慘烈,英軍第8軍團195000部隊中有多達4800人陣亡,9000人負傷,損失500輛戰車; 德國非洲軍團110000部隊有9000人陣亡,15000人負傷 3000人被俘虜, 損失350輛戰車.在埃及及利比亞發生的沙漠戰爭是二戰北非戰事的主軸,戰事開始於1940年9月義大利進犯埃及, 1940年12月英國發動5天的羅盤行動(Operation Compas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北非戰場所進行的第一次軍事行動,行動結果是大英國協的軍隊橫越利比亞大部及俘虜超過100,000名義大利士兵,自己只付出很少的代價。) 摧毀了義大利第10軍團. 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1945)向希特勒求助,希特勒1月11日派少數部隊至的黎波里(Tripoli).1941年春天,由隆美爾指揮的德國非洲兵團將英軍趕回埃及除了托布鲁克港(Port of Tobruk)還在英軍手中. 1942年軸心國在加查拉戰役(Battle of Gazala)將英軍趕回,並奪取托布鲁克港但是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英軍撤退至艾爾阿拉敏(El Alamein). 接著第二次艾爾阿拉敏戰役(Second Battle of El Alamein),第8軍團擊敗軸心國,德軍被逐出利比亞撤退至突尼西亞,接著在突尼西亞戰役(Tunisian campaign)被打敗.對於希特勒來說,東線戰場上對抗蘇聯遠比北非沙漠戰爭重要, 軸心國從來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給隆美爾來打敗英軍,隆美爾在北非戰爭的失敗是難以避免的.
“In war, there are no unwounded soldiers.”"En la guerra, no hay soldados ilesos.” " 在戰爭裡沒有不受傷的士兵 " -- José Narosky (阿根廷作家1930- ) --
" War destroy bodies ... and also crippled minds "" 戰爭不只摧毀身軀...也殘廢心智 "
“What's the point of the war? Why, oh why can't people live together peacefully? Why all this destruction? ”“戰爭的意義何在? 為何人們不能和平相處? 為何要有這些毀滅破壞? ”-- Anne Frank(1929-1945),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安妮·法蘭克:一位少女的日記) --
"小時候常常問父親入朝參戰的事,也曾問過父親擊斃過幾個美國佬? 可是父親沒有一次回答。上中學時有一次寫作文,命題是《我的XX》,我選了寫《我的父親》。然後騙父親說是老師規定的;可是父親還是沒多說什麼,答非所問說了句:死了那麼多人,我能活下來就是好的;他們還埋在他鄉呢。從此,我再也沒問過父親有關朝鮮戰爭的事。"- 一位中共志願軍之子的回憶 -
" 那是一個可以合法殺人的年代,雙方的年輕人為了各自的理想,像怪物一樣不顧死活地抓住任何一點機會互相殘殺,完全沒有理智可言。" --加拿大老兵--
"有關朝鲜戰場的事很多,我可以講幾天幾夜。印象最深的有這樣幾件事。一是戰爭犧牲很大。當時作戰前首長動員說;要不惜犧牲,要以一個排對付敵軍一個班的代價奪取勝利。每人袋里放一張紙條,寫上姓名、家庭通訊地址。回國後,我們駐在黑龍江嫩江地區的一家部隊醫院。那醫院住有大批從朝鮮戰場退下來的傷病員,缺胳膊少腿的、凍丟手腳耳朵的、眼瞎耳聾的、槍彈損傷的以及精神病的都有。有次首長來作報告,寂靜的禮堂,突然有戰士站起來大喊:衝呀!殺呀!然後就昏倒下去。一個下午這樣倒下去的有3個。"-- 一位湖南志願軍老兵陳映輝(1933- )的回憶 -- (1950年底入伍,部隊為15軍44師直屬2營1連)
"我被編在後勤部隊運輸團,駐紮在新義州。主要是夜晚去火車站卸運軍用物資,那種下貨也有危險,主要是常有敵機轟炸和掃射。有個老鄉剛去沒幾天,就被敵機的機槍子彈擊中,子彈從背部打入,從腹部射出,腸子打出一大截。他一手扛著大米包,一手抱著腸子往前沖,大概跑了百餘步就倒下了。還有一次,敵機炸斷了鐵路,發現情況的火車司機緊急剎車,但由於慣性,火車還是往前走。一個四川兵扛著一根大鐵棍沖上去,將鐵棍斜插在鐵路中間,用肩膀頂住鐵棍,火車滑過來了,只聽“嘭 ”的一聲,這名戰士被劈成兩塊。人雖然犧牲了,卻保住了火車,火車滑到炸斷處剛好停住了。 有一個夜晚我們正在下貨,敵機扔下大量炸彈,部隊傷亡很大,我被炸彈的氣浪掀出幾丈遠,腦部、肺部都受到損傷。停戰回國後,我在1958年結婚,生下一個孩子,不久就離了婚,1967年又結一次婚,沒多長時間又離婚了。頭次離婚時,孩子還不滿半歲,孩子一直是我娘帶養。一家三代3口人,我自己經常患病,我娘又要幫我帶孩子,還要服侍我,老人家1982年去世,她一輩子不僅沒有享我的福,還讓我害苦了,想到這些我就傷心不已…… " --一位湖南志願軍老兵 湯有葉(1928-2011)的回憶 -- (1951年入伍,部隊為志願軍後勤第五分部暫編6團5連. 湯有葉老人是典型的“戰爭綜合症”受害者。從朝鮮返國開始,老人就頭腦不清,常常一個人在山上發呆,一坐就是半天。喊他名字,也似乎是充耳未聞。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他經常頭痛,睡不著覺,總覺得有飛機在“嗡嗡”叫。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他才開始慢慢和人說話,能和人交流,能自己照顧自己了。50年的光陰流逝,老人仍無法完全擺脫戰爭的創傷。)" (筆者註此症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稱為"Shell Shock" (砲彈休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稱為 " Combat Stress Reaction "(戰鬥壓力反應 ).
"一九八四年冬,我的母親由於憂鬱症入住精神病院。我常去探望,有一天發現:在精神病院的後院,居然圈禁著清一色上百名的五十多歲的男病人。他們穿著志願軍的棉襖,帶著志願軍的三塊瓦棉帽,整整齊齊默默無語的在院中轉圈。驚訝的我問了大夫得知:他們都是韓戰的老兵,戰場上被大炮震壞了腦子,人事不知,被南京軍區統一安排在這裡行屍走肉。他們只穿與當年一樣的衣服,他們病房的布置也是軍營一樣。他們想不起任何事情,相互傻望著,一個跟著一個的終日轉圈。偶爾會有一個率先歇斯底里,引得相繼發作。這些老兵齜牙咧嘴狂呼亂叫,抱住腦袋捂著耳朵,滿場亂跑。這時就見護士們緊急出動,兩個夾住一個按在地上。還不伏貼呢?護士抄起一根橡皮棍,追著最厲害的老兵,劈頭蓋臉一頓暴打直到躺倒。呵呵,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呵。"- 摘自《海川·獨立評論》 ( 筆者註:醫學上稱此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筆者註:《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中國作家魏巍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以韓戰為背景,讚頌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這篇文章於1951年4月11日被發表於人民日報頭版 )
" 在朝鮮兩年我沒殺過一個美國鬼子,自己的人卻殺得記不清!" -- 志願軍督戰隊老兵 李振舉 (1923- ) -- 註: 中共軍隊的督戰隊多以「政治委員」或是「特別尖刀排」名義在軍中出現.督戰隊,奉命對陣前退縮者,格殺勿論,因為如果他不這樣對付逃兵,自己就會被上級被當叛徒槍決。「人海戰術」得以執行全靠督戰隊。在韓戰中,志願軍士兵被督戰的「政治委員」驅趕在美軍的火網下進行人海戰術,因為陣前退縮者格殺勿論,前進後退都是死路一條。
@ 砲彈休克(Shell Shock)
從古希臘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無人區戰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恐怖的東線戰場,太平洋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轟炸的城市, 隨著戰爭帶來了心理上的恐懼. 當衝突結束,城市將會重建.世界將走向光明未來.但是戰爭將持續進行,致命的恐懼存在於人們心中並且改變了成千上萬人. 我們欠他們一個公道, 他們為了塑造更美好的世界,付出了創傷. 我們絕對不能忘記他們的傳奇.千年以來人類發展出更有效率的殺戮方法. 在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衝突: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達到了巔峰. 殘破的身軀帶來了殘破心智,戰爭創傷帶來了難以理解的 Shell Shock(砲彈休克),War Neurosis(戰爭神經症)及 PTSD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在暴力的陰影下,每個男女在心中都有看不到的戰爭陰影.我們稱為PTSD.PTSD是一個經歷創傷事件後產生的心智和行為疾病.它並非是懦夫的表現.
“ Everyone had a breaking point: weak or strong, courageous or cowardly
- War frightened everyone witless and not just during the war itself.”
“每個人都有一個崩潰臨界點 :不管你是強或弱, 勇敢或是懦弱, 戰爭無情的驚嚇了所有的人“ 每個人都有一個崩潰臨界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軍醫認為,超過90天的連續戰鬥會把任何士兵變成一位精神傷患即是砲彈休克. 當一位士兵沒有外傷卻處於奇特的精神狀態而無法戰鬥,原因為戰爭經驗導致創傷或是外力例如砲彈爆炸引起腦部功能障礙. 起初認為是直接性的物理性神經傷害.後來發現更多的是因為心理創傷.其主要症狀為 :失憶,失眠, 疲累, 疼痛,手抖, 情緒不穩定,易怒, 自我認知,自信及自我控制力降低, 神智變化有時像癲癇發作有不合理抽動, 暈眩, 缺乏注意力, 理解力降低, 視力和聽力障礙, 常常頭痛. 日後士兵退伍返家後可能會有眼盲, 惡夢, 幻覺, 肢體功能障礙, 強迫性思考通常為最黑暗痛苦的事物,士兵常感覺還身歷其境在戰爭經驗中.砲彈休克受害者通常被社會大眾所鄙視,認為是懦弱詐病. 有些人甚至被草率審判,軍法起訴定罪而遭受處決. 1917年英國陸軍因為失能遭受軍隊開除退伍的人約有1/7是因為精神理由, 前線軍官得到砲彈休克的比率比士兵還高,統計上約為士兵的6倍. 百分之80的砲彈休克住院病患最終無法重返回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 約有高達8萬名英國陸軍軍人受害. 經歷1914 -1918戰爭的這些受害退伍軍人通常受到自身和家庭的苦難所煎熬. 幾年後悲劇性的有相當高的自殺率.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英國陸軍面對超過8萬名砲彈休克軍人,英國政府為精神傷患所困擾. 因此任命有醫學背景的心理學家邁爾斯Charles S. Myers (1873 - 1946 )實地考察砲彈休克問題,收集資料並提供意見,試圖找出處理對策,他1915年在醫學學術期刊Lancet 使用Shell Shock 此名詞, 他試圖說服了英國軍方重視此情況,雖然得到軍方令人沮喪的回應,但是他嘗試並提供可能的治療方法.他的方法導引了現代的治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炮彈休克(shell shock)被認為是一種因為在戰鬥中神經受傷導致的精神疾病. 第一次世界大戰恐怖的壕溝戰意味著高達10%的戰士陣亡 (相對照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率為4.5%). 而整體傷亡率(陣亡加上負傷)高達56%.在人類衝突歷史上, 從來沒有死亡如此多人而得到如此少的收穫. 在慘烈的1914-1918大戰中,約有1100萬軍人喪生,戰壕內的犧牲和英雄事蹟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但是戰爭中約有306名英國及大英國協士兵被自家高階軍官下令射殺處決. 對照德國只有處決25名自家士兵;美國則沒有如此被處決的. 這些被處決的英國士兵中許多是砲彈休克(shell shock),也稱為 ”戰爭精神官能症(war neurosis )”或 "戰鬥壓力 (combat stress)”這些人大多數是被刻意挑出來,以維護軍紀為名殺雞儆猴,草率審判,在缺乏辯護下定罪,罪名包括逃兵(這類傷患常有失神步行及神智混亂) ,懦弱怯弱及不服從犯上.這些情況基本上等同於謀殺砲彈休克傷患. 回顧歷史, 1905年俄羅斯陸軍把”戰鬥休克”( Battle shock)視為合法醫學情況. 1917-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士兵的這些情況稱為 ”砲彈休克”(shell shock). 1939-1945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名稱變成”戰鬥衰竭”(combat exhaustion). 並且美國陸軍正式接納此口號 -- 每個人都有其崩潰臨界點”(Every man has his breaking point) . 1980年後,醫學上稱此為創傷後症候群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或 PTSD). 自從1980年後這個診斷被加進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3版( DSM-III)(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PTSD的臨床症狀包括4大核心症狀,分別是經驗再現、逃避、過度警覺以及負面情緒。與創傷有關的入侵性症狀,例如不由自主的痛苦回憶、發噩夢、閃回(仿如重回事發現場、創傷事件重演),或於接觸與創傷事件相關的提示後, 產生情緒困擾或生理反應。
@ 黎明處決紀念碑(The Shot at Dawn Memorial )
大約有25萬幼童士兵謊報年齡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些甚至只有14歲,其中約有12萬人陣亡或受傷.英國政府及軍方急於徵兵,對於將幼童士兵送進戰壕,故意視而不見.
黎明處決紀念碑位於英格蘭中西部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的阿勒瓦斯(Alrewas)英國國家紀念植物園(The National Memorial Arboretum ). 建立緣由是為了紀念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逃兵及其他軍事罪名而遭受軍法審判處決的306位英國及大英國協士兵. 這應該是世界上唯一為了紀念被自己方射殺的士兵而設立的紀念碑.它揭幕於2001年, 雕像為一位被蒙面的年輕士兵被綁在木柱上等待接受行刑隊槍決. 雕像人物是參照士兵博登 (Herbert Francis Burden 1898 -1915), 他16歲時謊報年齡為18歲參軍,10個月後他被以逃兵罪名接受軍法審判.他被處決時才17歲 甚至還不到參軍的法定年齡.相隔90多年, 2007年英國國防部正式赦免這些士兵.因為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炮彈休克(shell shock),戰鬥壓力反應(Combat stress reaction CSR )或現代醫學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受害犧牲者.
這是英國軍事歷史上最黑暗可恥荒謬的一頁.一群滿懷愛國熱忱的年輕人,奔赴海外,為國作戰.竟然被自己母國背叛殺戮,蒙受不白之冤,又讓家屬蒙受漫長屈辱汙名的印記折磨,真是情何以堪.公理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是絕對不應該缺席.
@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國勞工軍團 (WW1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簡稱 CLC;法語:Corps de travailleurs chinois ) " Britain's Forgotten Army 被遺忘的英國軍隊 "
“ The forgotten of the forgotten " “ 被遺忘戰爭中被遺忘的人”
“ Silent heroes” “沉默的英雄”
“ In life they fulfilled their duty, Now it is time to do ours. “
“ 生前他們善盡了職責, 現在該是吾人緬懷紀念他們的時候“
“ 流芳百世 A GOOD REPUTATION ENDURE FOR EVER ”
"鞠躬盡瘁 FAITHFUL until DEATH "“勇往直前 A NOBLE DUTY RAVELY DONE ”
"雖死猶生 THOUGH DEAD HE STILL LIVETH ”“至死忠誠”
-- 在法國北部的一戰中國勞工軍團墓園墓碑上常見的中文墓志銘;所有的墓碑,都朝向東方 --
“ ALAMEMOIRE DES TRAVAILLEURS ET COMBATTANTS CHINOIS MORTS POUR LA FRANCE PENDANT LAGRANDE GUERRE 1914—1918 “
“ 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和戰士 1914 -1918 ”
-- 法國巴黎 布迪古公園Baudricourt的華工紀念碑文 -- 1998年法國政府在巴黎13區唐人街區的布迪古公園(Baudricourt),為一戰中在法國戰場上壯烈犧牲的華工建立紀念碑
"中國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穌,中國不能失去山東 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 顧維鈞 (1888-1985 ),中華民國外交家,被譽為中國現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顧維鈞是在國際會議(巴黎和會)上對列強說『不』的第一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 ("World War One" "Great War", and "WW1") 發生於1914年7月28日至 1918年11月11日. 當時全世界16億人口的14億人,共31個國家捲入參與了這場歷時四年三個月的戰爭,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對戰雙方動員約7000萬人, 生命損失空前, 共造成大約1100萬軍人死亡及2100萬軍人傷殘, 800萬平民死亡. 造成300萬寡婦及600萬孤兒. 對日後世界局勢影響深遠,美國取代歐洲國家成為世界領導霸權地位、俄羅斯走向共產制度、德國經濟蕭條在屈辱中帶著強烈的民族復仇主義情緒下,狂人希特勒崛起,帶領德國走向納粹法西斯軍國主義, 使人類又遭逢另一次浩劫. 中華民國也曾經以另一種形式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的爆發使帝國主義列強的視線聚焦於歐洲大陸,日本在東亞得以橫行無阻。在1914年底日本佔領山東後,中國參戰的願望更加強烈,因為中國認為只有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戰後和平會議,才有收回山東主權的一線希望。中國參戰的直接目標是利用戰後參加和平會議的機會,爭取收回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取的山東主權。而當時的民國政府為了在戰後和談中能取得話語權,迅速收復割地、恢復主權,同意向英國輸送勞工,在戰爭中支持同盟國。中國勞工軍團(Chinese Labour Corps),又稱中國勞工軍團,即所謂一戰華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隸屬英軍的一支中國勞工部隊,但也泛指一戰歐洲西線戰場為協約國效命的所有中國勞工。在戰爭期間先後為協約國所雇的中國勞工約共有約14萬人,大多為山東人,其中約10萬人隸屬英軍中國勞工旅、4萬人則歸法軍指揮。勞工招募始於1916年,最初是由英法政府在中國通過半官方途徑招募而來,在1917年8月14日中國對同盟國宣戰後,便由中國勞工部官方指揮輸出。中國向歐洲大量派遣勞工,以工代兵,輸出勞動力,這就是協約國口中的 WW1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 中國勞工軍團)。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以工代兵, 從事後勤支援, 搬運貨物、建造營房、挖掘戰壕、運送彈藥, 裝填沙袋、鋪設鐵路、修建公路等,修理軍用車輛,維護火炮, 武器軍工製造, 救護傷員, 掩埋屍體,處理未爆彈,甚至掃雷等等艱苦危險違反當初簽訂合約的工作。戰爭期間,約有將近2萬華工客死異國他鄉. 中國雖然對一戰做出貢獻,成為戰勝國之一, 但是戰後卻被其餘戰勝國英法美俄等國背叛出賣。在巴黎和會上,中華民國極欲藉此取回山東主權、廢除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但是在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會 (凡爾賽和約)中,美、英、法三國會議卻不顧中國代表反對,決定戰後把德國在山東享有的一切殖民權利全部轉讓給日本。協約國的這一決定讓中國舉國失望憤慨, 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學生愛國“五四運動”的爆發。對日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在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之下,北洋政府代表於6月28日拒簽凡爾賽和約。
@" 「自由不是沒有代價的 」 " " 「FREEDOM IS NOT FREE」" - 韓戰將士紀念碑(美國華盛頓) -
"吾國向其兒女致敬,他們受召喚去捍衛一個他們未曾聽聞過的國家及素未謀面的人民"
"Our nation honors her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d a country they never knew 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1950 ^ Korea ^ 1953 -- 韓戰將士紀念碑(美國華盛頓) -- Quote from the 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 --
倫敦韓戰紀念碑(Korean War Memorial, London)
位於英國倫敦的紀念碑,為了紀念1950年-1953年間參加韓戰陣亡的英軍官兵而設立。紀念碑座落位置為倫敦市中心的維多利亞堤岸花園(Victoria Embankment Gardens)內,由韓國政府捐贈,2014年揭幕。紀念碑下的基石寫著如下文字:
With gratitude for the sacrifices made by the British Armed Forces
in defence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 感謝英軍將士為守護大韓民國之自由和民主所做的犧牲 ”
“ The Korean War was the first UN action against aggression. The UN forces that fought the North Korean invasion were drawn from 21 countries. Although exhausted and impoverishe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Britain responded immediately by providing strong naval, army and air forces and became the second largest contributor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 distant obligation honourably discharged. "
“ 韓戰是聯合國首次反抗侵略的行動。打擊北韓入侵的聯合國部隊由21個國家召集。
英國儘管在二戰之後顯得疲乏和貧困,但卻派出強大的海、陸、空軍迅速應對,
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大援軍,光榮履行了遠方的義務“
“ In this fierce and brutal conflict those who fought included many Second World War veterans reinforced by reservists and young national servicemen. The land battle was fought against numerically superior communist forces, the terrain was mountainous and the weather extreme. 81,084 British servicemen served in the theatre of operations. 1,106 were killed in action, thousands were wounded and 1,060 suffered as prisoners of war."“ 投入這場殘酷戰鬥者包括了許多二戰老兵,以及支援他們的後備軍人和年輕士兵。
陸上戰鬥面對的敵人是數量佔優勢的共軍,不但地勢多山,氣候亦極度嚴峻。
英軍共81,084人在戰區服役,1,106人陣亡,數千人負傷,還有1,060人淪為戰俘 “
韓戰傷亡不可能有精確數字.為了達到宣傳和鼓舞士氣目的,低估己方作戰傷亡和高估敵方戰場傷亡是常態. 根據美國華盛頓韓戰退伍軍人紀念碑上所刻資料,美軍陣亡人數為54246,失蹤人數8,177,負傷103284,被俘7140. 聯合國軍扣除美軍外,陣亡人數約為3200人 ;其中最多為英國約有 1100人,其次為土耳其 720人, 加拿大, 法國及澳洲各約有300人.失蹤及被俘約為1800人,負傷12000人 . 南韓資料其平民死亡人數373,599; 軍人死亡人數137,899. 北韓軍人死亡人數 215,000 , 負傷303,000 .
@ 中共軍隊傷亡人數及戰俘
韓戰進行中,中共中央宣傳部嚴禁大陸記者報導中國傷亡,更不允許外國記者採訪,戰爭結束也不向中國人作任何交待,彷佛沒有慘重犧牲這回事。中共曾經公布一個數字,不算受傷,中共軍隊死亡183108. 此數字很明顯隱瞞真相,被過度低估. 主因是沒有統計死亡的後勤人員例如後勤運輸連在美國空軍轟炸下傷亡慘重。死亡的後勤人員約有30萬人,這部分作為非戰鬥減員沒有計入中國官方的統計. 韓戰中共所投入兵力其實是全國解放軍。從1950年夏天投入的朝鮮族解放軍4個師,到秋末投入6個軍到30個軍,直到雙方對峙,把朝鮮戰場當成解放軍「全軍實戰大學校,全軍練兵場」搞車輪大戰,輪流大換班:一個軍基本上打光撤下休整補充,換上補充兵員休整過後的生力軍。所謂中國志願軍其實是全國解放軍。入朝參戰的志願軍採取輪調制度,參戰志願軍總人數接近約300萬人。相當於當時中共軍隊總數的70%,實際上幾乎是動員了一場全民戰爭.在朝鮮戰場上,中共軍隊為數最多時達到90萬人. 根據資料,中共軍隊到朝鲜約有55萬人没有回來,這裏面包括有死亡、被俘、投降、逃兵。北京官方揭秘,中朝方擁有對方戰俘共計只有11551人,而對方擁有中朝方戰俘約有13萬多人。西方估計中共志願軍陣亡人數至少有50萬人(數字估計範圍為50至90萬人)北韓軍陣亡人數 215,000.中共志願軍被俘虜21,400人.大半(約7成)是主動投降聯合國軍,其中有14,850人自願選擇遣送至台灣, 受到台灣政府歡迎稱為反共義士,於1954年1月23日抵台,接受台灣民眾的熱烈歡迎,被稱為「韓戰反共義士」。中華民國政府特設「一二三自由日」以紀念宣傳此具有反共政治意義的日子. 其餘7,110人遣返中國, 回國後慘遭「清查」,被中共認定為所謂的「叛變性行為」,被革去軍籍,開除黨籍, 有些甚至遭受處決,淪為歷次政治運動的受害者,「終生控制使用」。因為他們是「戰俘」,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被扣上「叛國投敵分子」、「裡通外國分子」、「叛徒」、「特務」等帽子加以整肅迫害。日後文革爆發後,大部分戰俘遭受到嚴厲批鬥,不少人受不了折磨而自盡。中共志願軍陣亡人員其中包括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 對於全世界來說他只是韓戰中犧牲的一位普通軍官; 對於毛澤東來說, 毛岸英卻是他最期待器重的長子. " 1950年11月25日,彭德懷給毛澤東發來一封電報. 周恩來說;「不要瞞了,總瞞著也不是辦法,報告主席吧!』,我手拿兩封電報走進毛澤東的辦公室,他正在沙發上看報紙。我小聲叫了一聲「主席」,然後把電報交給他,然後默默地站在那裡。毛澤東像平常一樣,放下報紙,接過電報看了起來。這時,我感覺空氣彷彿凝固了。毛澤東將那份簡短的電報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鐘,他的頭埋得很深。當他抬起頭時,我看到他沒有流淚,沒有任何表情,但他的臉色非常難看。他向我擺了擺手說:「戰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麼!」" -- 毛澤東貼身祕書回憶: 毛澤東獲悉毛岸英犧牲瞬間 --
" 我頂得住。肩是壓不垮的,腰杆子是直的。為什麼遲遲不給我定案?
我彭德懷有什麼罪?我這樣死,死不瞑目!”" 我還是那句老話,是非有公斷,事久自然明,主席說叫歷史去做結論吧,我等著歷史做結論。” -- 彭德懷1974年大腸癌在醫院治療臨終遺言 -- 毛岸英是毛澤東與其第一位妻子楊開慧的長子,當時毛澤東想要培養其子增加其歷練,為將來接班鋪路,刻意派遣其曾經留俄精通俄語的長子毛岸英任職於大後方的志願軍司令部, 擔任彭德懷司令的機要祕書兼俄語翻譯,不料年僅28歲的毛岸英到任才一個多月,1950年11月25日即遭到美軍轟炸空襲以凝固汽油彈(Napalm)炸死。日後彭德懷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毛澤東藉機報復,鬥爭整肅,遭到紅衛兵批鬥,打斷肋骨.1974年在監禁中罹患大腸癌症遭摧殘致死。主要原因除了1959年彭德懷曾經建言批評反對毛澤東的大躍進及人民公社政策外,另一原因就是毛對彭德懷懷恨在心,怪罪其未能保護毛岸英.
"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隴西行,唐朝詩人 陳陶 -
《無名的墓碑》 -- 作者文風 --
請把我的鞋帽带回去吧。
如果我為這片土地戰死,請带给我的親人。
我和你一樣,一同永遠封存在異國的土地裏,默默無聞没有墓碑。
六十年了,我實在想念我家鄉的名字和我心愛的人。
也許我不是一名標準的軍人,對死亡同樣感到恐懼。
因為在炮火隆聲中,我曾膽怯地躲在你的背後無能地看着你倒下。
一個又一個地看着倒下。
當我仔细清點人数的時候,我對無所畏懼的赞颂感到困惑與迷茫。
熱血成河還是熱淚成河?
正義永存還是屍骨永存?
為了一場戰争,許多孩子成為了孤守一方的孤兒。
為了一場戰爭,敵我正義名下刻錄的“墓碑”埋葬著你我多少的青春。
為了一場戰爭,我和你一樣呼喊了六十年──心愛的人你在那裡?
也許我真的不是一名標準的軍人。
當人們用標準的軍禮向我致敬,向我獻上花圈時,我想和普通人一樣回到自己的土地過著平凡的生活,談論兒女情長。
也許我真的不是一名標準的軍人。
在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裡,我一直想念我家鄉的名字和我心愛的人。
也許我真的不是一名標準的軍人。
在戰火硝煙最後停止的那一刻,我所有的力量唯有讓淚水靜靜地流。
-- 解放軍報 2013-08-07 --: " 1989年5月12日,新華社電告,新近發現的19具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在朝鮮開城的志願軍烈士陵園。這些遺骸是幾位來自美國的歷史學家在韓國砥平里鄉間發現的。遺骸四周的凍土里還散埋著志願軍烈士用過的子彈、水壺、牙刷、膠鞋等上百件遺物。新華社在當時的電文中寫道︰“這是自朝鮮停戰以來,在南朝鮮境內發現志願軍烈士遺骨最多的一次。” -- 中評社北京2014年3月29日電 "在異國他鄉長眠60餘年的437具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昨天早晨由專機從韓國仁川機場運抵沈陽桃仙機場。這是中國首次大規模接收犧牲在韓國境內的志願軍遺骸。京華時報報道,從全國各地聞訊趕來的老兵和烈士後代,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外早早守候,迎接親人回家。" --
" One Death is a Tragedy; a Million is a Statistic." --Joseph Stalin --
" 死一個人是個悲劇; 死一百萬人則只是個統計數字。" --史達林--
史達林(Joseph Stalin)執政近三十年(1924-1953年),大約殺了2000萬蘇聯人民,大多數死於勞改營,在歷史上僅次於毛澤東的殺人數目. 殺人魔王毛澤東據統計,空前絕後約殺了4900萬中國人民,主要是在中共建國後的歷次政治清算鬥爭運動例如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運動,1951和1952年的三反運動和五反運動,1958年提出的三面紅旗進行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加上所謂三年自然災害(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或稱三年困難時期)是指中國從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所導致的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或者稱為三年大饑荒或是大躍進饑荒,餓死了至少兩千萬人.根據氣象水文資料,一九五九至六一年風調雨順,然而這三年中國卻上演著「家家餓死人,村村人吃人」的悲劇。近年來,中國官方一些報章已經把「三年自然災害」改稱為「三年困難時期」,暗示這場人類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災難,純屬人禍。 1959-1961年中國各地非正常死亡人口數。依照不同統計結果,多達2000到4000萬。至於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根據中共官方數字及學者統計,文革中超過200萬到340萬人非正常死亡. 歷史上第3大殺人魔頭為納粹德國希特勒,他殺的對象主要並非德國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針對性的以種族滅絕整個猶太民族為目的,迫害屠殺了600萬猶太人. 納粹大屠殺(Holocaust)又稱猶太人大屠殺,指的是納粹德國及其協作國於1941至1945年,對歐洲諸種族及政治群體展開迫害,猶太人遭到大規模廣泛系統性的屠殺。將近600萬猶太人遭受種族滅絕行動。屠殺發生於納粹德國、德國佔領的歐洲地區及納粹德國盟國所控制區域。當時歐洲共有將近900萬猶太人,其中近三分之二被害,包括約150萬兒童。一些學者稱大屠殺亦應該涵蓋近500萬非猶太遇難者,由此總受害人數將達到近1,100萬人。
中共志願軍戰俘
" 被俘歸來人員管理處的「20字方針」:「熱情關懷,耐心教育,嚴格審查,慎重處理,妥善安排。」"- 中共中央 -
" 一轉眼,朝鮮戰争已經過去整整60年。當年戰場上的硝煙早已消失,但那場戰争銘刻在我心上的傷痕並未痊愈。如今,跟我一起走過戰争,走過屈辱的難友們,大都已經帶着傷痛和遺憾離開了人世。他們曾經期盼當年的出生入死、受苦受難能爲國家帶來進步、爲人民帶來幸福。我衷心希望他們的遺願早日實現 " "從我個人來講,沒有人像我那麽深地經歷了戰争、災難、迫害、背叛、對人尊嚴的殘暴踐踏……所有這一切,我都經歷了,而且我知道它的痛苦,我應當把我所感受到的東西留下來。在浩瀚宇宙面前,我無非是一個過客,我曾經抱怨命運不公,而今天,我深深感到,來到人世這一趟我沒有白走。" " 在「前方臨時戰俘收容站」裏,美軍一位上尉曾動員我去他們第八軍司令部當翻譯官,但被我婉拒。之後,他請我協助他們管理中國戰俘們的生活,我想我可以用我的英語能力去照顧我的難友們,跟大家一起度過艱辛的戰俘營歲月。於是第二天傍晚,我跟隨志願軍近千名戰俘一道,被押往韓國水原市城郊的戰俘轉運站。
克勞斯常問我中國古老的風土人情,我則向他打聽停戰的消息。我離開水原市的前一天,他特地讓我穿上一套整潔的軍便服,用吉普車拉我到他們美軍軍官食堂去用餐。見我一直低頭吃飯,克勞斯說:「張,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抬起頭來吃,你並不比別人低一等。在戰爭中個人是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說不定下一次戰爭我成了你們的俘虜,你來看管我呢。」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了出來…… "我們先是被送到遼寧昌圖縣去「療養創傷、接受審查、聽候處理」。我們完全沒有料到我們這些拚命回歸祖國戰俘的下場,竟然是「怕死鬼」、「變節者」、「背叛者」的罪名,是開除軍籍、開除黨籍、終生監控的處分!開除我黨籍、軍籍的主要罪名,一是我在被俘前沒有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被定性為「有武器不抵抗被俘」,二是我在戰俘營 擔任翻譯被定性為「為敵服務」。" "我的那些去了台灣的1.4萬個難友,受到的政治待遇比我們強一些,他們絕大多數被編入國民黨軍,雖然也有些人受到暗中考察甚至在綠島坐過牢房,其中還有人被判死刑,但沒有像我們那樣全都受到懷疑、歧視和終身控制。而且隨著台灣的民主進步他們也享受到了平等的公民權利。他們不少人通過奮鬥成長為受人尊敬的教師、作家、醫生、律師、企業家等等。我在台灣南投縣探視了一位白手起家創辦花園式度假村的難友,完全沒料到他已成了擁有億萬資產的企業家。然而,朝鮮戰爭給他們留下的傷痛也是深重的。他們不止是跟1949年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軍老兵一樣長期承受著離鄉背井、骨肉分離之痛,還要忍受人們對他們的戰俘身份的蔑視;因具有戰俘身份,他們成家更加艱難,我的大多數難友至今依舊孑然一身,不得不在榮民之家裏度過他們淒涼的晚年!同樣因為他們的戰俘身份,他們不少人回大陸探親也是有家難歸。一位家住遼寧錦州的難友,第一次回鄉探親,他的從未見過面的遺腹子和孫子舉著“熱烈歡迎某某人”的牌子,在火車站接他。他高興地給家裏添置了電視機、電冰箱、電熱水器。臨別那天,他的孫子一大早站在床前求他給買輛摩托車。他抱歉地說身上的錢確實不夠買車了,明年回來一定給買。在火車站,車啟動後,孫子追著他喊:“你當了俘虜、去了台灣,我們為你受了多少罪?你連一輛摩托車都捨不得送我,你算他媽的哪門子爺爺,你別回來了!”這位難友在向我回憶這個經歷時淚流滿面。 "-- 一位志願軍60軍180師的戰俘張澤石; 我的朝鮮戰爭:一個志願軍戰俘的六十年回憶之作者(1951年5月27日第五次戰役被俘) -- " 這個政治體制下,人的生存是艱難的。一個歸國戰俘沒有任何自尊心可言。" " 維護人的尊嚴才是人性的體現 ,但碾壓人尊嚴的國家機器仍在無情運轉。" " 多年後,張澤石才知道,自己的檔案裏有一句審查意見:「終生控制使用」" " 朝鮮戰爭是一場完全不應該發生的戰爭, 尤其是我不應該上戰場去與美國人為敵, 我求學的初中,高中都是美國來華興辦的學校; 我讀的清華大學也是由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興辦的, 我應該感恩於我的母校, 感恩於美國, 何況近百年來, 在所有西方國家裡, 美國對我們中國最好, 抗日戰爭也是美國對我們援助最多."- 志願軍戰俘 張澤石(戰俘手記作者,曾經是清華大學 物理系學生1929- )- ( 筆者註:俄國是中國近代史上除了日本以外對中國侵略最積極凶狠,殺戮最慘烈殘暴的國家.毛澤東把中國一面倒向蘇聯,基本上是等於認盜賊做父)
7000多名志願軍戰俘歸國後被送到遼寧昌圖的歸來人員管理處。在一年多里,他們每天都要認罪和檢討,不准講功,只准講過,「背靠背互相揭發」。審查幹部說:「人民軍隊的字典里沒有被俘,被俘就等於變節。」審查指導思想是:第一、革命軍人應跟敵人拼死或自盡,在任何情況下被俘就是可恥,就是右傾怕死。第二、被俘怕死的人不可能跟敵人堅決鬥爭,有鬥爭也只是迫不得已的反抗。結果戰俘們都被開除了黨團籍和軍籍,在檔案中寫入「系終生控制使用對象」結論,從此家門難入、學校難進、就業難尋、婚姻難成,更不用說在後來20多年歷次政治運動中的處境。有人被逼得逃荒要飯,有人被整得家破人亡。這些「忠誠戰士」們,僅僅因為毛澤東的以「人海戰術」戰勝「火海戰術」妄圖吃掉美國幾個整師的痴心妄想,僅僅因為弱不敵強,戰敗被俘,竟然過了二三十年牛馬不如的生活,很多人被迫害致死或自殺。(《鳳凰周刊》張澤石《志願軍戰俘代表披露回歸內幕》)
“實際上,後勤運輸連的傷亡率超過了步兵。我們這些人就變成了美國空軍獵殺的對像。我寫書的時候都在流淚。每天晚上,我們一個班,五六個人出去,被搞掉一部車子,死了一個兩個,過兩天又死了一個兩個,天天死,都已經麻木了。”“ 很多戰友的死亡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當時有一個副班長姓王。他當時受的傷病不是特別重,膝蓋打中了。把他包紮以後送到野戰醫院。當時我們野戰醫院醫藥非常缺少,盤尼西林這些藥物,規定要營級幹部才能使用。他因為是一個戰士他不夠資格使用這個藥物,就發炎了,就死在野戰醫院。就活活的因為缺醫少藥死的。”
“「我是韓戰倖存者,死裡逃生。對於這段歷史,我本有就有一種精神負擔,我要告慰死傷的戰友,怎麼告慰?就是把這場戰爭的真相告訴子孫後代,讓他們永遠記住,不要忘記中國人流血犧牲的慘痛教訓背後的真相。」”" 我們中國軍人不能為某一個獨裁者,為某一個封建王朝或者是獨裁者去賣命。我們要理智的去認識,這個戰爭對國家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要分清楚。”-- 志願軍炮兵部隊運輸連老兵 程幹遠 (2013年發表回憶錄《親歷韓戰——中國軍人回憶錄》1936- ) --
" 在衛生連,何其芬除了救護傷員之外,還有一個工作就是掩埋戰友遺體。1951年的10月底的一天凌晨3點多,前線送回來3名犧牲的戰士。首長指示,要將這三個人每人挖一個坑給埋了,再找個木頭板子寫個牌子。任務就落在了何其芬和兩個老兵頭上。將三個遺體搬到村子時,天已經快亮了。天一亮,就很容易被敵人的飛機發現,再挖坑就來不及了。何其芬和兩個老兵商量後,決定用炸彈炸開一個大坑,再掩埋。『這是我第一次親手掩埋戰友,三個戰友,埋在一個坑裡,他們沒有名、沒有姓,不知道家是哪兒的,他們為戰爭灑盡了最後一滴血。』 1953年,何其芬跟隨隊伍來到韓國金城。按照戰前分工部署,何其芬負責對陣亡戰士進行安葬。為了辨識身份,戰鬥前每個志願軍戰士的衣服領子、褲腰帶、褲腿處都寫上了各自部隊、家鄉和自己的姓名。『為什麼要這麼標記呢?戰鬥很激烈,腿炸沒了,還有上身,胳膊炸沒了,還有下身,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身份辨認。』『那場戰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我親手埋掉的至少就有七八十人!』說到這兒,何其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流淚了,『一想到他們,幾十年來,我都不好受。』-- 何其芬(1933- ),安徽馬鞍山人,18歲不顧家人反對,自願從軍,1951年入朝,為志願軍67軍200師598團2營衛生連的一名衛生員--
自由女戰士:林昭
"古埃及習俗認為,只要不斷說出死者的名字,就能讓他永生"
"The ancient Egyptians used to say: if you say a man's name, he is alive."
林昭,“雙木林,刀在口上之日的昭”
" 反革命犯林昭,原來就是一個罪惡重大的反革命分子,在服刑改造期間,頑固堅持反革命立場,在獄內繼續進行反革命活動,實屬是一個死不悔改、枯惡不悛的反革命分子。為誓死保衛偉大領袖毛主席,誓死捍衛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誓死保衛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加強無產階級專政,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改造條例第七十一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第二條、第十條第三款之規定,特判決如下: 判處反革命犯林昭死刑,立即執行。"
"果然有一天上午,三四個武裝人員直衝進病房,把林昭從病床上強拉起來,當時她還在吊葡萄糖,那幾個人大叫:“死不悔改的反革命,你的末日到了!”林昭毫無畏懼並從容不迫地說:“讓我換件衣服。”他們說不行,隨即像老鷹抓小雞似地將她架着走。她在門口還對護士說:“請向×醫師告別。”醫生說,其實他當時就在隔壁病房內,聽得很清楚,他說他不敢出來,他只覺得自己渾身正在發抖。他說當了一輩子的獄醫,從來沒有看到任何犯人從病床上拉起來立即就去執行的 " --林昭親妹 彭令范 -- " 1968年「五・一」勞動節早晨,上海茂名南路林昭家中,突然闖進幾個彪形大漢,對林昭的母親許憲民冷冷地說:「我是上海市公安局的。林昭已在4月29日槍決。家屬要交五分錢子彈費。」 林昭的母親許憲民聞訊暈厥於室內地上,彭令范拿了五分錢的硬幣打發了那個劊子手,他對“屍體現在何處”的詢問壹言不答,揚長而去。"
"這怎麼不是血呢?陰險地利用我們的天真,幼稚,正直,利用著我們的善良,單純的心與熱烈激烈的氣質,欲以煽動加以驅使。而當我們比較成長了一些, 關始警覺到現實的荒謬殘酷,開始要求我們應有的民主權利時,就遭到空前未有的慘痛無己的迫害與折磨和鎮壓。怎麼不是血呢?我們的青春、愛情、友誼、學業、 事業、抱負、理想、幸福、自由,我們之生活的一切,這人的一切,幾乎被摧殘殆盡地葬送在這污穢不堪罪惡極權制度的恐怖統治之下。這怎麼不是血呢?"-- 林昭 (1932-1968年4月29日)-- "每當我沉痛悲憤地想到,那些自稱為鎮壓機關或鎮壓工具的東西正在怎樣地作惡,而人們特別是我們同時代的中國人的青春代,這條叫專政的大毒蛇的鎖鏈之下怎樣的受難,想到這荒謬的情況的延續是如何斷送民族的正氣和增長著人類的不安,更如何玷污著祖國的名字而加劇時代的動盪,這個年輕人還能不急躁嗎?"-- 林昭--
啊,大地 祖國的大地,
你的苦難,可有盡期?
在無聲的夜裡,
我聽見你沉重的嘆息。
你為什麼這樣衰弱,
為什麼這樣缺乏生機?
為什麼你血淚成河?
為什麼你常遭亂離?
難道說一個真實美好的黎明
竟永遠不能在你上面升起?
-- 林昭獄中詩 --
—纪念聖女林昭受難42周年 --
常常想起您
因為
你代表一種永恒
自由
民主
博爱眾生
甚至包括敵人
你是中國的女耶稣
你洞悉惡者的一切把戲
你愛生
你愛美
包括美味的飲食
但為了眾生之自由
你甘願受難
甘願赴死
你的受難比耶稣還慘
他們怕你說話
给你的嘴塞上了皮球
你是過去幾百年甚至數千年
黑暗中國中難得一見的亮光
這抹絢麗的亮光
將照耀華夏大地直到地球毁滅
我這樣说
没有絲毫的拔高
因為
自由、博爱
應該是人類唯一最恒久的至上美德
我 一個厭惡和詛咒一切强權和邪惡的後生
和無数人一樣
願匍匐在你的墓前
靈魂附體
熱淚湧流
-- 2010年纪念中國民主先驅林昭女士遇害42周年祭 新浪博客 --
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讓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出處:《清明》1979年第2期 作者:韓瀚
如果有一天允許的話,不要忘記告訴活著的人們:有一個林昭因為太愛他們而被殺掉。
歷史將宣告我無罪! 在歷史的審判台上我將是原告! -- 林昭 --
"籃橋井台共笑之,天涯幽阻最憂思。舊遊飄零音情斷,感君凜然忘生死。
猶記海淀冬別夜,吞聲九載逝如斯。朝日不終風和雨,輪迴再覓剪燭時。"
-- 1966年5月林昭寫給到上海 提籃橋監獄探監的友人張元勛 --
生命似嘉樹, 愛情若麗花
自由昭臨處, 欣欣迎日華
生命巍然在, 愛情永無休
願殉自由死, 終不甘為囚 -- 林昭獄中詩 --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靈臺。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他日紅花發,認取血痕斑。
媲學嫣紅花,從知渲染難。--林昭臨刑前所寫的五言絕命詩--
「自由無價,生命有涯,寧為玉碎,以殉中華」-蘇州的林昭墓碑背面刻有她在1964年寫的詩句
姐姐早在60年代初就說過「歷史將宣告我無罪」,她的被評反、恢復名譽正是20年以後的事,如今又將過去了近20年,林昭的故事才得到一些公開的昭示,可是她能獲得真正的歷史的評價, 恐怕還在遙遠的將來了。歷史無情,當歷史的洪流將千萬人捲走時,什麼痕迹也留不下來,林昭或許只是最後升起的一星泡沫,一瞬間也就歸於虛無——我堅定地相信,林昭的人格是永恆的
-- 林昭親妹彭令范:姐姐,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痛 2007 --
林昭(本名彭令昭),蘇州人,1954年考入北京大學新聞系,是北大公認的才女。1957年適逢反右,被打成右派,1960年被捕入獄,1966年又遇文革,都因思與想而獲罪,身陷囹圄,遭受種種非人的迫害和摧残,终至1968年4月29日以“反革命罪”在上海被秘密處決殺害,時年36歲。林昭被稱作是「1949年之後在中國公開地,自覺地,清醒地反抗極權暴政的第一人」
、「中華民族的自由女神」、「中國的普羅米修斯」、「一個十字架上的詩人」
《最後一槍》
一顆流彈打中我胸膛 剎那間往事湧在我心上
只有淚水 沒有悲傷
如果這是最後的一槍 我願接受這莫大的榮光
哦哦,最後一槍 哦哦,最後一槍
不知道有多少,多少話還沒講
不知道有多少,多少歡樂沒享
不知道有多少,多少人和我一樣
不知道有多少,多少個最後一槍
安睡在這溫暖的土地上
朝露夕陽花木自芬芳
哦哦,只有一句話,留在世界上
一顆流彈打中我胸膛 剎那間往事湧在我心上
哦哦,最後一槍 哦哦,最後一槍
-- 崔健(1961- ) 北京人,中國大陸搖滾先驅,中國搖滾教父. 這首歌原是崔健1987年從1979年中越戰爭得來的靈感而寫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期間,崔健曾到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也因此自90年代以來不受中共官方歡迎,遭受官方抵制,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這首歌驟然有了全新的涵義.成為中國的禁歌, 不能公開演唱.--
“First they came . . .”
“ THEY CAME FIRST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by that ti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up. ”
起初他們(德國納粹黨)追殺共產主義者,
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起身反對;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我沒有起身反對;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會員,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沒有起身反對;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因為我是新教徒,我還是沒有起身反對;
最後,他們奔向我來,
到那時候再也沒有人可以站起來為我出聲了。
-- 馬丁.尼莫拉 Martin Niemöller -- (德國路德會牧師 1892–1984)
The New England Holocaust Memorial in Boston, Massachusetts,位於美國麻州,波士頓的新英格蘭納粹大屠殺紀念碑將此詩刻在石碑上以警惕世人
"暴政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暴政的屈服、沉默或讚美 " -- 劉曉波(1955-2017 ) --
"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表達自由,人權之基,人性之本,真理之母。封殺言論自由,踐踏人權,窒息人性,壓抑真理。"-- 劉曉波(1955-2017) -- 劉曉波,中國吉林省長春人,作家、社會活動家、文學評論家、人權運動家、《零八憲章》主要起草人之一,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劉曉波曾參與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畢生致力於推動政治改革及參與旨在終結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運動,多次被拘捕判刑。 2008年,劉曉波發起並參與起草《零八憲章》,同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60周年發表。《零八憲章》闡述自由、人權、民主、憲政等概念,主張修改憲法、實行分權制衡,實現立法民主,司法獨立,主張結社、集會、言論、宗教自由。 2010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以「在中國為基本人權持久而非暴力的奮鬥」
(for his long and non-violent struggle for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in China)為由,將當年的和平獎頒發給劉曉波。2010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時,劉曉波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從獲獎至辭世都未能恢復人身自由的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