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2. 白話文 損卦的核心概念是「減少與增加」,這種變化遵循著天地運行的法則。它的結構是上卦「艮(山)」、下卦「兌(澤)」,象徵「減少下方的資源來補益上方」,這是一種讓整體更平衡的方式。 卦辭指出:「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思是減少低處的資源,使高處受益,這是發展與進步的過程。「損而有孚,元吉無咎」,表示若損減是出於真誠與信任,則能帶來極大的吉祥與無災禍。「可貞,利有攸往」,意指此道理是可持久的,並且有利於行動。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意思是祭祀時,不必執著於物品的多寡,重要的是誠意。「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說明減少剛強的一面,補益柔順的一面,應該依照時機來調整。「損益盈虛,與時偕行」,強調損與益的變化應該順應時勢,不可過於執著於一種固定模式。 3. 解釋 (1)損卦的卦象與基本含義 損卦下卦為兌(澤),上卦為艮(山) 兌(澤)象徵喜悅、收穫,表示增加的部分。 艮(山)象徵停止、限制,表示減少的部分。 減少低處的資源來補益高處,這符合自然與社會發展的規律。 (2)「損下益上,其道上行」的解析 「下」代表基層或個人,「上」代表領導或集體,這裡的「損下益上」可以理解為: 1. 個人犧牲小部分利益,換取整體發展。 2. 短期內減少,換取長遠的成長。 3. 降低物質享受,提升精神層次。 (3)「損而有孚,元吉無咎」的解析 「損而有孚」:減損的行為必須出於誠信,才能帶來真正的吉祥。 「元吉無咎」:如果這樣做是出於真誠,則結果必定是大吉大利,沒有災禍。 例如:企業裁減不必要的開支,把資源投入創新,長期來看反而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4)「可貞,利有攸往」的解析 「可貞」:這種方法是可以長久堅持的,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利有攸往」:按照這個原則行動,將會帶來好的結果。 例如:節儉不是短期的手段,而是一種長久的美德。 (5)「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的解析 「二簋」指的是古代祭祀時的兩種盛食物的器皿。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的意思是,不一定要用豐盛的祭品,重點是誠心。 這說明「損」不是盲目的削減,而是要抓住事情的本質,去掉不必要的浪費。 (6)「損剛益柔有時」的解析 剛與柔、減與增,都要依據時機而定,不能固守一種模式。 例如:教育孩子時,有時需要嚴格(剛),有時需要寬容(柔),要根據孩子的狀況來調整方法。 (7)「損益盈虛,與時偕行」的解析 「損」與「益」就像四季變化一樣,需要根據時機來調整。 例如: 春天播種(投資),夏天成長(耕耘),秋天收穫(回報),冬天儲藏(節制)。 經濟衰退時應該減少開支(損),經濟繁榮時可以擴張業務(益)。 (8)現實中的應用與啟示 人際關係:有時候讓步(損)能夠換來更好的關係(益)。 財務管理:合理的節省與投資,才能達到長遠的增長。 個人成長:減少無意義的消耗,把時間投入在學習與提升上。 社會發展:公平的資源分配,讓社會更加和諧與穩定。 總結 損卦的核心是「適時減少,換取長遠的發展」,這符合自然規律與社會發展的邏輯。減少不必要的開銷、欲望、負擔,才能讓真正重要的事情成長起來。關鍵在於掌握時機,該減則減,該增則增,如此才能長久發展,達到真正的和諧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