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傳下·明夷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易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原文 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2. 白話文 明夷卦象徵光明沉沒於地下,象徵黑暗時代的來臨。內在保持文明光明,而外在則顯得柔順,以此來面對巨大的困難,正如周文王在囚禁之中仍堅守德行一樣。此時最有利的態度是堅持艱難中的正道,暫時隱藏光明以自保。當內部遭遇困難時,仍能保持正確的志向,這正是箕子所採取的方式。 3. 解釋 (1)明夷卦的卦象與基本含義 明夷卦由坤(地)在上,離(火)在下,象徵光明被埋入地中,表示黑暗籠罩大地,光明受到壓制。 這是一種困境的象徵,表示賢能者遭到壓迫,真理被掩蓋,社會進入黑暗時期。 (2)「明入地中,明夷」的解析 明入地中:光明沉沒於地下,象徵智慧與真理被壓抑,正義之人處於困境之中。 明夷:「夷」意指受傷、受害,整體意思即是光明遭受創傷,時勢不利於賢者。 (3)「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的解析 內文明而外柔順:內心保持光明、文明,外在則表現出順從,以避免直接對抗帶來更大災禍。 以蒙大難:用這樣的方式來應對極大的困境與災禍。 文王以之:周文王曾被商紂王囚禁於羑里,但他以隱忍與智慧度過困境,最終創造了周朝的輝煌。這說明在黑暗時期,真正的君子會選擇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4)「利艱貞,晦其明也」的解析 利艱貞:此時最好的方式是堅守正道,即使處於艱難環境,也要保持貞正。 晦其明:暫時隱藏自己的智慧與才能,不要輕易暴露,以免遭受進一步的打壓。 (5)「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的解析 內難而能正其志:即使身處險境,仍能保持內心的堅持與信仰,不因外界的壓迫而動搖。 箕子以之:箕子是商朝賢臣,當商紂王殘暴無道時,他選擇裝瘋以自保,避免被殺害,並等待時局變化。這是另一種智慧的應對方式,在混亂時期,聰明人不會輕舉妄動,而是採取低調策略。 (6)現實中的應用與啟示 個人層面: 在人生低潮時,不要急於表現自己的能力,而應該學會隱忍,等待適當的時機再行動。 面對不公平的環境時,不要盲目對抗,而應該採取靈活的方式保全自己,保持信念,不失正道。 職場與社會: 在一個充滿鬥爭或不公平的職場中,真正有智慧的人會選擇低調行事,避免過度顯露自己的才華,以免遭受打壓。 當企業或組織遭遇困境時,領導者應該保持冷靜,暫時收縮戰線,等待適合的機會再做突破。 歷史與政治: 許多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將領,在局勢不利時,選擇了退隱或低調行事,待時局轉變後再東山再起。例如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前隱居隆中,韓信在未被重用時隱忍受辱,這些都是明夷卦的體現。 總結 明夷卦代表的是黑暗時期賢者的應對之道。當光明遭受壓制時,不應該硬碰硬,而是要保持內心的智慧與信念,外在則要柔順低調,避免過度暴露自己。這是一種自保的智慧,也是一種等待時機的策略。面對困境,應該學會韜光養晦,保持堅定的內心信念,這樣才能在時機成熟時,再次展現光明。

avatar-img
3會員
1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原文 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2. 白話文 晉卦代表的是進步與提升,象徵著順應天命,並且在光明的指引下持續向上。這樣的進步帶來了廣泛的利益與繁榮,正如康侯利用馬匹與人力繁榮其國一樣,並且每天都能順利交流與協作。 3
1. 原文 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2. 白話文 大壯卦象徵的是力量的增強與發展,強者能夠透過正當的方式和決心,獲得成功。 大壯代表著力量的積累與展現,透過強有力的行動來促進成就,這是因為「剛以動」,也就是說強大的力量應該是積極地進行行動的
1. 原文 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2. 白話文 遯卦的主題是「隱退」與「順應時勢」,其涵義是適時地退出、隱蔽或遠離。 遯卦象徵的是剛強的力量處於合適的位置,順應時勢,因此會得到亨通的結果。這種隱退並非逃避,而是選擇最合適的方式,讓自己逐漸穩
1. 原文 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2. 白話文 恒卦的核心概念是「長久不變」,象徵持續、穩
1. 原文 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2. 白話文 咸卦的核心意義是「感應」,代表相互感應與影響。卦象中,柔順者在上,剛健者在下,象徵陰陽二氣相互感應並結合,彼此
1. 原文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2. 白話文 離卦的核心意義是「麗」,即依附與附著。日月依附於天空,百谷草木依附於大地,光明依附於正道,因此能夠教化並形成天下的秩序。 離卦的核心特質是「重明」,象徵著雙重的光明與
1. 原文 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2. 白話文 晉卦代表的是進步與提升,象徵著順應天命,並且在光明的指引下持續向上。這樣的進步帶來了廣泛的利益與繁榮,正如康侯利用馬匹與人力繁榮其國一樣,並且每天都能順利交流與協作。 3
1. 原文 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2. 白話文 大壯卦象徵的是力量的增強與發展,強者能夠透過正當的方式和決心,獲得成功。 大壯代表著力量的積累與展現,透過強有力的行動來促進成就,這是因為「剛以動」,也就是說強大的力量應該是積極地進行行動的
1. 原文 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2. 白話文 遯卦的主題是「隱退」與「順應時勢」,其涵義是適時地退出、隱蔽或遠離。 遯卦象徵的是剛強的力量處於合適的位置,順應時勢,因此會得到亨通的結果。這種隱退並非逃避,而是選擇最合適的方式,讓自己逐漸穩
1. 原文 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2. 白話文 恒卦的核心概念是「長久不變」,象徵持續、穩
1. 原文 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2. 白話文 咸卦的核心意義是「感應」,代表相互感應與影響。卦象中,柔順者在上,剛健者在下,象徵陰陽二氣相互感應並結合,彼此
1. 原文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2. 白話文 離卦的核心意義是「麗」,即依附與附著。日月依附於天空,百谷草木依附於大地,光明依附於正道,因此能夠教化並形成天下的秩序。 離卦的核心特質是「重明」,象徵著雙重的光明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在變動的時局,心不亂才是正解。所以,我開始看了大明風華,這是繼大明王朝1566,又一部好劇... 校長遴選的大戰略,九年前的經驗,在歷史的巨輪輾壓下,已經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養分。有了這份老天爺得天獨厚的大禮,自己不怕任何的結果... 反觀他人,心有顧忌,便如燈下黑,有心人士,便有可乘之機...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在變動的時局,心不亂才是正解。所以,我開始看了大明風華,這是繼大明王朝1566,又一部好劇... 校長遴選的大戰略,九年前的經驗,在歷史的巨輪輾壓下,已經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養分。有了這份老天爺得天獨厚的大禮,自己不怕任何的結果... 反觀他人,心有顧忌,便如燈下黑,有心人士,便有可乘之機...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