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Atlantis 亞特蘭提斯歷史的傳訊資料,有許多傳訊者都提出對亞特蘭提斯的過往歷史,其中最完整的是 Edgar Cayce 的紀錄。將之對比 Bashar巴夏的傳訊資料提過的 Atlantis資料,整體做個整理與對比。
這一資料研究工作是 CE5Taiwan 的研究計畫之一,在這邊進行整理與發布,提供有興趣的同好一起研究。
比較巴夏(Bashar,由Darryl Anka傳導)和艾德加・凱西(Edgar Cayce)對亞特蘭提斯的描述,就像是兩種不同風格的解讀。一個偏向歷史和考古,一個則是充滿能量和意識的概念。雖然兩者都認為亞特蘭提斯是一個高度發展的文明,最終因失衡而消失,但它們在重點、細節和解釋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是兩種版本的對比分析。
凱西認為亞特蘭提斯是真實存在的大陸,在大西洋上,從大約 20 萬年前開始繁榮,最終在公元前 1 萬年左右沉沒。他描述這是一個擁有高科技和靈性知識的文明,後來因為地殼變動逐漸裂成幾個島嶼。根據他的說法,一部分亞特蘭提斯人逃往埃及和中美洲,影響了這些地區的古文明(1932年解讀364-3)。
巴夏的版本比較抽象,認為亞特蘭提斯不一定是固定的地點或時間,而是一種人類意識的實驗場。他說這是一個「平行地球現實」,不一定符合我們的線性歷史,而是象徵一個社會如何面對能量與權力的挑戰。對他來說,亞特蘭提斯更像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的地方。
對比:
凱西的亞特蘭提斯是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文明,甚至可以在地球上找到遺跡。而巴夏的亞特蘭提斯則是一種意識層面的現象,比較像是一種集體記憶,而不是歷史事實。
凱西詳細描述亞特蘭提斯的科技,其中最核心的技術是「大水晶」(Tuaoi)(1933年解讀440-5)。這顆巨大水晶能吸收宇宙和太陽能量,為飛行器、潛水艇和城市供電。不過,亞特蘭提斯社會內部的「貝利亞之子」(Sons of Belial)過度使用這種技術,最終導致了地震和火山爆發,讓整個文明毀滅。此外,亞特蘭提斯人還發展出各種光束治療技術,甚至進行基因實驗,創造出人獸混種生物。
巴夏的說法比較偏向意識科技,而不是具體的機械裝置。他認為亞特蘭提斯人的科技是基於能量和振動,他們能透過意念來操控物質和環境。巴夏沒有提到像「大水晶」這樣的具體設備,而是強調亞特蘭提斯人如何運用意識來改變現實。然而,這種力量被過度使用,最終導致能量失衡,亞特蘭提斯的現實因此崩解。
對比:
凱西的亞特蘭提斯像是科幻電影,充滿高科技裝置,如水晶能源、飛行器和基因改造。而巴夏的亞特蘭提斯則更像是一場意識修行,強調能量掌控,而不是物理裝置。簡單來說,凱西描述的是一個文明被機械技術毀滅,而巴夏則認為是意識失衡導致崩壞。
亞特蘭提斯社會內部分裂成兩派:「一的法則」(Law of One),相信靈性與和諧;「Son of Belial 貝利亞之子」,追求權力與物質利益。這兩派的衝突越來越嚴重,貝利亞之子開始濫用科技,導致三次大規模災難(公元前5萬年、2萬8千年、1萬年),最後一次的毀滅是因為「大水晶」失控,導致整個大陸沉沒(1932年解讀364-11)。
凱西詳細描述了亞特蘭提斯的三個主要毀滅階段,每一次都讓這個文明逐漸走向終結:
巴夏的解釋沒有那麼戲劇化,他認為亞特蘭提斯的崩潰並不是因為好壞對立,而是一場能量上的實驗。亞特蘭提斯人探索創造與毀滅的極端,結果能量失衡,導致現實崩解。他的說法更接近一種靈性演化,而不是一場大災難。
對比:
凱西的版本像是一場高科技的戰爭,最終導致世界毀滅;而巴夏的版本更偏向哲學層面,重點是意識與能量的流動,而不是誰對誰錯。
凱西提供了明確的時間軸,並且預測亞特蘭提斯的遺跡會在比米尼群島附近被發現(解讀364-3)。1968年發現的「比米尼石路」(Bimini Road)被認為可能是亞特蘭提斯遺跡的一部分,但仍存在爭議。此外,凱西也提到,許多亞特蘭提斯人的靈魂已經轉世到現代社會,影響今天的科技與文化發展。
巴夏沒有提供具體的時間或考古證據,因為他認為亞特蘭提斯是一個平行現實,並不存在於我們的歷史線上。他強調,我們無法在地球上找到遺跡,但亞特蘭提斯的影響存在於神話、潛意識和人類集體記憶中。
對比:
凱西提供具體的歷史背景和考古線索,而巴夏則將亞特蘭提斯放在一個無法驗證的維度,強調意識層面的影響。
他認為亞特蘭提斯是一則歷史教訓,提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亞特蘭提斯人因為貪婪和科技濫用導致文明毀滅,這與現代社會面臨的核能、人工智慧等挑戰類似(1934年解讀3976-15)。凱西認為亞特蘭提斯的靈魂轉世至現代,推動科技與靈性發展。
巴夏認為,亞特蘭提斯的故事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人類如何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如果我們能學會更好地掌控能量,亞特蘭提斯的悲劇就不會重演,而地球也能進入更高的意識層次。
對比:
凱西把亞特蘭提斯當成一個已經發生的錯誤,希望我們能從中學習;巴夏則認為它是持續進行的課題,取決於我們如何提升自己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