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到底是什麼?
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有些股票的價格好像完全不動?
這就像你到鄉下去,發現房價便宜得不可思議,而大都市的房價卻高得離譜。
其實,這跟「成交量」有很大的關係!股票的發行數量是固定的,但如果市場上的交易不活躍,價格自然不會變動太大;相反,越多人關注、參與交易,價格變動的機會就越大,波動也會更劇烈。
成交量,就是衡量市場熱度的重要指標。
成交量是怎麼計算的?
成交量的計算方式很簡單,它代表 「當天股票買賣成功的總數量」。
舉個例子:
- 如果一檔股票今天有 50 萬股交易,那今天的成交量就是 50 萬。
- 但如果我今天買了 10 張(1000 股),然後又賣出了 5 張(500 股),那成交量會記錄為 15 張(1500 股),因為成交量是根據「交易次數」計算的,而不只是單純的買入或賣出數量。
大盤成交量 vs 個股成交量
在股市軟體上,我們會看到「大盤成交量」,這其實是 所有股票的成交金額總和,所以通常以「金額」來表示,而不是以「張數」。
成交量可以做甚麼?
成交量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市場的活躍度,甚至預測價格的走向。
舉個例子:
- 稀有郵票:因為市場上的數量太少,成交歷史也不多,所以每筆交易的價格可能相差很大,買賣雙方的議價空間也很大。
- 常見商品(如手機):由於市場流通量高,成交價格有明確的參考範圍,因此價格通常比較穩定,波動不會太大。
所以,只要有「量」,市場自然會形成「公允價格」!
公允價格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會成交?
還記得我們之前提過的 移動平均線(MA) 嗎?它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股票的歷史價格,而這個「公允價值」的基礎,就是由 成交量 來支撐的。
如果某段時間內成交量很低,那麼這期間的價格參考價值就比較低,隨時可能因為新的大量交易而被改變。
每一次的買入和賣出,都是基於投資者當下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 賣方 認為這個價格賣出對自己有利(因為預期股價會下跌)。
- 買方 則認為這個價格買進對自己有利(因為預期股價會上漲)。
當某個價位的股票被全部買光後,還想買的人 只能提高價格來找願意賣的人,這時候價格就會上漲;
反之,如果已經沒有人願意買,賣方 只能降價吸引買盤,價格就會下跌。
什麼時候成交量會放大?
成交量通常會在市場「意見分歧最大」的時候放大,因為這時候買賣雙方對價格的看法差距最大,各種不同的交易策略開始發揮作用。
不同的投資人會基於不同的標準決定何時交易,例如:
- 成本價格派:當股價回到自己的成本價時,會選擇解套出場;或是在股價回到之前的買入價時再加碼。
- 基本面分析派:依據公司的財報與產業狀況來決定買賣點,當價格過高時賣出,價格過低時買進。
- 技術分析派:觀察趨勢與指標,在趨勢向上時加碼,在趨勢反轉時停損出場。
當股票價格達到市場內不同投資人的心理價位時,就會產生大量的交易,也就是 成交量放大!
那成交量的大小有甚麼意義嗎?
成交量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市場的方向,甚至預測股價的下一步走勢。
成交量大 → 市場熱絡,可能影響趨勢
如果某天的成交量 遠高於平均水準,代表市場正在針對這個價格進行激烈的討論與博弈。
- 如果買盤強勢,價格可能繼續往上走。
- 如果賣盤壓力大,價格可能會往下跌。
這通常發生在: 重大利多或利空消息出現時(如公司財報、公佈新產品等)。
股價突破關鍵價位時(例如歷史新高或長期整理區間)。
成交量小 → 市場冷清,價格變動趨緩
如果某天的成交量 比平時都還要小,代表市場上沒有太多人願意買進或賣出,價格可能暫時維持不變。
- 市場正在等待新的消息或資金進場。
- 投資人可能正在觀望,等待更明確的趨勢。
成交量正常 → 趨勢大概率延續
當成交量與平時差不多時,表示市場運行平穩,股價通常會沿著原來的趨勢前進,直到下一次重大事件發生。
所以,大成交量可以影響趨勢,小成交量則代表市場靜待下一波發動!
使用成交量要注意什麼
雖然成交量是「真實的交易記錄」,但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些陷阱:
是不是有人為的操作,有些個股資金量體很輕,有可能被人為操控,製造成交量放大的假象,
或是一支股票短期間不斷上漲,卻沒有成交量,那代表就是被輕輕拉上去,這樣的上漲也是不可靠的
需要多觀察這樣的成交量是否是可以持續的,才能確立趨勢是否正確
結論:成交量是真實的交易痕跡
交量可以幫助我們:
確認趨勢是否有效(漲勢有沒有真正的買盤支撐?)
判斷買賣時機(量價關係決定市場方向)
避免市場陷阱(觀察成交量,識破假突破)
以上都是自我學習研究的心得,有不同看法的可以留言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