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存錢的心理該怎麼調整,把存錢當成“付給自己的叔叔”
很多人抵達翟雋後,先付房租、水電、吃飯、娛樂,最後才想到錢,結果往往不下來。轉換身分:叔叔一入帳,先存一錢,這是「付給未來的自己」的叔叔!
做法:設定自動轉賬,每個月固定把10-20%存進家裡的儲備帳戶。
2.把存錢當成“奮”而非“荒”
別想得存錢是一種奮鬥感,而是給了未來自己更大的選擇權。
心態轉變:「我不是在限制自己,而是讓自己更自由。」未來有一天,可以選擇更好的工作、生活方式,不用浪費金錢。
🎈小技巧:每存到一個小目標,例如10,000元,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例如一杯好咖啡或小旅行)。
3. 設定明確的存錢目標,讓存錢改變有意義
模糊的「想存錢」很難堅持,具象的「一年存10萬,為了買房子/創業」更容易執業。
🎈分階段目標:
短期(3-6個月):存3萬元緊急儲備金
中期(1-3 年):存 20 萬美元用於投資或旅遊基金
長期(5-10年):存100 萬以上買房或創業
🎈視覺化存錢:在筆記本、白板或手機上畫一個「存錢進度表」,每達成一個段落就標籤或上色,會更有動力。
4. 別用「等我付更多錢」願意利用口
很多人都覺得“現在錢不夠,等款更多重新開始存”,但實際情況是,當收入增加時,支出也會增加(生活水平提升)。
正確做法:無論收入多少,都要養成賺錢習慣,即使每月只存1,000元,重點是建立賺錢的「肌肉記憶」。
小步驟推進開始:若想要拿到20%的金額太多,可以先從 5% 或 10% 開始,慢慢增加。
5.改變「消費」投資
我們經常被廣告、社群媒體報道,獲得購買新手機、名牌包才是「成功」的標誌,但事實上,真正的財富來自於擁有選擇權,而不是擁有昂財富物品。
問自己:「這錢花得好,能讓我更自由嗎?」
🎈練習延遲滿足:想買東西時,先等7天,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它。
設定“消費門盤”,例如價格超過3000元的東西,一定要等30天再定。
6.把存錢變成現實,而不是短期計劃
存錢不是一會兒的行為,而是一輩子的嗜好。
想像5年後的自己,若現在開始存錢,會變得更有安全感與選擇權!
培養「節約屍體」:
每月挑稅少花500元,監察自己可以省那麼多。
用「無花費日」挑戰自己,例如有一天裡面不花錢。
7. 找到錢的樂趣
存錢不一定有效,可以將其變成一種遊戲或挑釁。
兩種存錢遊戲:
🎈52存錢法:第週存 10 元,第二週存 20 元,依此類推,一年後可存 1,3780 元。
零用錢挑戰:每天把零用錢存入存錢,累累一段時間後換成大鈔。
消費換水法:每次想買食物或外食時,把錢存起來,看看一個月能存多少。
💰 52週存錢法的規則
- 每週存一筆錢,數字對應週數:
- 第 1 周 存 10 元
- 第 2 周 存 20 元
- 第 3 周 存 30 元
- … 依此類推
- 第 52 周 存 520 元
- 持有52週(1年)後,總共可存下1,3780元。
📌公式算:
📢 存款總額 = 10 × (1+2+3+...+52) = 13780 元
📌 為什麼 52 週存款錢有效?
✅從小額開始,循序漸進→不會一下子負擔太大,容易堅持
✅利息養成,慢慢增加存款能力→存錢變成自然的利息
✅存款成就感→每次看存款增加動力更強
📝 變化版玩法
如果認定原始版不適合,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修改:
1️⃣低預測版本(減半)
- 第1周存5元,第2週存10元,第3週存15元…
- 最後第52週存260元,一年下來存到6890元。
2️⃣高挑版本(加倍)
- 第一輪20元,第二輪40元…最後第52輪1040元,
- 一年後可存到 27,560 元,適合能力強的人。
3️⃣ 隨機存款法
- 把10~520元寫在52張紙條上,每週抽一張,存下對應金額,增加趣味性。
4️⃣糾正措施(倒數挑戰)
- 第1周存520元,第2週存510元……第52週存10元,
- 先存的比較多,較短年底負債,適合年初有年終獎或額外收入的人。
📍 如何開始52週存錢法?
- 準備存錢工具:
- 一個存款或銀行帳戶
- 52週存錢單(可以自己畫,也可以用手機記錄)
- 設定提醒:
- 每週固定一天存錢,養成習慣(如每週日存入)
- 觀察自己的程度:
- 每1~2個月回顧你的心得,看看自己是否能堅持
- 適時調整:
- 若獲知負債變動,可依當月財務狀況調整存款金額,
🎯 52 週存錢法適合誰?
✅剛開始存錢的人,幫忙養成存錢習慣
✅想存一筆額外資金(如旅遊基金、年終獎助金)
✅謀得存錢無聊的人,讓存錢可變成有趣挑戰
這個方法簡單又有效,你覺得哪個版本適合你呢?
要成功存到錢,你需要一個清晰的理財策略,從收入管理、支出控製到投資增值都要有計劃。
1. 設定確實的存錢目標
- 首先問自己:要存多少錢?
- 定額目標,例如“一年內存10萬元”,並細分每月或每月的存款目標。
2. 養成「先存後花」的熱情
- 每月的薪水入賬,先存錢,再來決定如何花費。
- 建議存款比例:
- 50/30/20 原則:50% 生活行銷,30% 個人娛樂,20% 儲備/投資。
- 如果想存更快速,可以調整為40/20/40,提高蓄力比例。
3. 控制開支,減少消費者
- 附註:使用筆記 App(如 Moneybook、筆記城市)追加開通,找出可以省的地方。
- 避免購買運動物品:每次購買前問自己:“這是必需品嗎?能等 30 天再購買嗎?”
- 省每日開放:減少外食、訂購服務、換便宜的手工費方案等。
4. 善用自主化存款
- 設定銀行自動轉帳,例如每月叔叔日自動轉20%到儲備帳戶,這樣可避免「先花光再存錢」的情況。
5.提高收入
- 兼職或副業:如自由接案、網拍、投資理財等,增加收入來源。
- 提陞技能:改進新技能,提高本職薪資或轉到更高薪的工作。
6. 投資讓錢增值
- 定存與高利率帳戶:如果短期內不用,選擇高利率帳戶或定存。
- ETF、基金、股票:長期投資比單存錢更容易抵禦通膨,但需了解風險。
- 不動產或其他投資:若資金充足,可考慮投資房地產或其他穩健標準。
7.建立應急基金,避免財務危機
- 先存3-6個月的生活費為應付,放在流動率高的帳戶,避免遇到突發狀況時活動投資。
🎈實際行動步驟
- 開設專門的儲備帳戶,並設定自主轉讓。
- 開始記錄欄,尋找可以削減的支出。
- 設定3個月的小目標,如「每月存5000元」,讓存錢變得更有成就感。
- 學習管理財務與投資,擔保資金不會因通膨而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