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之所以能療癒人,是因為它不只是視覺上的刺激,更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心理與生理反應。 1. 顏色影響大腦與情緒中心 不同的顏色會透過視覺神經傳導到大腦,特別是下視丘和杏仁核這些與情緒調節有關的區域。例如: 藍色能放鬆神經,降低心跳與血壓,帶來平靜感; 綠色模擬自然環境,給人平衡與修復的感覺; 黃色則能刺激大腦分泌血清素,提高快樂感與活力。 2. 顏色喚起特定的情感聯想 我們對顏色的感受常常來自於生活經驗與文化背景的連結。例如: 白色可能讓人聯想到純淨、清新; 粉紅色可能喚起溫柔、被愛的感覺; 大地色系常給人穩定、安全的心理慰藉。 3. 色彩與光線對人體的實質影響 顏色是光的一種呈現,不同波長的光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內分泌與生理節律。像是: 紅光有助於促進循環與活力; 冷色系的光能幫助鎮靜與集中注意力。 4. 色彩療癒作為自我照顧的方式 在藝術治療中,透過選色、配色或塗色的過程,能讓人更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也能帶來表達與釋放的機會。例如:成人著色本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塗色能讓人進入類似冥想的狀態。 5.如果心情浮躁該用什麼顏色比較好
當你感到急躁的時候,建議使用能帶來平靜、舒緩與安定感的顏色,以下幾個是特別適合的: --- 1. 藍色(尤其是淺藍、靛藍) 功效:降低心跳與血壓,有助於冷靜思緒。 建議用途:桌布、螢幕背景、穿著上衣、書寫筆記本封面。 --- 2. 綠色(柔和的草綠、橄欖綠、鼠尾草綠) 功效:模擬大自然,帶來安撫與平衡的能量。 建議用途:窗簾、植物、杯子、手機殼。 --- 3. 淡紫色 / 薰衣草色 功效:結合冷色的冷靜與柔色的溫柔,對神經系統有鎮定作用。 建議用途:香氛蠟燭、浴巾、寢具。 --- 4. 米白色、大地色 功效:給人一種安穩、貼近土地的安全感,讓焦躁情緒有「落地」的空間。 建議用途:穿搭配件、沙發抱枕、文具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