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到《裝幀師》這個書名就引起我的興趣,因為家人有收藏古書的興趣,書頁因時光久遠而會有散落的情形,他會將書本用棉線重新綁好,讓書本重獲新生。這是書本修復的方法,那書本是如何誕生的呢?以古早的手抄本來說,需要用針線或是漿糊將書稿組合成一本書,當然還要加上書封要精準裁切並以燙金、壓印等多種工序為書籍作裝飾,並在書封與書稿之間插入蝴蝶頁,如同書籍的布幕,引領讀者進入書中的世界。
帶著對書名的好奇,初讀布莉琪.柯林斯(Bridget Collins)的《裝幀師》之時,意識到這是個以裝幀師這個職業為故事元素的奇幻小說,讀著讀著,我原本預期作者將講述一個披著奇幻色彩的反烏托邦青少年小說,但隨著故事展開才發現原來是青春愛情故事。裝幀師這個工作在作者筆下猶如藝術家、巫師、諮商師、守秘者的綜合體,掌握客戶們的記憶,依照裝幀師的品格,客戶的記憶有不同的去處。 我覺得作者以書承載著人們的記憶這樣的元素,探討創傷、販賣隱私、以及階級剝削等議題。人的記憶若能被抽取,是否能讓人遠離悲傷或掩蓋錯誤,展開新的人生呢?而該記憶若牽涉隱私,應被小心守護、販賣牟利或是威脅勒索?反推回書外的現實,在資訊爆炸的現今,流量成為一種變現的工具,隱私的尊重與界線,成為一個需要思考的課題,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該被拿去換取金錢。另外,犯罪的代價,只會以更大的邪惡來一再掩蓋自身的秘密,陷入無法掙脫的循環。人們因為受傷想要埋藏記憶,也因傷人想要掩蓋記憶,以此為價碼交易他人的祕密十分不道德,當然,以賺錢為目的而丟失良心的商人眼中,道德算什麼?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如果擁有書中裝幀師的能力,要選擇守護受傷靈魂的不堪記憶或是幫虛偽的權貴掩蓋祕密,並以此牟利,發家致富?一切都決定在於自己的內心,而對於我個人而言,心靈的富足永遠高於物質的富足。本書讓我想起潔西‧波頓(Jessie Burton)的歷史虛構小說《娃娃屋》,雖然,闡述的主題大不相同,但都以傳統手工藝為一個引人關注的媒介,讓讀者走入書中的世界,從中窺探、思索人性的多面向,人們心中埋藏的祕密。《娃娃屋》或許因以真實歷史為背景,整體基調,偏向灰暗。《裝幀師》雖有一些黑暗情節,相較之下,是一趟甜蜜青春的奇幻旅程。

封面截圖至HyRead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