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九重葛花道的入口,旁邊是瑞隆宮,一座供奉三山國王的廟宇。在客家地區,像這樣的三山國王廟隨處可見,足見其信仰的普及與深遠影響。

三山國王的由來
三山國王指的是巾山、明山和獨山這三座山的守護神,這些山位於中國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相傳隋朝時,三位神祇從巾山的石洞中顯現,奉天命鎮守三山。當地百姓因為親身見證神蹟,於是建廟祭祀,形成了三山國王信仰的起源。

三山國王的封號
唐朝時,韓愈擔任潮州刺史,曾以隆重的儀式祭拜三山國王。到了宋代,朝廷更是正式敕封三位國王:明山神封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巾山神封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神封為「惠感弘應豐國王」。自此,三山國王的信仰更加確立,也廣為流傳。
三山國王信仰在台灣的傳播
由於三山國王是潮州地區的守護神,因此,隨著潮州移民來到台灣,這種信仰也隨之傳播開來。許多台灣的三山國王廟,都是由早期來台的潮州移民所建立,並成為客家人最重要的守護神之一。三山國王被視為地方的保護神,具有驅邪、消災、保佑平安等神力,深受信眾敬仰。

這座廟宇給人一種寧靜莊嚴的氛圍,讓我的心靈也受到感染。我靜靜地佇立了一會兒,細細感受這股平和的氛圍。接著,我來到了旁邊的燈會展台,特別拍下了展覽的內容。不過,這次燈會的主題讓我有些不太認同——最上方是一個正在讀書的孩子,中間則是一位皇帝,而兩旁站立著文官。這樣的帝王思想,在台灣的文化中依然根深蒂固,讓我感到有些不安。如今早已進入民主時代,這樣的價值觀應該被重新審視,而非繼續被傳承。

最後,我們來到了花道,漫步在九重葛環繞的小徑間,五彩繽紛的花朵讓人心曠神怡。與朋友一邊散步,一邊輕鬆聊天,這份愜意讓人流連忘返。然而,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短暫停留半個多小時,便依依不捨地踏上歸途。這次的旅程雖然短暫,但卻讓我感受到歷史與文化的交錯,以及大自然帶來的寧靜與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