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能等,觀賞展覽也是。
匯聚史博館七十周年和臺灣私人收藏家組成之*清翫雅集三十周年,展現藏富於民之底蘊。
由宏觀的角度,從印象主義至象徵主義、古典藝術至近代藝術,19世紀藝術潮流築基在歷史博物館的展廳裡。踏入西方浮舟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廖繼春1974野柳早晨油彩畫作,巧合的是,也是我拿到導覽吊牌的作品。


廖繼春 野柳早晨
19世紀因工業革命後,火車的便利性,水彩的便攜性興起貴族戶外寫生的風潮。這張印象派的畫作以色塊、邊線沒有邊界、光影變化,粉色調低解析度,師承石川欽一郎,融合法歐式和日式畫風,留下台灣粉色的風景。

藍蔭鼎 竹溪微雨
同師承石川老師的藍蔭鼎,譽為十大水彩畫家、東方威廉透納,以學院派的水彩筆觸,捕捉瞬間光影。水彩與油畫不同的是,與時間奔跑,重視邏輯,部位水含量高三小時內打底、乾岔筆觸、用色重筆跡深,遠景冷色調、霧化空氣薄透法,小橋流水的輕透感、主體以打傘的人們為主角。

李石樵 桌上靜物
啟蒙老師亦是石川、曾至京都留學的李石樵,如同達文西般精準,近景綠色加黃光、紅色、深色暖色等,反映布料肌理,物理立體感的絕對正確,瓷器反光亦囊括在畫中。影響培育楊英風,多產的作品譽為畫壇萬米跑者,導覽老師笑稱是繪畫界的公務員。

朱銘 太極 單鞭下勢

巴布羅 畢卡索 賽馬
有別於畢卡索其他作品,這幅展現浮世繪的風采。當代瓷器以畫報包裹瓷器,爆紅的結果影響後世漫畫沿革當時畫風。以空靈、扁平式臉孔輪廓、皮膚透白宛若能劇,浮世繪亦影響莫內和梵谷的畫風。

巴布羅 畢卡索 畫家與模特兒
如同埃及壁畫的畫風,是Ing動態視角平面展現分鏡、重疊轉角度、視覺暫留的效果,也影響3D運算呢!想到以前小時候純潔的畫筆,那個模特兒的高跟鞋是否有些熟悉?

克勞德 莫內 風雨中的普維爾

愛德加 竇加 馬(15件)
同場加映竇加有底座的銅雕,影響後世戲劇和舞蹈創作。

亨利 馬諦斯 紫色背景上的戴波斯花少女
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以極具力道和展現繪畫深度的黑邊描繪出的作品。藍橘、紫黃、紅綠,殘暴的色彩對比難怪稱為野獸派呀。

薩爾瓦多 達利 委拉斯蓋茲的公主
超現實主義的達利,比現實現實,夢境、潛意識的意涵,環形筆觸以螺旋紋描繪的公主,本我藝術中蝴蝶隱喻自由意象,深具夢幻感,我很尬意配色不對稱的美感😊
陶瓷之都出身、裁縫世家的雷諾瓦,據傳許多少婦姐姐們爭相相邀繪畫像。原來是打底、補土的繪畫方式,如同現今粉底液或素顏霜,滿滿吹彈可破的少女感,搭配帽簷滿載的細節,瞬間逆齡好幾歲呀~

草間彌生 南瓜
密集恐懼症的觀眾可以下一幅見:)
草間彌生筆觸方向性、重複構成之美,單一元素的老師歸類為非藝術,屬設計作品。

朱沅芷 工業之輪在紐約
朱沅芷畢生最重要的作品,也曾在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
利用透視的技法、飽滿的色彩,建築和人們濃縮在一幅畫,左上右下對稱之美,一切盡在不言中,去年到訪紐約的我,特別有感觸。

趙無極 20.03.60
如果你問我,展覽最喜歡哪一幅作品,我可以不假思索回答趙無極的畫。結合東方禪意、西方透視,濃烈的色彩,飽腹哲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可以孕育無窮生命。在穩定的構圖裡,可以感受內心躁動不安的氣息,回歸平靜。

羅中立 歲月
以歲月西畫展品作結,再巧妙不過了。導覽老師說道可以觀賞這幅畫很久很久。
奶奶皺褶的紋路、木頭紋理、小雞和貓不同毛流的表現方法,亦或是木牆上的塗鴉,總讓人回憶起老家的樣貌,或許也是未來的我們。背對著黯色,穿越不同時空的交流,我們躬逢其盛,在創作浩瀚的養分裡,恣意悠遊。
*取自明代書刊《清翫》,象徵高雅古風及品鑒研習精神(擷取自歷史博物館官網)
國立歷史博物館1、2樓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展出期間2025/01/17 ~ 2025/03/23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