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系列之「網球四大公開賽」

四大系列之「網球四大公開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四大公開賽,又稱為「大滿貫賽(Grand Slam)」,是所有的職業正式網球比賽中獎金最多、積分最多、地位最高的比賽,也是所有網球選手最想拿到的冠軍。 

本篇四大系列要介紹的是「網球四大公開賽」。 

四大公開賽

四大公開賽

四大公開賽分別是:澳洲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英國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美國網球公開賽。

 

1.澳洲網球公開賽(Australian Open,1905) 

澳網是每年最先登場網球四大滿貫賽事,於每年1月最後兩週在澳洲墨爾本公園的室外硬地球場舉行。由國際網球總會(ITF)和澳網官方委員會聯合負責。 

這是硬地球場,是四大公開賽中獎金最少的一個。 

早年,澳洲公開賽是草地球場,比賽日期在12月,當時的比賽場地維護得並不好,加上地點是在南半球,與多數國家距離遙遠,因此頂尖的球員就比較少參加。導致澳網差點被移出「四大公開賽」之列。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比賽靠近聖誕節。 

1986年,將比賽時間延到1月中旬後;1988年,搬到墨爾本公園,把草地變成硬地球場,換上較新的設備,才免於被替換的危機。 

澳網的男子單打冠軍會被授予Norman Brookes挑戰杯,女子單打冠軍會被授予Daphne Akhurst紀念杯。 

這兩位都是澳網歷史上的傳奇人物。Brookes是澳網創始人之一,被譽為「澳洲網球之父」,而Akhurst則5次拿下女單冠軍(1925、1926、1928、1929、1930)。 

1925年以來,澳網男子選手奪冠次數最多是Adrian Quist,他一共拿過13次的冠軍(3次單打,10次雙打),Adrian Quist是雙打奪冠次數最多的(10次)。至於,男子單打奪冠最多的是Novak Djokovic,他拿過10次。蟬連最多次男單冠軍的是Roy Emerson(5次,1963~1967)。女子選手奪冠次數最多是Margaret Smith Court,她一共拿過21次的冠軍(11次單打,10次雙打),Thelma Long是雙打奪冠次數最多的(12次)。至於,女子單打奪冠最多的是Margaret Smith Court,他拿過11次。蟬連最多次女單冠軍的是Margaret Smith Court (7次,1960~1966)。 

我國的女網好手謝淑薇也曾在去年(2024)勇奪澳網女雙冠軍,搭檔是比利時的Elise Mertens。

 

2.法國網球公開賽(French Open or Roland-Garros,1891) 

澳網之後是法網,5月中到6月初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一項網球大滿貫賽事。法網固定在著名的羅蘭·加洛斯球場(Stade Roland-Garros)舉行,是每年繼澳網之後,第二個登場的大滿貫系列賽,也是網球紅土賽事裡的最高榮譽。相較於其他大滿貫賽,法網的最大特色在於紅土球場的慢速性質,利於底線對抗,超過3、4個小時的比賽用時相當常見,故被認為是最需要體力以及過人毅力的一項網球賽事。 

法國網球公開賽1891年開始舉行時,只是法國國內的錦標賽,女子賽事則首見於1897年。1912年,法網決定不用一般場地(當時網球場以草地為主),改以「紅土」作為比賽用地。原本,法網只開放給本國球員參賽,直到1925年才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賽事。 

1928年,現今法網的比賽場地:羅蘭·加洛斯球場(法語:Stade de Roland Garros。英語:Roland Garros Stadium)正式落成,位置在巴黎西南方。當時正值法國「四騎士(René Lacoste、Jean Borotra、Henri Cochet、Jacques Brugnon)」為國家贏回第一座戴維斯盃(Davis Cup),法國一方面為了象徵網球蓬勃發展,同時為了備戰來年的比賽,故特地興建該球場。並將球場命名為Roland Garros,以紀念第一次大戰中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

 

Roland Garros是法國一戰時期的戰鬥機飛行員,是法國的民族英雄。

 

1968年,法網同時對職業及業餘選手開放,成為四大滿貫賽中最早進入公開年代的比賽。開賽至今已逾百年的法網,與溫網一樣是世界網壇上歷史悠久的經典賽事。過去除了兩次世界大戰被迫停賽11年之外,其餘均是每年舉行一屆。 

法網男子單打奪冠次數最多是Rafael Nadal,他一共拿過14次的冠軍,,女子單打奪冠最多的是Chris Evert,她拿過7次。 

Rafael Nadal被公認為史上最優秀的紅土選手:2005年首次參加法國網球公開賽便奪冠,法網112勝4敗的戰績(法網第一位百勝男子選手),寫下單一大滿貫史無前例的14冠紀錄。2005年4月起紅土球場81連勝創下公開化年代男子網壇單種場地最長連勝紀錄。2010年,拿下四座紅土大型賽事,首創「紅土大滿貫」。生涯在巴塞隆納網球公開賽贏得12冠,蒙地卡羅大師賽奪下11座冠軍,羅馬大師賽也拿到10冠,展現他在紅土球場的宰制力,因此有「紅土之王」的美譽。Nadal與同時代的另二位選手Roger Federer、Новак Ђоковић被現代大眾傳媒稱為「網壇GOAT」,三位選手之間的較量被譽為是網球史上的黃金年代,創下了許多經典戰役,也創下許多網球紀錄。尤其是跟Federer之間的競爭,被許多人認為是網球史上最偉大的對決,二人在大滿貫決賽中共交手九次,是網球史最多的紀錄,其中Nadal拿下六次的勝利。 

Chris Evert職業生涯取得了1,304勝144負的總成績,勝率達到了90%,是所有職業網球手中勝率次高的一位。她的另一項記錄是紅土賽事中連勝125場,可稱之為「紅土女王」,她也是網球史上唯一連續13年每年至少取得一個大滿貫單打冠軍的球員。她與同時代的另一位天后Martina Navrátilová之間的較量是網球史上最經典的對手組合之一(80戰,Evert 37勝43負)。 

法網男子雙打奪冠次數最多是Max Decugis,拿過14次的冠軍,女子單打奪冠最多的是Martina Navrátilová,拿過7次。 

我國的女網好手謝淑薇也曾在2014年、2023年兩度勇奪法網女雙冠軍,搭檔是分別是中國的彭帥和王欣瑜。

 

3.英國溫布頓網球錦標賽(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1877) 

又稱作「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簡稱「溫網」,是網球運動中歷史最長和最具聲望的公開賽。錦標賽通常舉辦於6月底至7月初,是每年度網球大滿貫的第3項賽事,排在澳洲公開賽法國公開賽之後,美國公開賽之前。 

整個賽事(大滿貫賽事中唯一使用草地球場的)通常歷時兩周,但會因雨延時。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比賽在不同場地同時進行。溫布頓還舉辦有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的青年比賽。此外,溫布頓還為退役球員舉辦特別邀請賽,如35歲及以上的男子雙打、45歲及以上的男子雙打和35歲及以上的女子雙打比賽。 

溫網於1877年首次於全英草地網球和門球俱樂部管理之下在倫敦溫布頓Worple路附近的一塊場地舉行。當時僅有男子單打比賽。到了1884年,全英俱樂部增加了女子單打和男子雙打比賽。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在1913年加入。錦標賽在1922年搬到了如今的Church路的場地。如同其他三項「大滿貫」賽事,溫布頓在1968年網球公開時代到來之前,只對頂級的業餘選手開放。 

溫網男子單打奪冠次數最多是Roger Federer,拿過8次的冠軍,,女子單打奪冠最多的是Martina Navrátilová,她拿過9次。 

Roger Federer總共贏得20座大滿貫冠軍,單打世界排名第一累計310週,其中包括連續237週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子網壇紀錄,為網球史上最佳的男子選手之一。Federer生涯贏得103個ATP單打冠軍,含20座大滿貫冠軍和6座ATP年終總決賽冠軍,以及28座大師賽冠軍。 

Martina Navrátilová單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18座大滿貫得主,含創紀錄的溫網九度封后,國際網球名人堂成員。她的傳奇生涯獲得單打1442勝219負和雙打747勝143負,奪得167個WTA單打(包括18個單打大滿貫)和177個WTA雙打冠軍,生涯總獎金達21,626,089美元,而且草地賽事表現尤為登峰造極。 

溫網男子雙打奪冠次數最多Todd Woodbridge,拿過9次的冠軍,女子雙打奪冠最多的是Elizabeth Ryan,拿過12次。 

我國的女網好手謝淑薇曾四度拿到溫網女雙冠軍,搭檔是分別是中國的彭帥(2013)、捷克的Barbora Strýcová(2019、2023)、比利時的Elise Mertens(2021)。

 

4.美國網球公開賽(US Open) 

美網是每年度第4項也是最後1項網球大滿貫公開賽,通常在8月底至9月初舉行,賽事共分為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男女混合雙打五項,並設有青少年組與輪椅組的比賽。自1978年開始賽事在位於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的美國網球協會比莉·珍·金國家網球中心舉行。 

美國網球公開賽起初是由二項不同的賽事而來:男子賽事和女子賽事。第一屆的比賽(僅男子比賽)於1881年8月首次於羅德島州的紐波特賭場舉辦,賽事名稱為美國單打大獎賽(U.S. National Singles Championship),只有屬於美國國家草地網球協會(United States National Lawn Tennis Association)會員的俱樂部能獲准參加比賽。 

1900年,美國男子雙打大獎賽(U.S. National Men's Doubles Championship)首次舉辦。比賽分別在美國東、西部舉行,以角逐出最佳的隊伍(地區冠軍)。而後這些隊伍將參加季後賽,獲勝者將可和衛冕冠軍進行比賽。賽事舉辦初期,美網的比賽是在草地上進行的。 

在男子賽事舉辦了6年之後,第一屆美國女子單打大獎賽(U.S. Women's National Singles Championship)於1887年在費城板球俱樂部(Philadelphia Cricket Club)舉行,之後又於1889年舉辦了美國女子雙打大獎賽(U.S. Women's National Doubles Championship)。首次的美國混合雙打大獎賽(U.S. Mixed Doubles Championship)也伴隨著女子單打和雙打而展開。 

1968年,上述五項賽事合併成為「美國公開賽」,比賽於紐約市皇后區森林小丘的西區網球俱樂部舉行。 

美網男子單打奪冠次數最多是7次,由Richard Sears、Bill Larned、Bill Tilden三人並列,女子單打奪冠最多的是Molla Mallory,她拿過8次。 

美網男子雙打奪冠次數最多是6次,由Richard Sears、James Dwight、Holcombe Ward三人並列,女子雙打奪冠最多的是Margaret Osborne duPont,她拿過13次。

 

※圖片來自網路搜尋,文來自維基百科。

avatar-img
彼得的自由國度
141會員
1.1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的自由國度 的其他內容
臺灣由於地勢險峻,遇到下大雨,容易氾濫成災;若幾個月不下雨,又極易缺水,因此臺灣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庫用以儲水及利用水資源,其中又以曾文水庫最大。  即使有水庫調節,若遇到降雨量不足的時節,還是會導致水庫乾涸陷入缺水危機。故平時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珍惜水資源,才能持續有乾淨的水資源可以使用。 
控球後衛(Point Guard),簡稱「控衛」或「控後」,俗稱「一號位置」,有時也稱組織後衛,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控球後衛是全隊進攻的組織者,這個位置要求球員具有良好的傳球技術和敏銳的比賽觀察能力,透過對球的控制來決定在適當的時機傳球給適合的球員。 
「犯罪」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的定義為「刑事法律所禁止之一切行為」。反之,若行為當下未受相關法律禁止,則不得定罪,也不能處罰。另依《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於審判證明有罪前,為無罪。  社會危害性 
臺灣由於地勢險峻,遇到下大雨,容易氾濫成災;若幾個月不下雨,又極易缺水,因此臺灣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庫用以儲水及利用水資源,其中又以曾文水庫最大。  即使有水庫調節,若遇到降雨量不足的時節,還是會導致水庫乾涸陷入缺水危機。故平時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珍惜水資源,才能持續有乾淨的水資源可以使用。 
控球後衛(Point Guard),簡稱「控衛」或「控後」,俗稱「一號位置」,有時也稱組織後衛,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控球後衛是全隊進攻的組織者,這個位置要求球員具有良好的傳球技術和敏銳的比賽觀察能力,透過對球的控制來決定在適當的時機傳球給適合的球員。 
「犯罪」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的定義為「刑事法律所禁止之一切行為」。反之,若行為當下未受相關法律禁止,則不得定罪,也不能處罰。另依《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於審判證明有罪前,為無罪。  社會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