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小兒家時
昨天從邁阿密回家時,高速公路從四線增到六線,再增到八線,然後再逐漸的減到六線,四線,最後剩兩線,要從高速公路下交流道時,有的距離非常短,但高速路的車速快,因此不止需聚精會神加全神貫注,還得精準掌握導航的意思,因為要轉的交流道稍縱即逝,我們三人都繃緊了神經,直到確定正確了才鬆一口氣,然後又得專注於下一條交流道……我記得小兒來邁阿密時曾提到:他們同事不大敢開車到邁阿密,因為那兒的人開車"很猛"。親身經驗的是:有時你沒有走對那條要彎的邊路,想從旁路彎進那個邊道時,後面的車大多會禮讓,所以應該不是那兒的人開車猛,而是道路的設計使得駕駛必須繃緊神經,讓人感到壓力負荷吧?又,高速公路的最中間會有隔起來的兩線道(兩邊都有),是給願意付較高過路費的車子的,想都沒想過:高速公路也分階級,有錢好像就比較大似的?好像不公平,但再想想:掛號有急診,可以不必排隊直接看診;開車會遇到消防車或救護車,必須讓道;那麼我有急事,願意花比人家多的錢,取得時間上的縮減—用錢來買時間和方便—,好像也沒有那麼不可思議。台灣的一視同仁,一律平等—要大家一起塞在車陣中慣了,眼界也受限了嗎?但,再想想:是美國可以用錢買時間和方便對呢?還是台灣有錢也沒用,只能大家一起塞對呢?
早餐
早餐,大家一起享用昨晚內人做的滷肉(鍋裡還剩兩餐份量,冷凍庫裡還有二鍋,備小兒好幾餐的)。小兒說是他來美國後,最好吃也最懷念的家鄉味。
感觸
明天就要赴奧蘭多,準備搭後天一早的飛機(八點多起飛,但六點多就得到機場),因此將所有東西收的收,地掃的掃,車洗的洗,做最後的復原工作。邊動著手,心裡卻一直有些發酸……一直默默哼著「成都」那首歌,默唸著那首歌的前面歌詞:"讓我流下眼淚的,不是昨夜的酒;讓我依依不捨的,不止你的溫柔;餘路還要走多久?你攢著我的手;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掙扎的自由……"偶或轉換成劉文正唱的「閃亮的日子」裡的前面歌詞:"我來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輕輕的唱,你慢慢的和…是否你還記得,永遠的記得,我們曾經擁有閃亮的日子……",一整天,兩首歌和歌詞交互的在心裡低吟著……是即將離別的感傷嗎……要買新手提電腦嗎
在邁阿密時,小兒透過監視畫面,看到有人將兩個包裹放在他家門口,回家後一解開就是手提電腦的充電線,和我託他買的吸塵器(清理屋子時用他家的吸塵器感覺吸力滿大的,而且價格便宜。)試著充電時發現很順暢沒問題(小兒懷疑那是來自台灣或大陸的產品,所以才會拖這麼久。)我問小兒:「姐姐好像有點在意這台她買給媽媽用的手提電腦,它已經有點年月了,很舊了,如果你同意的話,我就把它帶回去,然後買一台新的給你。」小兒的回答是:「我知道它有點舊了,我自己也很少用,因為家裡和辦公室都有桌上型電腦,也很少出遊。姐姐這次也問過我,我說是在我這裡。這台電腦是姐姐對媽媽的心意,在我這裡是媽媽+姐姐對我的心意。雖然舊,但在這裡,有親人心意的東西在,還是有感覺的,所以就不必買新的了,我還是留著用吧。」我點點頭,沒再開口。
小兒比我周到
坐在玻璃屋的椅子上,看著屋外的樹影婆娑;天上的白雲,輕柔的變幻著形狀;隨風吹動的樹葉,搖曳生姿,好像人生美夢已成真了。想起這趟全家一起來美同遊的難得機遇和幸福感覺,忽然想起家父母還在時,全家同遊的畫面,只有剛上小學時在指南宮前所拍的那張老照片了吧?事實上,我完全不記得曾有此遊,但照片在那,又無法否認。之後上學了,沒時間—應該也沒那個錢吧?—讀師專後,先後離家,之後各自成家。我在花蓮服務了二十年,沒課就趕著回家,怎麼就從來沒有想過帶父母去花蓮走走呢?小兒怎麼會想到請我們來美國逛逛呢?我告訴小兒:你比我孝順(想到請我來美國);我比我爸幸福(小兒想到我,且全家能同遊)……想起了街頭藝術那張why not now????感慨很深。
天倫之旅
下午,小兒找了部片子來消磨時間,片名叫「天倫之旅」(英語片名叫「Everybody"s Fine」直翻是:每個人都很好。)
簡介
老父親要四個孩子回來過節,久違的全家聚會,讓他很興奮的準備著食材。沒想到在約定聚會的前兩天,孩子們陸續打電話來說有事,也都以為其他的手足會回家陪伴老父親。於是患有心臟病的老父親在醫生勉強同意下,決定親自去探訪一下兒女,他原先對兒女都有很高的期望,想看看他們功成名就後的生活。
原先他以為會成為畫家的小兒子不知所踪,只在鄰居家看到他的一幅畫,後來才知他根本生活困難,甚至在國外吸毒被捕,最後死在異鄉;大女兒雖然事業有成,並告訴他婚姻美滿,但親訪後卻發現她的婚姻:似乎處在風雨飄搖中;二兒子告訴他自己是指揮,但親訪後卻發現:只是個艱辛度日的鼓手;小女兒從小舞蹈就很在行,也一直告訴他自己是舞團的領舞,親訪卻發現:早已不跳舞,而且還是個單親媽媽……;
他對子女都很高的期望,子女也都告訴他:自己已達成他的期望,實際上卻只是不想讓他失望;實際上,每個人都已努力過,但現況就是如此,就是無法達成他所期望。他的期望是兒女的壓力,也是努力的驅力,但掙扎的結果就是現在這樣。
老父親心臟病發,兒女終於全都回來探望,大家開誠佈公的一番懇談,終於放下謊報的心結和不切實際的期望,承認:這樣就很好,「每個人都很好!」
感觸
是啊!每個人都有難處,每個人都有傷痕,每個人也都有缺點,每個人都努力過、掙扎過,才終於有了現在的境遇…,是啊!這樣就很好,「每個人都很好!」
因為此片我回想起了共遊時的種種互動,頗有感觸: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如果是完美無缺的,那還需要別人幹嗎?就因為不是完美無缺,所以才更要相互體諒,相互扶持,相互關愛……,我自己也不是完美的,所以藉由互動時的所見所聞,更敏於察覺自己的缺失和疏忽,更勇於修正和改善,期許自己成為更包容,更風趣,更樂觀,更易相處的長者……
這樣的時限剛剛好
小兒講得好,這樣的期限(陪我們一個月)剛剛好,再長可能就會開始起糾紛了。你知道嗎?他的期限說正是我當時也在想的。長期做客,對主人是一大負擔,想著要如何讓客人感受到你的用心,不容易啊;其實對客人也是一大折騰,主人如是用心,你當然要儘量配合,事實上,出去玩和吃,對主人和客人都可能是一種費心也費力的活兒,原因很簡單:平淡,平常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生活的實踐。再怎麼親,做客對雙方都是一種考驗和壓力。可以玩的,可以吃的,費盡心力都已規劃和執行殆盡了,玩過了,吃過了,再來怎麼辦?對客人來說,吃和玩也是需費神費力的,人家說好,你能說不好嗎?出得門來,衣著,儀態都不能隨便,其實也滿累人的。再說,這趟來,小兒把所有的假期都花在我們身上了,再來就必須恢復正常上班了,我們留下來沒事可做,沒車可用,對他是負擔(不知兩老在家是否還好?)對我們則是折騰:無所是事,閒得發慌,小兒的時間剛好說,正是我自己深有同感的。因為再長的話,一點小事都可能會引發情緒反應的。(雖然不捨小兒在此的孤單和寂寞,但,我們還是回歸熟悉的家園和親友最好。)
完美的準句點

傍晚最後一次遊湖,兩隻大鳥和五隻天鵝相繼來送行。在這兒的日子相當輕鬆和自在,感謝小兒的熱情款待,花光所有的假期,付出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希望我們留下最好的經驗和印象,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比我強,也比我周到,遊湖期間,小兒說他好像有聽到這兒極為有名的冰淇淋車,很久沒聽到了。想讓我們也品噹一下,結果回到家,冰淇淋車剛好經過家門,買了兩支冰淇淋共享,是個美好的準句點喔。

(注意到小兒的頭髮了嗎?昨晚在媽媽的協助下一起完成的傑作,他相當滿意,看起來像高中生,年青了好多。)
(附近著名的冰淇淋餐車,我們買完後,開到社區後面時,望過去,最少有十人在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