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首籤詩說的是一位古人「馬援」先生他的女兒成為當朝皇后,
這是麻雀變鳳凰的幸運?還是太子妃升職的後宮爭鬥勝利呢?
抽到這首籤詩的朋友們,神明是要提示我們什麼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打開這神明的小紙條,一探究竟吧~
【線上🎧】
【籤詩故事:馬援女為皇后】
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第40首籤詩「馬援女為皇后」,籤詩裡提到的這位皇后,是位不折不扣的才女,她喜歡讀《春秋》、《楚辭》,最喜歡讀《周禮》和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而且能夠背誦《易經》。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紀錄皇帝言行」的皇后,她編寫了「明帝起居注」,為後世開創了一種史書的撰寫方式,此後的皇朝開始有專門的人做「起居注」的編纂工作。
紀錄皇帝的衣食起居、一言一行,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監視皇帝幾點起床、今天跟那個嬪妃約會,而是為了提醒一個國家的最大權力者 — 皇帝,也不能恣意的為所欲為,一國之尊的一言一行可是被白紙黑字紀錄著,而且還會傳世後代!終極的目的是為了以當朝皇帝的得失來警示後世的帝王。
這位敢給皇帝寫小本本的皇后是誰呢?
她就是籤詩開頭說到的東漢開國大將軍「馬援」的小女兒,漢明帝-劉莊的皇后 — 明德皇后。
明德皇后的父親 — 馬援,字文淵,東漢扶風郡茂陵人,是著名軍事家。漢光武帝時官拜伏波將軍,封新息侯,所以世稱馬伏波將軍。馬將軍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為大漢江山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馬援曾說:「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這就是「馬革裹屍」成語典故的由來,也說明了馬援將軍的英雄氣概!
不過,高齡62歲的馬將軍請命南征,行軍到了今天湖北崇陽肖嶺的時候,眼前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往壺頭山,另一條是往充縣。為了要走哪一條路,馬援和手下一名大將耿舒起了爭執,結果決定往壺頭山方向走的馬援,被困住了,而且因為天氣炎熱很多士兵感染疾病死了,連馬援自己都因此病重。
耿舒於是代替馬援督軍。他在寫給自己兄長的信裡面,抱怨、指責馬援錯誤的決策拖累軍隊、害死大家。漢光武帝知道這件事情,派虎賁中郎將「梁松」去調查情況。
梁松是漢光武帝的女婿,是個自以為是、非常自大的人,因此過去在朝堂上馬援很是看不慣他的這種行為,曾經在家書裡面批評過他。這件事情被梁松知道了,因此記恨在心!
當梁松到了馬援駐軍的地方時,馬援已經病逝。於是他狀告說馬援生前作戰指揮錯誤、無能,還在交趾這個地方打仗的時候,搜刮大批的珍珠。不只是梁松無中生有、栽贓嫁禍,馬武、侯昱這些人也乘機落井下石。光武帝看到這樣的調查報告,氣得跳腳!把賜給馬援的新息侯封位和綬印給追收了回來。
但是其實也許馬援選錯了行軍的路,不過絕沒有做搜刮珍珠財物這件事,梁松、馬武、侯昱這些人說的珍珠,其實是交趾這個地方出產的「薏苡」,別名草黍子、六穀子、菩提珠、薏仁。馬援只是班師回朝的時候,載了顆粒比較大的薏苡回京,卻被捕風捉影、加油添醋說成是搜刮珍珠這樣的寶物而被定罪,以至於家人不敢照禮數為他舉辦喪禮,馬援的妻子只能草草的將他安葬在城西處,也沒有往來的故人、賓客前來弔唁。
家道落魄至此,怎麼馬援的小女兒還能成為當朝皇上的皇后呢?
其實馬援家還真是禍不單行,他十多歲的小兒子馬客卿不幸夭折,馬夫人晚年喪夫、喪子,悲傷過度而導致精神恍惚無法理家,全靠當時也只十多歲的小女兒,也就是未來的明德皇后擔起持家的重責大任,明德皇后雖然年紀小,但是發號施令、處理內外家務有條不紊,儼然像是個小大人一般。只是這些變故和責任壓力山大,再加上勞累過度~十多歲的小明德皇后累倒了!
幸好經過一段時間休養的馬夫人恢復過來了,見小女兒病倒,趕緊請了醫生來看病。這位郎中除了看病,還為小明德皇后占了一卦,他對馬夫人說:小姑娘只是勞累過度,休養幾天就可恢復。不過別看他現在病懨懨的樣子,將來她可是個大貴人啊!
馬夫人聽郎中醫師這麼說,非常吃驚,於是趕緊的找來厲害的命理老師給女兒們看相,命理相師看到了小姑娘後,對馬夫人說:將來我也要對您的小女兒俯首稱臣啊!只是她雖然將來有尊貴的身份,但是卻無法生育自己的孩子,不過如果她好好養育別人的小孩,其實會比自己親生的還要強!
只是我們看看馬援將軍現在家裡的現狀,以前功勳在身的時候,是一個光景,現在人走茶涼還被削了爵位,不只是達官貴人遠離他們,平常見著了也是冷言冷語。馬援將軍有三位女兒,小明德皇后十三歲,一個姊姊十四歲、另一個十五歲,本來三姐妹都已經訂了親,這一會兒家道中落,人家立刻瞧不上了!
馬夫人覺得竟然世道如此炎涼,不如讓三姐妹們都退婚了吧!馬援將軍的堂兄「馬嚴」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建議馬夫人說不如讓三姐妹進納掖庭吧!納掖庭是漢代的時候,位階不高的妃嬪們和宮女住的地方。同時馬嚴還上書漢光武帝劉秀,讓馬家的三姐妹都充入後宮,於是馬援的小女兒被選入了太子宮,去侍奉當時的皇后-陰麗華。
雖然小明德皇后當時才十三歲,不過他聰明賢惠,禮數法規非常瞭解和周全,待人接物更是得體,所以不管對上還是對下的人際關係,都相處得很好,也因此收到了太子-劉庄的寵愛。
建武中元二年的時候,光武帝駕崩,皇太子劉庄即位,是為漢明帝。這一年小明德皇后十八歲了,她被漢明帝封為貴人。漢明帝又因為小明德皇后沒有生養,就讓他帶養妃嬪賈氏生下的兒子-劉炟。
雖然劉炟不是親生,但是小明德皇后關心和教養及操勞的程度,遠超過親生兒子。而劉炟也因為秉性淳厚,感激小明德皇后的養育,所以他們真的是母慈子愛,一點也都看不出來是非親生的母子倆。
永平三年的時候,朝堂官員們上奏勸說皇帝應該要冊立皇后好統領後宮,漢明帝沒有說什麼,倒是皇太后開口說了:馬貴人敦厚賢良、禮數周全,就立她為皇后吧!本來沒說什麼的漢明帝立刻奉命辦理,馬貴人21歲那年成為了漢明帝的皇后。
明德皇后受封皇后之後依然簡樸,還是穿著沒有繡花邊的粗布衣服。就算是其他的妃嬪、公主來行禮問候,也還是這樣的裝扮接見。但是身材高挑的她,見識氣度不凡的她,還是讓這些後宮嬪妃折服,也因為明德皇后崇尚簡樸並且以身作則,扭轉了眾嬪妃們的習慣,漸漸的崇尚簡樸成了風範。
明德皇后不只是知書達禮,更深明大義。雖然她會在漢明帝為政事煩惱詢問她意見的時候有說法,但是從不主動干預朝政,也沒有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寵愛要求明帝賞賜。就連明帝為了表彰中興的功臣,特別交辦繪製了雲台二十八位名將的畫像,卻獨漏了立下赫赫功勳的馬援,她也沒有多說一句話。明帝因此還問了明德皇后:為了避嫌所以雲台二十八名將沒有馬援將軍,妳介意嗎?
明德皇后笑笑的說:陛下聖明!對外戚嚴格一些是應當的,功過自有公論,跟立不立像關係不大。
永平18年的時候,漢明帝去世。劉炟即位,是為漢章帝,明德皇后被尊稱為皇太后。即位的漢章帝想採納大臣們的建議,給皇太后的兄弟們賜封爵位。但卻遭到了明德皇后的反對,她說光武帝時就有規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這件事就這樣打住了。
不過第二年的夏天,因為鬧旱災,有官員上奏說時因為沒有封外戚侯爵高位的關係。明德皇后知道了這些事,下詔書說這只是想討好上位者的說法,想求得一些好處。漢成帝曾經給王太后的五個弟弟封侯,但是那天卻突然黃霧漫天,也沒有吉祥之兆啊!而那些受封的外戚,卻仗著自己的尊崇和貴族的身份,橫行霸道,最後遭覆滅之禍。這些教訓還不夠嗎?
明德皇后還說自己有一次去娘家居住的濯龍園,來拜見問候我的外戚們個個帶著好幾位僕人、隨從,每個人穿著綠色的袍子,光鮮亮麗的。我回頭想到自己坐的車子還有隨從們完全比不上他們,看到他們這樣只知道自己享樂,卻沒有為國家社稷前途擔憂,我只能控制自己不要動怒去責備!他們得到的已經夠多了,我怎麼還可以違背先帝的意旨,做出損害馬氏祖先德行的事情,重蹈西京敗亡的教訓呢!明德皇后斷然拒絕了朝廷給外戚封爵的事情。而這也是成語「車水馬龍」的典故由來。
又過了四年,國富民強,漢章帝再次想對外戚封爵位。明德皇太后立刻召集了家人,曉以大義、訓誡一番後,她的幾位兄弟辭去了爵位,回家頤養天年。明德皇太后的哥哥為母親下葬,墳墓起得比別人家高了一些,她立刻提醒哥哥說把墳修到合適的高度就好。皇太后對自己的外族親戚,犯小錯的,就加以訓誡;不守法的,就取消資格遣送回鄉,要是守法而且簡樸的,就會勉勵做合適的獎勵。
她的作為讓朝廷內外都受到了感化,誰也不敢恃寵而驕。明德皇后一生堅持謙遜簡樸,為人明理達義,直接影響了二位明帝、章帝的朝政,對明章之治的盛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怎麼解讀籤詩】
我們來看這第40首籤詩:
紅輪西墜兔東升,陰長陽消是兩形,
若是女人占此卦,增添福祿稱心情。
這首籤詩解曰說的是:
陰利女人,不宜男子,若問求望無憂後喜。
此籤陰長陽消之象,凡事先難後吉。
籤詩的意思白話的說,就是太陽從西邊下山的時候,月亮就從東邊升起,消長這二種情況是互相牽引、循環的。如果是女人求得這一卦籤,是稱心如意增添福祿的。也就是籤詩解曰說的,這首籤詩若是女子求得,是好事,男士先生們求到這首籤詩,反而沒有那麼好了。不過事情一開始是困難的,只要堅持下去,往對的方向和做法去努力,後面就會迎來吉祥如意了。
就像是籤詩的卦頭故事裡的明德皇后,不管她一生遭遇是曾經將相府邸裡被伺候的千金小姐,還是家道中落反而進宮去侍奉皇太后,亦或是一朝飛上枝頭成為皇后,她既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犯了大頭症,仍舊堅持守法規、禮數和真理,若說她命中註定榮華富貴、否極泰來,不如說她年少時的學習和知書達禮,與對善和真理的堅持,不為自己的遭遇和環境改變心性,時刻自我約束和自律,這些才是真正一直守護她安生立命的護身符,才是她真正的富貴!
【神明的小紙條-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