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來到屏東市陳柏志美術工作室,地理位置靠近屏東火車站,介於勝利新村創意生活園區與火車站之間。畫室於透天一樓不確定實際坪數,可以確定的是有騎樓可停靠一台轎車,室內的前方車庫與後方有一間小房間,與中間一間廁所與樓梯口轉彎處目測約2坪不到,若以一個國高中生需要手繪畫四開圖紙與其工具去計算空間的話,前後空間加總預計可容納約18-19位。

屏東陳柏志美術工作室
創作時程
原定作畫時程是14:00-16:00,預計2個小時畫完一張3F棉畫布27x22(cm)的畫布,這點讓我抱著懷疑的態度,總覺得這時間短暫光構思作品對我來說就稍有困難。
實際的作畫時間,從創作與閒聊之間直到結束,總共耗費時間約4個小時,從14:00到18:00結束,就不說中間我還有去觀摩其他人手繪作品的製作過程與時間的消耗。
創作工具
白豬鬃由畫筆3號~10號,共4支
梵谷水性油彩,不限
3F棉畫布,27x22(cm),共1張
手機照片,共1張
術科解題
桌上有一張97年度桃園某學校的術科考題,一張A4尺寸上有些許文字說明與三張照片,如地上有兩位呈現蹲坐姿態的短髮男子、駿馬低頭喝水、眾多棕褐色樹枝交錯樹葉茂密佈滿整個照片。
央求學生自行解讀自由創作並拼湊,按照所要求手繪畫出一張水墨畫,圖紙似宣紙材質呈現長方形的底稿紙張。
只見老行家手拿大楷毛筆熟悉的用毛筆尖端沾著墨水加一點水,流暢的作畫,圖紙呈現直立式,從直立式圖紙三分之二間處開始作畫,由左側開始畫出數支樹枝的節點,特意囑咐學生筆桿要直立,一筆作畫不要一直沾水,直接將水用到結束再沾水,瞬間樹枝的墨水筆觸深淺呈現一致性,流暢的動作一筆作畫完全沒有絲毫停留,讓人驚呼。
樹枝下方用粗的樹根與石塊作為結束,此時的樹枝大概佔版面一半又多一點,另一半留給駿馬喝水、兩位看似遠處的男子蹲坐在樹枝上。下筆時,會先將人物與駿馬懸空下方保有留白處,畫完細小的人物、駿馬後,手往下拉在馬兒下緣處畫出河岸邊與水流處,特意交代水源處是「暗明暗」,流水處是明處,兩岸是暗處,用快要沒水的筆觸輕劃出岸邊石頭處的暗系;人物下方畫出河岸邊的石頭,讓人們蹲坐在石頭上。此時的石頭區,行家企圖頻繁地用毛筆沾水,使石頭線條呈現出深色高過於上方樹枝的顏色。石頭的佔比也偏小,大概比駿馬的尺寸再略小一點。
接下來移動至圖紙中上方,開始劃樹葉,將左方的樹枝延伸至右側,樹枝畫完後用持續性點頓方式畫出茂密的樹葉,此時整幅圖的上方已經完成。移至下方人物右上方空白處沾水,此時筆觸較深用大面積的揉劃呈現出花椰菜的大型花朵樣貌,等花朵乾燥後,再用深色的筆觸在花朵上畫出樹枝,此時的樹枝也可以延伸超出花朵在花朵上方呈現出茂密樣整幅圖就完成。

術科解題_水墨畫構圖示意圖(非原稿)
術科解題心得
老行家作圖很快,相較於尚未出社會的新新學子來說速度與構思相較較慢,更別說還有考試這個令人感到壓力與緊張的環節。這也給我上完一課術科解題的重點沒有限度,端看你用哪個角度去詮釋想要表達的重點,以這幅水墨畫來說,水墨適合用在石頭、樹枝、樹葉等去呈現。行家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刻意交代不要將人物畫太大,人物畫太大破綻就越多,這部分我沒有細問,擔心過程中的提問會打斷創作者的思緒。猜測是臉部細節較為主觀,評審恐不買單吧。
在整幅圖紙的下筆位置也是構思的關鍵,在下筆前對於圖像的呈現就有一個具體的構思,而這取決於平日的考古題練習程度。再來就是用毛筆呈現出筆觸與沾水的幅度與頻率等等都會影響到作品的呈現,畢竟水墨畫只有兩三個色階可以呈現,如何用僅限的色階呈現作品,這又是另一門學問,考驗下筆的學生們。
油彩創作時光
是的沒錯,光上面那個術科解題就耗掉30分鐘左右在觀摩,等我回到位子上才驚覺我的作品開始呈現難產,哈哈。果然看別人創作是件極度享受的事情。
行家提醒我油彩容易沾色,沾到衣服上之後難清洗,沾染程度大概跟吃咖哩一樣吧,故拿出塑膠手套給我戴也拿出塑膠袋讓我套在手機上,比對參照圖時較不易沾到手機殼上,初期不疑有他時,我還懷疑著「有這麼嚴重嗎?」作畫到中途時才發現手套與塑膠袋的重要性,油彩真的很黏手,整枝畫筆上也都是黏性,至於形成原因我沒有細問。
油彩無法畫完就帶走,乾燥程度較慢,需要2-3個工作天,只好先暫放至美術工作室,下次再取回。
以下會分成幾個部分來說明,構思-下筆-上色-修改。
構思
在決定要嘗試作畫時,下意識認為自己無法在2小時內產生一幅作品,自己的人格特質使然,便決定從自己的攝影作品中找出幾幅照片與行家討論並籌畫自己的畫布預計呈現的畫面、顏色色塊、構圖等等,想當然兒沒經驗又猶豫的我即便到現場還是沒能討論出個所以然來。不過幸運的是,前置作業已經從6張圖選出到剩下1張圖,接下來要把1張圖切割進27x22(cm),還是有些區域要取捨,以及橫幅或是直立式作畫都是需要思考的。
正當心裡對畫面構思沒譜時,與行家面對面討論才發現自己與行家的差異是,行家會直接在構圖面上勾勒出預計在畫布上呈現的比例,通俗的直立式3:2、16:9,並直接著手進行。果然行家就是行家,與通俗的外行就是不一樣,下筆快、狠、準。

構圖草稿:鉛筆深淺不一的區塊
下筆
我選擇一幅直立式上面有天空、下面蘊藏許多繽紛的花卉,決定好要做直立式的畫風後,也決定好上方留白處占幅較多約三分之二後,就要來下筆,這也是我遲遲無法下筆的地方,被自己笑死。此時也才知道擅長臨摹的我,面對這種空白頁面要下筆,腦子是空白一片。這時大師的解救也讓我上一課,他看著圖直接找出花卉上緣由畫布左側至高處,用鉛筆一路描繪花卉上緣直到右側下方處,就硬生生地將我蒼白的畫布切分出不規則的兩半。
接著行家斜拿著鉛筆將照片中深色處依照比例描繪出來,並交代著待會上色時可以自由調整色彩的篇幅可以蓋過深色處。接著我便依據行家的指令逐步繪畫出照片的深色處。
上色
原本蒼白的畫布上出現凌亂深淺不一的鉛筆筆痕,著色的大致雛型出現,接著就是要將預期的顏色調配出來並進行上色。我收到一盤容納較淺的保麗容盤盛裝顏料,此時的顏料色調僅有幾個單一的基本色,如黃色、紅色、寶藍色、白色、綠色等,若想要其他的顏色就只能進行手動調色。擠在盤子上的顏料沒有立即使用,此時油彩的特殊性頓時浮現,質地開始變硬變乾,跟剛從顏料壓縮條擠出來的光澤又黏稠的觸感很不同。此時需要用油稀釋顏料,讓乾枯的顏料重新甦醒,我忘記詢問油是什麼品種。
在上色的過程明顯發現幾個狀況,在鉛筆邊緣上色時,兩色不同時,是要交融兩色還是要明確刻畫出兩色色塊呢? 我該怎麼做呢? 我決定先將問題放著繼續按照參考圖將顏色塗滿,接下來又遇到另一個問題,雲朵有雲朵的弧線,我需要將它刻劃出來嗎? 我的花朵、樹葉也有相對應的弧線,我應該要將其明確的畫出來嗎?

兩色色塊的調和
修改
我帶著上面的疑問詢問行家,這時便是讓我大開眼界的地方「啊~~原來這才是油彩的畫風呀」、「啊~~原來可以這樣做呀」、「啊~~原來我這麼不了解油彩呀,哈哈」帶著這些驚嘆聲逐一解開我心中的疑惑。
發現兩塊色塊不同時,如雲朵白色與天空藍色,此時畫筆直接不沾色,用筆觸尖端將兩區塊的中間處直接調和,變成一種混和的漸進色搭配筆刷的線條感,有夠漂亮的。
黃色花朵與藍天也是,兩色調和後中間呈現出第三種漸進的灰綠色,哇~~真的很漂亮,也在畫布上呈現出模糊的畫風與色塊,跟平常我們看見的水彩或是色鉛筆的觸感明顯有差異。此時也讓我發現我找的參考圖會跟我實際畫出來的色調差很多,也與我想像中的色調有明顯差異,但來不及調整了,只能下次再體驗了,哈哈哈。
也因為調和兩色後,雲朵、花朵、樹葉的弧線也因此而消失了,哈哈哈。這下我知道原因,我的選圖不夠明確的關係,因為不熟悉而導致成品與實際想像不同。

行家的修改術
心得
在初次體驗油彩、選擇構圖、下筆比例、觸感等,總體心得還不錯,小可惜的地方是這活動的內容沒有明確被定義出又因為時間有限性,從白紙開始體驗到結束,對我這新手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再加上對油彩的理解不夠多,從選圖到呈現,成品要符合想像有著一大段的距離,就更別說這次作畫體驗只有我一個人,其餘學生皆是長期作畫的對象,就在瞎忙閒聊與4個小時的正式體驗中度過,哈哈哈。
下次再做一次的話,我會選擇構圖不那麼複雜的圖塊當作參考圖給新手體驗,選圖也是一門學問,需要考慮多項細節,從簡入難,會是不錯的選擇。
這次收穫很不錯,除了體驗到嚮往許久的油彩以外,更大的收穫是觀摩一場現場示範的水墨畫親授教學,CP值非常高,感謝行家無私地分享。行家在教授學生之餘,提撥一些時間抽空教我,回家上網查詢才知道,油彩與油畫的差異,下面是網路上查到的資訊,如果有興趣可以再自行科普一下囉。
科普油彩vs油畫
油畫是以用快乾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颜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創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性的松節油和乾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乾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憑藉顏料的遮瑕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
油彩畫,就是劇場化裝用的融化油脂,也就是含有油質和顏料的稠狀物。一般做人體彩繪的油彩和京劇臉譜所用的油彩是通用油彩,這種油彩的延展性好,上色能力強,不易脫妝。水粉水彩或油畫油彩,都會有油彩凝固後無法定妝的弊端。
成品
油彩因為乾燥時間較久的關係,即便放置1年可能都沒有完全乾燥,三天後取回成品時,行家特意囑咐要置放在陰涼處,讓顏料逐漸乾燥。以下就是我的作品啦,好喜歡那雙色融合的線條筆觸。

油彩成品(放置三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