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落專輯之尋旅:林芊苓[夢的結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627]



說起譚健常和小軒,我的老樂友(如果有)都知道,他們在我心目中簡直是音樂殿堂之大神。他們合作的歌曲,沒有一首不好聽,他們帶的歌手:黃鶯鶯、陳淑樺、鄧妙華、費翔、郭小綺、芊苓...沒有一個我不愛!我常想,如果能夠有誰整理出譚健常和小軒的所有作品,成一套書,成一套典藏音樂集,我鐵定向他膜拜,鐵定收藏,雖然一定會天價。但我知道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太多太多了!


好,前言說完。每次談到譚健常製作的專輯,我都一定要講一遍對他們夫妻檔的崇敬。


最早對於芊苓,只知道[神的家鄉]這張專輯,她在台灣似乎也只發行過一張。很多年前,在新加坡買到一張[聰明糊塗愛],才知道她在其他國家還有後續發展。但曲風已經完全不同。


最近偶而發現,她還有其他我沒聽過的歌曲,竟也是譚健常所寫的。再一查,原來她還出過別張專輯,只是並沒有在台灣發行,是在東南亞發行。聽到的也是譚健常的作品,這讓我對這張專輯更有興趣,想無論如何都要找到能聽的音源。


這張就是以「林芊苓」為名出版的[夢的結局]。網路上沒有太多資訊,大約是1985年發行的,在[神的家鄉]之後。專輯的風格有點延續,畢竟都是同一個製作人。雖然譚健常的作品有很多似乎是有個公式可循,但那個公式恰恰打中我心,所以怎麼聽都好聽,而且在當時都算前衛帶點洋化的風格。心裡就是有一種「聽譚健常的歌就是比較高級」的姿態。


最近總算收到這張的音源,第一首歌就有<神的家鄉>的續集感,而且編曲和當年火紅的瑪丹娜的<Material Girl>非常相似。專輯裡有些是為她創作的,也有些是翻唱。當時樂壇很流行這樣,不同區域的音樂相互串連流通,有時也分不清到底誰才是原唱了。像黃鶯鶯和林竹君的<門前楊柳迎風擺>就是個討論很久的話題。反正好歌大家唱,這張專輯裡翻唱的像是<月月年年不變>在陳淑樺[浪跡天涯]裡也有。<誰能夠代替>是翻譯歌,與鄧妙華的<我要為你歌頌>同樣旋律但不同詞。還有一首滿特別的是<嫦娥>,這原本是陳彼得和他女兒陳欣怡的合唱曲,也收在這張專輯,但不知道男聲是誰?另外<陌生的面孔>竟然是與梅艷芳的<壞女孩>同樣旋律!兩張專輯幾乎同時耶,不知道誰才是先唱的?但一首歌卻有完全不同的命運。<愛的先鋒>的前奏採了和<Billie Jean>相像的型式,不知道原曲是什麼?除了譚健常的作品之外,大半都是以旋律流暢的歌曲拿來填中文詞的作品,使得這張專輯顯得很新穎。不曉得當時紅不紅?


滿重要的是芊苓有一種很特別的腔,介於土與洋之間,一聽就會留下印象。是不是也就因為這樣特別的腔,讓她在台灣的發展有限,只出了一張專輯的原因呢?總之對於她來得快去得急的發展,而且沒留下太多消息能打聽,也算是個謎般的一片歌手。



*我的珍藏*:林芊苓[夢的結局]音源檔,EMI,1985

林芊苓夢的結局

林芊苓夢的結局



(2025.3.23 Su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音韻迴旋梯
0會員
7內容數
音韻迴旋梯的其他內容
2025/03/22
[626] 記得我家裡是同時出現民謠風第一集和第二集的卡帶,在那之前已經聽過金韻獎專輯了,深深覺得兩種民歌,怎麼差別那麼大? 金韻獎清新、學院,可是民謠風帶點鄉土味,錄音的品質也有差別,民謠風聽起來有點舊舊的感覺。總之當時還是比較喜歡金韻獎。 但聽著聽著,也聽入心了,每首歌都
Thumbnail
2025/03/22
[626] 記得我家裡是同時出現民謠風第一集和第二集的卡帶,在那之前已經聽過金韻獎專輯了,深深覺得兩種民歌,怎麼差別那麼大? 金韻獎清新、學院,可是民謠風帶點鄉土味,錄音的品質也有差別,民謠風聽起來有點舊舊的感覺。總之當時還是比較喜歡金韻獎。 但聽著聽著,也聽入心了,每首歌都
Thumbnail
2025/03/09
[625] 民歌五十年了。 民歌二十的時候,我資訊不足,沒有跟上。民歌三十的時候,已經有了網路,我以一個熱愛音樂的網路小民,開始大量書寫,我在Gigigaga電子報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寫在中山堂欣賞民歌三十前哨演唱會的感想。這時期,拓展觸角到各個音樂網站,結交音樂同好。建立了第一個民歌手的奇摩
2025/03/09
[625] 民歌五十年了。 民歌二十的時候,我資訊不足,沒有跟上。民歌三十的時候,已經有了網路,我以一個熱愛音樂的網路小民,開始大量書寫,我在Gigigaga電子報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寫在中山堂欣賞民歌三十前哨演唱會的感想。這時期,拓展觸角到各個音樂網站,結交音樂同好。建立了第一個民歌手的奇摩
2025/03/09
[626]   有時把唱片架上的專輯拿出來聽,雖然很久前買的,但卻是當新的在聽。這張剛左48k的專輯即是其中之一。 這樣的音樂,可能不需要太注意歌詞寫什麼。而著重在它的器樂及旋律。好可憐,作詞者忽然被遺棄了。不過,如果光只有曲,沒有人填詞,又如何成歌呢? 雖然是2007年的專輯,但可以聽到有
Thumbnail
2025/03/09
[626]   有時把唱片架上的專輯拿出來聽,雖然很久前買的,但卻是當新的在聽。這張剛左48k的專輯即是其中之一。 這樣的音樂,可能不需要太注意歌詞寫什麼。而著重在它的器樂及旋律。好可憐,作詞者忽然被遺棄了。不過,如果光只有曲,沒有人填詞,又如何成歌呢? 雖然是2007年的專輯,但可以聽到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627] 說起譚健常和小軒,我的老樂友(如果有)都知道,他們在我心目中簡直是音樂殿堂之大神。他們合作的歌曲,沒有一首不好聽,他們帶的歌手:黃鶯鶯、陳淑樺、鄧妙華、費翔、郭小綺、芊苓...沒有一個我不愛!我常想,如果能夠有誰整理出譚健常和小軒的所有作品,成一套書,成一套典藏音樂集,我鐵定向
Thumbnail
[627] 說起譚健常和小軒,我的老樂友(如果有)都知道,他們在我心目中簡直是音樂殿堂之大神。他們合作的歌曲,沒有一首不好聽,他們帶的歌手:黃鶯鶯、陳淑樺、鄧妙華、費翔、郭小綺、芊苓...沒有一個我不愛!我常想,如果能夠有誰整理出譚健常和小軒的所有作品,成一套書,成一套典藏音樂集,我鐵定向
Thumbnail
自三年前的《下一位前度》後,林家謙x林夕x澤日生的組合就暫別樂迷眼前,2月15日,林家謙在毫無預警之下投下震憾彈,公佈將於17日推岀「三專首單」,而作曲和填詞人欄上則是兩個熟悉的名字,相隔3年,再度聯乘夕爺和Christopher Chak,大批樂迷都迫不及待在留言處表示期待和興奮。​ C
Thumbnail
自三年前的《下一位前度》後,林家謙x林夕x澤日生的組合就暫別樂迷眼前,2月15日,林家謙在毫無預警之下投下震憾彈,公佈將於17日推岀「三專首單」,而作曲和填詞人欄上則是兩個熟悉的名字,相隔3年,再度聯乘夕爺和Christopher Chak,大批樂迷都迫不及待在留言處表示期待和興奮。​ C
Thumbnail
張敬軒(Hins Cheung)是香港樂壇的音樂大師,不僅聲音出眾,外型一流,更擅長跳唱,精通不同音樂風格。文章詳細描述了他的音樂成就和在樂壇上的樂趣,還有他的視覺表演和樂器合作的精彩瞬間。敬軒的音樂作品豐富精彩,是香港樂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humbnail
張敬軒(Hins Cheung)是香港樂壇的音樂大師,不僅聲音出眾,外型一流,更擅長跳唱,精通不同音樂風格。文章詳細描述了他的音樂成就和在樂壇上的樂趣,還有他的視覺表演和樂器合作的精彩瞬間。敬軒的音樂作品豐富精彩,是香港樂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humbnail
林俊傑的專輯《重拾_快樂》標誌著他20年歌唱旅程的里程碑。這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專輯,歌曲的風格多樣,每首歌都反映了林俊傑的音樂風格和個人故事。對於林俊傑的關注者來說,這是一張不可錯過的專輯
Thumbnail
林俊傑的專輯《重拾_快樂》標誌著他20年歌唱旅程的里程碑。這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專輯,歌曲的風格多樣,每首歌都反映了林俊傑的音樂風格和個人故事。對於林俊傑的關注者來說,這是一張不可錯過的專輯
Thumbnail
24年前周杰倫橫空出現,創出獨特的周氏曲風。當時我在想如果周杰倫生於香港,他的發展會是如何?廿年後,林家謙正正回答了我這個問題。他們二人有不少相似之處﹕ 唱腔不是字正腔圓,有些人覺得似唸經,但我則覺得是將歌詞的音樂感最大化。
Thumbnail
24年前周杰倫橫空出現,創出獨特的周氏曲風。當時我在想如果周杰倫生於香港,他的發展會是如何?廿年後,林家謙正正回答了我這個問題。他們二人有不少相似之處﹕ 唱腔不是字正腔圓,有些人覺得似唸經,但我則覺得是將歌詞的音樂感最大化。
Thumbnail
林俊逸,專輯《上好的一年》的聽點樂評文章。該專輯風格多元,曲風介於新臺語和傳統臺語之間,並集結了多位音樂界的頂尖人馬。
Thumbnail
林俊逸,專輯《上好的一年》的聽點樂評文章。該專輯風格多元,曲風介於新臺語和傳統臺語之間,並集結了多位音樂界的頂尖人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