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數投資的世界裡,我們習慣用「持有整體市場」的方式參與經濟成長,也就是所謂的市值加權型標的,這也是指數投資的首選,但也有一派人認為,一樣是指數,我選擇持有「高股息指數」作為一籃子持股的基準,此時事情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
💰通常我們希望總體資產創高,來獲得投資收益,但對於高股息投資人而言,他們傾向希望透過每年、每季或每月的股息來打造所謂的「被動收入」,而這樣的股息似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基於這樣的前提,於是就產生了今天這個標題「究竟是不斷成長的資產吸引人,還是沙威瑪般的股息令人嚮往」,歡迎收看今天的指數要對決!(誤XD
網路圖片
股息是什麼?
💵股息(Dividend)是公司將盈餘的一部分,以現金或股票的形式分配給股東。當你投資一家上市公司,你不只期待它的股價上漲,還可能期待它「分紅」,也就是股息。
還記得在我爸媽那個年代,相對保守的股票投資人都喜歡購買所謂「存股」標的,例如金融股或傳產股,因為生意模式穩定,所以每年都可以相對固定地領到配股配息,並讓股票的「股兒子」或「股孫子」再投入,把資產逐步養大。
📦而到了ETF年代,元大台灣高股息證券投資信託基金(0056)透過一籃子打包的方式,讓上述投資人用更簡單的方式一次買好買滿喜歡的存股標的。
什麼是高股息指數?
🧲在所有的指數投資策略中,「高股息指數」有一種特別的魔力。就是挑出這些殖利率排名前段的公司,組成一個「以配息為核心」的投資組合。這樣的指數設計,目的不在於押注哪間公司會高速成長,而是期待建立一個穩定、能帶來現金流的投資組合。
💧任何公司要符合這樣的生意邏輯,它們的共通點通常是:現金流穩定、獲利成熟、較少再投資的需求,因此可以大方把營運收益分給股東。
台灣高股息0056的選股邏輯
說到高股息就一定要提到0056,它追蹤的是「台灣高股息指數」,選股邏輯如下:
- 從市值前150大的公司中挑選
- 預測下一年度的現金股息殖利率
- 挑出殖利率排名前50的公司
- 採用殖利率權重,殖利率越高的占比越大
- 每半年調整一次成分股
- 總管理費0.6%
🔍在這個邏輯下,0056其實並不是「看過去」的配息狀況決定持股,而是帶有預測風格去「猜未來」,誰配得多。而且0056 並不會強制納入特定產業,因此某些年份可能重壓金融,另一些年份則轉向電子股,視殖利率而定。

0056
美國也有高股息?
雖然美國一向被視為資本成長的大本營,但其實也有不少高股息ETF可以投資。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特別查了一下,發現其中邏輯最接近台灣0056的,應該就是 HDV(iShares Core High Dividend ETF)。
查詢HDV官方網站,首頁就大大說明了他的選股模式
📌為什麼選擇 HDV?
- 投資於成熟、高品質的美國公司
- 涵蓋 75 檔經財務健全性篩選的美國高股息股票
- 可作為投資組合核心,以追求穩定收益
- 追蹤Morningstar Dividend Yield Focus Index
- 總管理費0.08%
📌投資目標
iShares Core High Dividend ETF 的目標是追蹤一個由相對高股息的美國股票所組成的指數之投資表現。

HDV
美國也有高股息雙雄!
接著我還找到另一個標的,依舊是我們V牌不負眾望推出的市值加權型高股息VYM(Vanguard High Dividend Yield ETF)
📌選股邏輯
- 簡單粗暴,股息高於平均然後市值加權排序。
- 追蹤 FTSE High Dividend Yield Index
- 總管理費0.06%

VYM
「高股息指數」投資,得與失
🕶️高股息ETF雖然能提供穩定現金流,但它們仍然屬於「指數投資」的一種,只是切入的維度不同,不是市值加權,而是殖利率排序。但別忘了,指數邏輯本身就是一種濾鏡,它決定了你所能看見並參與的市場樣貌。
我們如果把 VTI(全美股)、VYM(高股息市值加權)、HDV(高股息+財務篩選)與 0056(殖利率預測)拉出來比較長期走勢,你會發現:
- VTI及0050這類市值型ETF,因包含成長型科技龍頭,報酬走勢強勁。
- VYM 比較溫和,波動相對小,但跟著市值成長,長期資本利得還是可見。
- HDV 雖然穩定,但在上漲期間明顯「跑不贏」成長股。
- 至於 0056,有時會因為預測落空或產業輪動,出現回檔與持股質變,這對投資人來說是一種「無形風險」。
🎢走勢圖會呈現出:追求穩定配息的代價,往往是放棄了某部分的資本增值;反之,追求資本成長的人,則必須忍受過程中的高度波動與不確定性。
✨所以這不只是收益的選擇,更是風險承擔模式的選擇。你不能既要穩定領股息,又要享有科技成長股帶來的超額報酬。

VTI,VYM,HDV

0050vs0056

總比較
結語
0056 不會變成 0050,HDV 也不會突然跟上 VTI,
因為它們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同一件事而生。
🚆市值加權型指數,像是 0050、VTI,它們的設計目的是:「讓你參與整體經濟成長,搭上資本市場的列車」。你拿到的是成長的力量,但也必須承擔波動與不可預測的未來。
⚓️而高股息指數,像是 0056、HDV、VYM,提供的則是另一種價值:可預期的節奏感。在市場的混亂與不安中,每月、每季固定入帳的現金,成為許多投資人內心的錨。
你追求什麼,市場就回應你什麼。
但千萬別忘了,股票資產的本質,仍然來自它背後的公司與生意模式。即使透過指數分散風險、以一籃子方式持有,依舊無法完全避免因總體經濟或產業變化所導致的股息波動與價格波動。
換句話說,全市場型指數承擔的是偏重資本價格變動的風險;
而高股息型指數承擔的,則是偏重股利配發變動的風險。
🎯求仁得仁,求財得財。
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能依據自己的價值觀,打造出真正適合自己的財務節奏。
只要你願意承擔選擇背後的本質, 那麼任何一種指數,都是一條值得走的路。
後記:你投的是市場,也是自己
🔥最開始高股息投資者都把股息當成沙威瑪的肉一樣,切不盡、領不完。
隨著市場震盪,發現配息可能不會填息,甚至可能會變少以後,高股息投資總算是熄火了,去年那種00940盛況不再。
🧊或許正因為現在市場稍微冷靜下來,才是我們能靜下心來思考一個基本問題的好時機:我到底在投資什麼?
在我看來高股息投資人就像是領薪水的員工心態,而市值型投資人是對於未知勇於投入資本創業的老闆心態。
⚖️這兩種心態沒有對錯,只有風格不同。
而員工跟老闆的差別在於對於「不確定性」的掌控感,投資心理中最難察覺的部分,不是風險承受能力,也不是對報酬的渴望,而是我們對「可預期感」的依賴。
一開始把目標訂在看似達不到的1000分,當它打6折都還有600分;但如果只以一定能成功的200分為目標,如果出了差錯打8折,那也只有160分,長遠來看,相當可惜。
🎯說到底,「一籃子股票」的指數投資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儲蓄,對所有人來說都確實長遠,但就是因為如此長遠,所以才會希望大家盡可能透過全市場市值加權來獲得最高的「可能性」與「確定性」。
但或許考量到每個人的投資週期與使用年限,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 感謝你的耐心閱讀,歡迎👍點讚、💬回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