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有一則新聞,引起一些討論與爭議。
新聞懶人包如下:⬛利用AI工具面試獲得Amazon錄取通知
一個名字叫Roy Lee的哥倫比亞大學21歲學生,
他上傳了一段影片,在網路上引起非常多的關注。
影片中他展示了如何利用自己開發的AI面試工具,
「Interview Coder」成功通過Amazon公司的技術面試。
他利用AI工具『作弊』,成功獲得錄取資格,
而這影片沒多久就就被Amazon要求下架,
Amazon當然不會承認這個錄取資格,
甚至對Roy Lee的行為提出投訴。

Interview Coder創辦人Roy Lee(中) Roy Lee X
⬛反將Amazon一軍
這起面試「作弊」事件,不僅沒有打擊到Roy Lee,
反而讓他在網路上爆紅。
而他開發的「Interview Coder」面試工具,
也在短短的36天內達到營收百萬美元,
這個聰明的劇本也是年僅21歲的Roy Lee所精心策畫的。
被設計的Amazon,
反而成為免費幫他宣傳的冤大頭。
這裡不深入探討他是怎麼辦到的,
附上連結,網路上文章有完整公開他破解的方式。
這篇想要探討的是,
AI的快速發展,讓雲端面試已經從「能力測驗」轉向「技術博弈」,
或許之後企業在面試人才時,會再回歸到現場面試,
或者採用更複雜的AI防作弊系統,
但這也是另一場技術競賽。
就如同網路詐騙一般,從原本的語音詐騙,
到Deepfake換臉詐騙,仿真程度已經到了難以辨識。
人們只好開發更強的程式,去破解這些AI詐騙手法。
AI帶來的是我們遠遠預料之外的影響,
例如:許多公司內部早已開始使用AI輔助工具開發軟體,
但是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卻禁止求職者使用相同工具,
這似乎非常矛盾。
⬛過時的面試審核機制
另外還有一點是很多人提出來討論的,
目前很多企業為了節省時間與人力審核成本,
技術面試方式都會採用刷Leetcode題庫的方式。
就像是台灣在考乙級丙級執照,都會從題庫出題考試。
而Leetcode就是一個線上程式練習與可以解題的平台,
針對Leetcode這種耗時而且與實務脫節的面試模式,
Roy Lee抓住了這一痛點,
將個人經驗轉化為商業機會。
反而讓他所開發的面試工具,
吸引超過16,000名用戶和百萬美元營收。
原本雲端面試本意在降低審核成本與時間,
但如果為了要防止AI,辨別求職者的真實能力,
反而花更多成本在開發更複雜的AI防作弊系統,
就有點本末倒置。
⬛換個角度來看Roy Lee這個新聞
或許Amazon應該反向操作,
轉化這場爭議為品牌與技術創新的正面曝光。
如果Amazon選擇不撤銷Roy Lee的錄取資格,
反而公開表揚他的創造力,
並邀請他加入Amazon的AI或招聘技術團隊,
甚至與Interview Coder合作開發內部工具,
我想最後真正的贏家是Amazon也說不定。
既能提升品牌形象,又能獲得Roy Lee這個人才與技術,
從「AI面試作弊」的負面討論,
變成Amazon主動轉化爭議為合作案例,
可能引發媒體報導「Amazon慧眼識才」的正面效應。
危機就是轉機,這僅是我自己的想法。
如果您是Amazon,您會怎麼做呢?
我是野人牧牧,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寫作內容,
請幫我按下愛心💗,並追蹤訂閱我的頻道
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視野解讀生活。
#留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