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隨筆|那些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明白的道理

日常隨筆|那些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明白的道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最近開始找工作了,哈哈。好不喜歡沒說到做到的感覺,但家裡是不能再待下去了,嗯。

寫履歷或自傳的過程為什麼令人痛苦,其實是因為在拆解自己,解剖自己也解剖對方(工作/職缺),我們不太習慣拆解自己,不僅是因為痛苦,更多的是不知道方法,因為只要一不小心,你就會給自己留下重傷,或邀請別人傷害你。

我在上週五的時候去參加了臺北市青年局的某個人才媒合說明會,我就覺得這個世界或社會,把這東西講得太簡單了,或者說,道理其實就是如此簡單,但沒經歷過的不知道這需要血淚才可以鑄就。


有些事,真的不是書看得很多、別人講得再廣、網路上看得再明白,就真的能懂或者避得過。


人為何一直重蹈覆徹?

翻書:《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教你如何正確檢討人生 中的第二十章〈現在才知道〉中:

美國總統杜魯門曾說:「貫穿歷史的一項重要主題就是,偏好反覆無常,我們不會知道自己遭遇環境的極端變化時將如何反應,只有親身經歷之時才會揭曉。」

人生真的有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去累積經驗,就像某些東西經歷過你才知道是坑、是機會。經驗並不是這麼容易的被傳承,就像在研究小間:《品味,從知識開始》如何累積自己的文化資本? 這篇中說到的:文化資本這種東西之所以是有錢人的特權,是因為他們既有系統性的經驗可以告訴後代,也足夠有錢或有能力讓後代本人見識這種經驗。

身為普通人(的獨立事件)就會發生沒寄履歷就去面試、焦慮到爆還是睡不著、痛到吐還是硬撐著錄 Podcast(最近在熟悉麥克風)。 沒錯,我最近全都體驗過了。感謝宇宙(或詛咒宇宙),讓我長了很多「只能自己體會」的記憶點。你說這算成長嗎?我不知道,但至少我沒逃跑。

我現在可以很冷靜地說:「嗯,下次記得要附履歷。」、「嗯,下次還是先等等,問過之後再寄信。」有些事你經歷完以後,不會變強,只是比較不那麼怕了。

我們好像常常都以為「早點知道會比較好」,但有些事真的不是「知道」有用,而是你要痛一次、哭一次、搞砸一次, 你才會真的把它放進身體裡,變成你的一部分。

最近和友人說到看書的經驗,他說:我最近在重看我2022年看完的書。我發現,現在的我並不會認為過去的我畫的重點是重點。

他說這句話的語氣,得出的結論「不是書沒有用,是我沒有看懂。」的心情並非單純的後悔,或是「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而是深沈的覺得,這種認知差異是永遠不可能弭平的,用再多的金錢也不可能。


為了不要繼續鑽牛角尖,所以比較能接受自己好像還是不太會照顧自己,但至少還活著。

avatar-img
瑰琦的珍奇櫃
46會員
135內容數
從影劇到哲學,從穿搭到社會象徵。 願你我都活在美好年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