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則大新聞——統一投信宣布,首檔台股主動式ETF「統一台股增長主動式ETF」獲准募集,預計 5/7 正式開募,每股發行價 10 元。
① 什麼是「主動式ETF」?
但主動式ETF完全不同,它的特色是:
- 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調整持股比例
- 不用追蹤特定指數,目標是力拚打敗大盤
- 每天揭露持股(共同基金大約每季揭露一次)
- 保有ETF的低費率、流動性與透明度
簡單講,它結合了:傳統ETF的便利性 + 主動基金的選股靈活度。
② 台灣終於開放主動式ETF,是什麼時機點?
金管會在2024年底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正式開放主動式ETF與被動式多資產ETF的申請與募集,目標是讓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這個政策一出,國內外投信都搶進來卡位。
- 第一家宣布推出的,是野村投信的「00980A」(預計5/5掛牌)
- 第二檔,是統一投信的「統一台股增長主動式ETF」(預計5/7開募)
③ 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 多了一個「中間選項」
除了指數型ETF(被動追蹤)、主動型基金(費用較高、資訊較不透明)。
現在多了主動式ETF這個折衷選項,可能:
- 績效更有彈性空間
- 又有ETF的每日持股透明、費用較低的優點
✔ 長期定期定額更好設計
如果這檔ETF未來表現穩健,對想長期投資的人來說,可以考慮定期定額投入、搭配其他ETF配置。
④ 需注意的風險
- 經理人選股能力影響大不像指數ETF有「被動撐腰」,主動式ETF好壞完全取決於操盤團隊實力。
- 還沒有過去績效參考。
- 這些是全新產品,沒有過去五年、十年的報酬率可以查。
- 可能換人操作。
- 就算第一任經理人很強,也可能後續更換,因此長期投資者仍需定期關注團隊動態。
⑤ 建議
- 觀察首批主動式ETF的持股邏輯與選股方向
看看他們會偏重哪些產業、成長股還是高息股
- 關注招募說明書與費用結構
是否有超過你能接受的內扣費用?
- 小額試水溫
感受看看這類產品的運作方式與波動狀況。
- 搭配你已有的ETF資產做配置
比如你已有0050、00919,可思考是否加一點主動式ETF分散風險。
⑥ 結語
從2023年的高股息ETF大爆發,到2024年底主動式ETF開放,現在2025又迎來首批主動式ETF產品上市。
我們不一定要「立刻買進」這些新ETF,但應該要學會理解、觀察、判斷這些新工具的特性,這樣當你真正想佈局時,就不會是盲目跟風,而是有策略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