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過程,#有愛的地方就是終點 No12 親愛的孩子: 水逆的月份,諸多不順,春分的日子,陽光直射赤道將地球分成兩半,彷彿也將正負能量也分成兩半,這月事故多,有機車擦撞我的車子,雙方人無大礙只有小受傷,但車子損傷的擦痕已深到需要烤漆;孩子你騎的微笑單車也微笑不起來,救護車緊急將你送醫處理,做了斷層掃描,現場6小時加上返家48小時的觀察,還好沒什麼腦部後遺症,外傷需要時間恢復,只是繁瑣的理賠,不盡如意的協調過程,也讓我們情緒波動,媽媽肩背肌腱拉傷發炎,刻正就醫需要長期頻繁治療,這月心情真的不美麗,除了好朋友來訪,探尋許多驚艷小景點外,美麗與哀愁各半,放下不愉快的心情,專注在城市內移動的當下,也是一種小旅行,才能發現超級茂密的九重葛,找到秘密的茶飲店,體會到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做自己,給生活時間軌道上最美麗的駐點。 不管是長距離的移動還是短到去便利商店買杯咖啡,都是一種旅行,固然希望在目的地有所收穫,但真正深刻與傳唱久遠的事情仍然在於過程,#反覆咀嚼的記憶。旅行不只是腳步的移動,#它也是心靈的拓展。從歷史上的哲學家到現代旅人,許多人都透過旅行來認識世界、探索自我,甚至重新定義「家」的概念。正如 #松尾芭蕉在《奧之細道》中所寫:「#日月流轉不息,#歲月來來去去,#都是時光的旅人。」我們的一生,其實是一場不斷行進的旅程。 你還記得小時候一起出門旅行的情景嗎?#當你太專注於到達終點的成就,#往往會錯過旅程中最珍貴的風景。旅行更是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歷史上許多哲學家都是旅行者,孔子周遊列國尋找賢明的君王,釋迦牟尼佛離開家園,踏上覺悟之路,柏拉圖則在旅途中汲取智慧。這些偉大的思想,都是在旅途中孕育而生的。又如你在印度街頭看到朝聖者赤腳步行千里,你會重新思考信仰的力量;當你在冰島的極光下感受宇宙的浩瀚,你會對生命的渺小與壯麗產生新的體悟。旅行挑戰我們對世界的預設立場,發現那些書本上學不到的事物。 世界的多樣與複雜性,不斷挑戰我們的認知。原本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別的地方卻截然不同;一場意外的相遇,觸動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觀。世界遠比書本描述的更加鮮活,真相有時候只有親自走過才能理解。但旅行的過程中,你會面對挑戰,會迷失方向,會感到孤單,這些時刻會促使自己更加認識自己。旅行探索的文化責任是我們踏入一個新的地方,#記住我們是客人,#而不是征服者,我們要打破固有偏見,就必須 #選擇持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彷彿尊重每一處的文化,用他們的尺去評判,認知學習的旅行將會更加豐富而有意義。 旅行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也讓我們發現自己的韌性與脆弱。有人說:「#旅行是一種治療。」當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喘不過氣時,旅途上的風景、陌生人的微笑、某一場突如其來的對話,或許都能成為療癒的契機。 有人說:「#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理由。」但也有人在旅行中發現,家的意義不一定是某一個固定的地方,而是那些與我們有連結的人。正如松尾芭蕉所言:「他們的家就在旅途之中。」我們的心在哪裡,愛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有時候自問旅行的終點在哪裡?「#有愛就是家,#就是終點」,這句話或許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即使漂泊一生,仍覺得自己擁有歸屬感。當我們在旅途中與陌生人分享食物,當我們在異地與摯愛的人並肩欣賞日落,這些瞬間就構成了家的感覺。 《奧之細道》 松尾芭蕉說: 日月流轉不息,歲月來來去去,都是時光的旅人。 有人一生漂泊於海上,有人牽馬而行,隨著歲月老去,他們的家就在旅途之中。 自古以來,許多人客死異鄉。 而我呢?多年來,總被一朵隨風飄盪的孤雲觸動,心中湧起無盡的漂泊之念。 孩子,#旅行不是趕路,亦如人生一樣,過程中那些笑聲與淚水、計畫外的風景與偶然相遇的人,才是旅行的真正意義,也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祝福你每一日都有旅人的體悟與收穫。 愛你的爸爸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虫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親愛的朋友:
最近,在閱讀一篇談論「當家長被告知孩子不服管教時,該怎麼辦」的文章時,心中湧起許多感觸。在教育現場多年,每當看到孩子因為一時衝動、表達不清楚,而被老師誤解或標記時,我總能感受到孩子心底那份微微顫抖的不安。也深知,接到學校來電的家長,心裡多半也是忐忑且難以平靜的。同樣地,學校接到家長的電
《歐洲現形記》Day 7:#相片、#笑聲與最後的告別
今天,是回國前的最後一天,我們安排了一場「採購與回憶保存」的城市小冒險。
清早氣溫負一度,我們出門走訪柏林街頭,找尋值得紀念的伴手禮與維他命藥品,也順道尋找能將手機照片沖印出來的地方。不知道是太早,還是這城市週四的清晨特別冷清
《歐洲現形記》Day 4:#沉澱與再出發
1月30日,休息是今天的主要行程。讓腳休息,讓眼睛休息,也讓心沉澱。逛了超市和藥妝店,買了一些便宜到不可思議的維他命當伴手禮,也買了些肉與菜,在家煮飯舒緩背痛。踩在石塊路上,腳底筋膜像被展開,雖然痠痛,卻有一種莫名的按摩感。雨中喝咖啡,感受柏林慢生活的一天。
親愛的朋友:
最近,在閱讀一篇談論「當家長被告知孩子不服管教時,該怎麼辦」的文章時,心中湧起許多感觸。在教育現場多年,每當看到孩子因為一時衝動、表達不清楚,而被老師誤解或標記時,我總能感受到孩子心底那份微微顫抖的不安。也深知,接到學校來電的家長,心裡多半也是忐忑且難以平靜的。同樣地,學校接到家長的電
《歐洲現形記》Day 7:#相片、#笑聲與最後的告別
今天,是回國前的最後一天,我們安排了一場「採購與回憶保存」的城市小冒險。
清早氣溫負一度,我們出門走訪柏林街頭,找尋值得紀念的伴手禮與維他命藥品,也順道尋找能將手機照片沖印出來的地方。不知道是太早,還是這城市週四的清晨特別冷清
《歐洲現形記》Day 4:#沉澱與再出發
1月30日,休息是今天的主要行程。讓腳休息,讓眼睛休息,也讓心沉澱。逛了超市和藥妝店,買了一些便宜到不可思議的維他命當伴手禮,也買了些肉與菜,在家煮飯舒緩背痛。踩在石塊路上,腳底筋膜像被展開,雖然痠痛,卻有一種莫名的按摩感。雨中喝咖啡,感受柏林慢生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