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苦惱該挑選什麼禮物的人們,必定是想要「送禮送到對方心坎裡」。然而,無論是第一次送禮或每年會固定準備禮物,筆者認為都像是思考「三餐吃什麼?」一樣困難。網路上已有不少文章分享挑禮的祕訣與推薦相關實用物品,讓讀者可以根據對象、用途、時間、場合、預算(?)來決定禮物內容,故此篇僅歸納準備禮物的概念,希望可以提供跟筆者同樣有選擇障礙的讀者們一點挑選的方向~
可以想像成平常和人聊天的感覺,自己認為可愛、有趣、好用的東西,便買一份給對方,簡單地告訴他:「這款零食我覺得很好吃,送給你吃吃看~」除了親自嘗試(踩雷)能夠保證一定的品質,同時這份禮物也隱含著「希望拉近彼此關係」的想法。
不過,送禮並不受限於自己親身體驗過的事物,儘管只是想要「嘗鮮」的某樣東西,比如看起來很好喝、感覺很好玩的禮物也可以送給對方,但須注意不要抱持讓對方幫自己試毒的心態,否則長久下來收禮的那方可能會反感。要是擔心沒試過就送人不太妥當,可以自己也買一份/款來用(無論好壞都能有更多互動),而兩人擁有「同樣的東西」是種友好的象徵,可以為這份禮物添增意義。
來自朋友贈送的軟綿綿睡衣(對方也有一套),每次穿上便讓筆者在寒冷的冬日湧上溫暖的感受~
若和收禮對象的關係較為親密/變得比之前親近,便可以從對方喜歡的事物下手。比如愛吃的食物、喜歡的音樂、欣賞的作品、支援的偶像團體等等,可以回想對方平常說過的事物和生活習慣,比如覺得哪個頻道影片內容很優質、哪家衣服店的設計很漂亮、哪本書籍的觀點分享很療癒……來作為挑選禮物的方向,重點在於留意對方的生活。
平時多觀察對方的愛好與習慣,便能找出禮物的基礎選項。如果他喜歡閱讀、時常買書,可以考慮贈送圖書禮券,讓他(不得不)撥空出門一趟去逛書店,若對方習慣讀電子書也能改送線上折價券,同樣可以節省購書費用、獲得快樂的休閒時光。即便對方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也能進一步運用,比如他的悠遊卡套看起來快壞掉,可以抓準機會準備一個新的(情況允許可結合對方喜歡的圖案,便能挑個好看又實用的禮品~)。
這邊再舉個例子,要是知道對方即將到國外旅遊,便可以送上一枚護身符,並不是非得去廟裡祈求平安符才算得上誠意,改成自己繪製一張祝福旅遊順利的插畫也很好,甚至只要在對方行前真誠地說上一句「路上小心」即可。
如上所述,禮物不一定是實體可見的物品。如果察覺到對方近期在生活上累積不少壓力,不妨邀請他一起吃飯(手頭若有餘裕可以請客,沒有也不需介意,但記得要認真聆聽對方的苦水、注意有沒有身體不適的狀況)。除了聚餐,也能規劃逛街、看電影、泡溫泉等行程,讓對方可以獲得喘息的空間/擁有能夠訴說的對象。
即便是午餐加購的造型貼紙,也能作為禮物的一部分,彷彿將對方融入自己的生活~
要是已經贈送過多次/想要準備具有紀念意義的禮物,那麼筆者建議從彼此相處的回憶中找尋線索。除了直接購買相關禮品,若心力與時間充足,也可以試試看手工自製禮物。筆者認為所謂「意義」是指相對私人的內容,可以想像成一種「客製化服務」,和交換禮物通用、流行的概念相反,需要送禮人認真回想什麼是屬於你們之間的記憶、專心地為對方準備一份禮物。
心意的重量不取決於價格與外在樣貌,而是放了多少心思到禮物上。筆者曾經將朋友分享過喜歡的歌詞記錄下來,某天在公車上看到漂亮的風景便照了下來(雖是每日的通勤路線,卻總會在經過特定地點時想起那位朋友),筆者將兩者結合做成明信片,透過贈送禮物來和朋友分享拍照當下的心情,默默希望對方在心情低落時,可以想起這張世上唯一的明信片而打起精神。
※相框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放上回憶的照片或對方喜歡的帥哥美女XDD
友人親自烘烤的餅乾與蛋糕,配上可愛精緻的包裝,每一口吃下去都有甜滋滋的感受~
記憶可以逐日增加份量,亦可以由贈禮者主動創造新的回憶。有次筆者稱讚朋友在禮物使用的紙巾吸水效果很好,之後便驚喜地收到整包同款紙巾,知道對方將自己的話放在心中的感覺十分溫暖,每當想起這件事都讓筆者無比感動。又例如為了寄給友人體積較大的禮品,便開啟固定使用某個食物圖案箱子的習慣,透過來回贈禮與寄送,為禮盒本身賦予特殊的意義。如果從對方那邊收到一件漂亮圍裙,可以穿上圍裙為他做道拿手菜;要是對方分享了美味的牡蠣仙貝,下次就準備另一款有名的蝦仙貝回送,像這樣一點一滴為彼此增添回憶,禮物便會開始擁有它的重量。
沒人規定一次只能送一樣禮物,或禮物本身一定要非常隆重。若遲遲無法想到禮物的內容,筆者認為集結日常生活的各種心意也是不錯的選擇。在一次逛街或出遊,甚至下班後經過某家店面買的小禮物,無論是考慮用途或包裝、無論是自己或對方喜歡,無論是否親自嘗試過,只要想著對方並買下,就會成為最合適的禮物(手作禮物同理,在製作過程邊想著對方邊完成即可)。
即便是遠行而歸的伴手禮,也不見得要多麼特殊、漂亮、有趣的東西才能夠作為禮物。當成平常在買日用品的感覺也行,只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掛念著他們」這件事,無論是什麼禮物,都能夠承載最美好的心意。
朋友出遊時總會在當地購買伴手禮,無論紙袋、御守(+包裝)和紙膠帶都讓筆者十分喜愛><
只靠話語根本不夠(傳達),所以只能寄託在東西上了呀。--《Silent》
最近在日劇《Silent》看到女主角難得回家一趟,母親便為她和弟弟準備了很多東西,比如栗子飯、上才藝班做的手工杯墊等等,讓女主忍不住吐槽回老家行李就會變多的現象也該有個學名了吧,沒想到母親回答(這可以取作)「父母的心意」,因為只靠話語不足以表達對於兒女的關心,才需要依靠物品傳遞。
讀到這邊,各位是否好奇除了禮物內容,有沒有什麼幫助傳達心意的魔法?筆者的答案是「包裝」,這邊同樣不是指華貴的禮盒或高超的包裝技術,而是包裝的「方式」。例如送食物飲品,就要注重保鮮/保冷/保溫/防漏,還有確認保存期限有多久;易碎物則須包上泡棉紙或放入氮氣包來防止撞擊與擠壓(較軟的東西也可以放入盒子)。另外像文具、吊飾這類體積小的禮物,可以用紙袋或夾鏈袋裝起;如果是明信片、大張卡片等平面紙張,除了裝進常見的信封,也不妨考慮放入資料夾或文件袋。
朋友分享喜愛的茶包、點心與筆記本,每樣禮物都非常實用,也能從細心的包裝感受到送禮者滿滿的心意!
若是挑選工廠大量生產的布偶,便要仔細挑選作工最可愛的那個XD 要買貼身用品、保養品或飾品,就必須考慮對方的體質會不會過敏?氣味是否過於刺激?適不適合對方平常的打扮風格等細節。
有相當重量的東西盡量採用寄送方式,並且均衡放入箱子底部(體積/重量較大在下方)。如果想要當面送出,但是當天行程比較久,可以事先找置物櫃寄放或道別前再交給對方。同時可以另外準備提袋,讓收禮人方便攜帶(體積小可讓對方整個放入包包,大袋子則可一起裝入手提物)。若送禮時碰上雨天/季,也記得在外層做好防水準備。
※收到的紙袋、外盒或填充包材若保存良好都可以重複利用,減少送禮過程產生的包裝。建議寄完信件或包裹可以傳一則訊息給對方,請他確認是否有收到~
不只是禮物與包裝可以傳遞心意,交出禮物的時候其實可以加上一些口頭說明,比如這罐護手霜是在哪裡買的?為什麼想買給對方(請參考1~3點)?使用時有什麼注意事項等等。如果覺得當面表達有些彆扭、擔心說明會太繁雜,則建議將內容寫入卡片。要是不須特別解釋,在包裝上面精簡地寫下一句祝福/夾張小紙條也能很好地傳達想法。
看到每個禮物都放上貼心的手寫柴犬小卡和貼紙,除了超級感謝便只有喜歡的心情了~
在一次次準備的過程,相信送禮者會越來越瞭解對方喜歡/需要什麼(最少也知道不喜歡什麼),即便為相似主題或角色相關周邊,也可以運用不同風格的設計或物品種類來增加變化,還能透過猜謎、闖關遊戲等互動提升贈禮的意興~要是有什麼感到不足的地方,也只要在下一次送禮時改善即可,不需給自己添增過多壓力。
只要將對方的事情放在心上,便會越來越清楚哪些物品能夠替自己傳遞想法~
對於許多人而言,準備禮物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而想準備一個讓對方收到會開心的禮物更是不容易。不過,現實中往往有許多無法控制的情況。雖說要用心準備禮物,但也須記得送禮時不要有太多得失心。
筆者覺得送禮方面的迷思,大多與花費金額相關。雖然買便宜貨而吃鱉的頻率相較高一些,同時筆者也建議不要有「越貴越好」的觀念。目前市面上有許多以假亂真的商品,價格不能保證品質。就算今天送了一輛跑車,但是對方需要的可能就是一臺方便買晚餐的小折,不考慮對方的需求,再多的「心意(成本)」都會化作浮雲。此外,也有人會因為東西貴重而不敢收下/很少使用,要是放著生灰塵,反而錯失使用的時機,況且東西用了才有回憶,沒有回憶便可能變成一種純粹的收藏或展示品(雖然也是珍藏的方式,只是個人認為有些可惜)。
要是真的想為對方準備一份大禮,不妨等到重要的場合再送,比如畢業、獲獎、參展、婚宴等活動,而且建議先與對方討論細節,或藉由類似的情境瞭解對方的需求(比如模擬提問、現場觀摩實物)。不能只是準備「自己認為/假設」對方需要的禮物,雖然直到實際收禮前,我們都只能去推測收禮者的反應。不過,依然可以從生活中的種種細節觀察,進而真正將對方內心的需求考慮進去。
未包裝前的散落禮品,準備寄送這份筆者去各處都能想起對方的思念!
當投入禮物的心力越多,不只是收禮者會感到回禮的壓力,送禮者也更容易因為對方沒有相對的回應而感到失望或後悔,甚至可能發生爭執,失去本來送禮的意義。送禮者在準備的過程,不只得考慮對方的需求,其實也需要充分衡量自己的狀況。若是為了送禮去借錢或受傷,就會變得本末倒置,也容易因為這個「不對等的付出」,進而期望或怪罪對方,質疑是否只有自己在關心對方、在乎這段關係。
準備禮物或許是一門學習觀察與調適的課程,但也能夠是一個開心的體驗。只有自己準備得高興,才不會去計較後續是否得到相同的心意(那樣就像是在工作,投資心力與時間來獲取相對報酬)。筆者認為送禮不該是為了讓對方回報什麼,而是單純地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感謝平常的照顧與陪伴、抱歉那時候說了過份的話、祝賀從學校順利畢業、想為你的考試加油、想來邀請你一起出去……
無論送禮與收禮,都是與彼此分享美好的時光,永久珍藏物品與其中的心意~((滿滿粉色生物XD
同時筆者認為所謂「送到心坎」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心裡想著對方並真誠地表達即可。有人送禮像第一次向喜歡的對象告白那麼慎重籌備,有人像平常照顧家人孩子那樣仔細考慮許多地方,有人像和朋友出遊那樣輕鬆開心地規劃過程。我們沒辦法從任何地方買到世上最好的禮物,而是要將自己的心意變成一份最棒的禮物。以上為筆者整理這些年來送禮與收禮的心得,希望大家都能夠挑選到合適的禮物~
各位認為「送禮」是給予、分享、表達、回饋還是傳遞呢?
(在此感謝用心準備禮物給筆者的家人、好友、前輩、同事與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