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厝是甚麼?入厝SOP:讓你輕鬆搬新家,好運旺旺來!
準備搬新家了嗎?先別急著把所有家當塞進去!搬家可不只是換個地方睡覺這麼簡單,想要入住後一路發、家和萬事興,可得好好遵循傳統的入厝儀式。別擔心,傳統習俗眉眉角角很多?這篇文章幫你整理了最完整的入厝儀式SOP,讓你輕鬆搬新家,好運跟著來!
入厝是什麼?為什麼要入厝?
入厝,又稱「入宅」,指的是搬入新居時所舉行的傳統儀式。這個儀式不只是單純的搬家,更象徵著一個家庭新生活的開始,目的是祈求新家平安、順利、吉祥,並藉由除舊迎新,驅趕不良氣場,為家人帶來好運。
簡單來說,入厝就像是跟新家的地基主、土地公「打聲招呼」,告知他們「我們搬來了,請多多關照!」。同時,也是向眾神宣告「這個房子現在有人住了」,祈求神明保佑一家平安順遂。甚至有一說,如果新居風水不佳,也能透過入厝儀式來化解。
入厝時機:新屋 V.S. 二手屋
入厝儀式主要針對「沒人住過的新家」。如果是搬入中古屋或以前有人住過的房子,在農民曆上稱為「移徙」,進行的是「移徙儀式」,而非入厝儀式。 當然,即使是二手屋,你也可以選擇簡化入厝儀式,祈求家庭幸福安康。
入厝一定要做嗎?不做會怎樣?
坦白說,不進行入厝儀式並不會招來什麼災難,神佛並不會因此懲罰你。入厝儀式更像是替自己求個心安,透過這個儀式來表達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如果你擔心沒做入厝儀式會在新家開火、使用刀具時容易發生意外,只要用火時多加小心即可。真的還是不放心,可以在正式搬入新家前,去附近的土地公廟或地基主廟拜拜,祈求平安。
入厝吉日怎麼選?
入厝吉日的選擇非常重要!一般會參考農民曆或請教命理師,挑選適合「入宅」或「移徙」的良辰吉日。選擇吉日時,除了看宜忌,還要確保當天的日子與家中主要成員的生肖不相衝,才能讓儀式順利進行,家運興旺。選日子時也要考量家人能否配合、氣候條件等,以便讓一切安排妥當。
請注意:農民曆上與搬家相關的擇日術語有「移徙」和「入宅」。搬入二手屋請選擇「移徙」,遷入新屋則看「入宅」。新婚或求子者則要特別注意「安床」吉日。
入厝儀式準備物品清單
入厝儀式需要準備的物品繁多,以下列出必備清單,讓你一次準備到位:
1. 拜拜物品:
- 供品:鮮花、水果、牲禮(三牲或五牲)、餅乾
- 金紙: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的金紙
- 雞腿便當:地基主最愛的供品
- 米、鹽:用來淨屋除穢
- 香爐: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用
2. 開門七寶:柴(或打火機)、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物品分別象徵家庭生活的富足與豐收,帶來吉祥與順遂的寓意。入宅時攜帶開門七寶進入新居,象徵福氣進宅、生活富裕。物品上可貼上寫有吉祥話的紅紙。
3. 廚房用品:代表家庭生活的基礎,擺放好鍋碗瓢盆、筷子(6或12副,並貼上紅紙)及裝滿米的米缸(貼上「滿」字的紅紙),象徵家庭的豐足與生活安穩,並能帶來好運與福氣。 另外還有水桶、笛音壺、新掃把畚斗(綁上紅紙)
4. 零錢:準備168枚硬幣(寓意一路發)或吉祥數字的硬幣,象徵財運亨通,並將其灑在屋內的各個角落,意指財源滾滾而來,未來生活富足興盛。
5. 紅白小湯圓:象徵圓滿與和諧,儀式結束後邀請家人與親友一同品嚐。若覺得煮湯圓麻煩,可用桂圓紅棗茶等甜茶代替。
6. 其他:
- 新掃把、新畚箕:淨屋除穢用。
- 紅色鮮花:增添喜氣,象徵喜氣洋洋。
- 新床單被套:若同天需要安床的話,也要準備新的床單被套。
入厝儀式9大步驟 (現代簡化版)
現代人生活忙碌,入厝儀式也力求簡化。以下提供現代簡化版的入厝儀式9大步驟,讓你輕鬆完成入厝,祈求新家平安順遂:
1. 選擇良辰吉時:挑選農民曆上標示「宜入宅」的日子,並注意避開與家人生肖相衝的日期。
2. 淨屋除穢:入厝前3-7天,找一個中午11點到下午1點的時段,打開所有門窗,將米和鹽混合後,從屋內角落一路灑到家門口。半小時後,用新的掃把畚箕掃起來丟掉。
小撇步:如果覺得灑米鹽太麻煩,可以在屋內燒檀香,關上窗戶,也能達到淨屋效果。
3. 燈火通明:入宅前三天,將客廳的燈打開,連續點亮三天。進宅後應立即將家中燈光全開,特別是客廳與主要房間,燈火通明象徵光明與生氣,驅走黑暗與陰氣,帶來希望和活力。
4. 開門儀式:在良辰吉時,由屋主帶領,親友手持開門七寶依柴、米、油、鹽、醬、醋、茶順序進入新宅,並口唸吉祥話,例如「雙腳踏入來,富貴帶進來」。將這些吉祥物品擺放至客廳適當位置,象徵祝福滿門。
5. 灑零錢:由家中長者或小朋友將準備好的硬幣灑於屋內,從大門方向朝屋內灑到各個角落,一邊灑一邊默念「財源廣進」、「財源滾滾來」之類的吉祥話,寓意財運興盛,財富滾滾而來。
6. 廚房用品定位:將廚房基本用品如鍋碗、筷子、米缸等放置到位,象徵家中生活充實圓滿。
7. 祭拜地基主與祖先:入宅當天通常早上先拜土地公,下午再祭拜地基主。準備金紙、米、鹽及雞腿便當等供品,根據傳統儀式進行祭拜,表達對新居土地神的敬意,祈求地基主庇佑新家平安無事。
8. 安床:選擇農民曆上的「安床」吉時,將床擺放到預定位置,並注意避開橫樑壓床或對門的風水忌諱。安床過程最好在吉時內進行,以確保新居生活安穩健康。(建議可請搬家人員將床搬入,但先不要靠牆,待安床吉時再自行定位即可。)
屋主雙手持10枚硬幣並合十,先在床尾稟報床母已經入住新家,並乞求全家家庭和睦、安定心神、一覺好眠,接著將錢幣撒在床底下,並把床組靠牆就定位,套上新購入的被套組,即完成安床儀式。
9. 煮甜湯圓:儀式完成後,煮一鍋紅白湯圓招待家人與親友,象徵新家圓滿幸福,寓意未來生活甜甜蜜蜜。與大家分享這份甜蜜也能增添家宅的和諧與喜氣。
入厝禁忌與注意事項,這些地雷別踩!
入厝儀式雖然繁瑣,但有些禁忌一定要避免,以免影響家運:
1. 入厝前注意事項:
- 喪事期間:若家中有喪事,建議將入厝儀式延後一年。
- 刀具:搬家時不宜將刀具直接帶入新宅,若必須攜帶,需包好並在儀式完成後拆封。
- 開火:未完成儀式前避免在新家開火。
- 過夜:入厝前,避免在新家過夜。非不得已的話,可以睡沙發、地板,或睡在沒有包床罩、被套、枕頭套的床上。
- 孕婦:孕婦最好不要參與儀式,以免驚動胎神。
2. 入厝儀式期間注意事項:
- 保持好心情:入厝儀式進行期間,記得保持心情愉快,不可口出惡言、和家人爭執。
- 不踩門檻:入厝時不可以踩在門檻上,對屋主不禮貌(有一說是門檻類似家中守護神,不可冒犯)。
- 避免午睡:入厝當天盡量不要午睡,傳統習俗認為容易因此生病。
- 禮物:參與入厝的人手上不能空著,也要避免雨傘、時鐘、扇子之類有不吉利聯想的入厝禮。
3. 入厝儀式後注意事項:
- 客廳燈光:當天睡覺時不要立刻入睡,躺在床上5~10分鐘後起身,在家裡走一走後再回去睡,能保佑入住後身體健康少病痛。當天不要把客廳的燈關掉,讓燈開著,宣示這棟房子有新主人。
- 避免施工:入厝後避免立即施工,建議至少4個月後再進行裝修,以免影響家運。
- 宴客:如當日無法招待賓客,應在入宅一週內完成宴客,表示禮數周全。
特殊情況Q&A
- Q:入厝前可以先住嗎?
A:以搬家習俗來說,不宜於入厝儀式前住進新家。如果遇到入厝前必須要先住進新家的緊急狀況,則可靠以下 2 個方式化解:
- 寢具斜放不靠牆,枕頭套、棉被套、床單先不要鋪上
- 睡沙發、打地鋪,當作臨時睡床使用
- Q:添購的新家具,可以在搬新家前先入宅嗎?
A:建議提早將新家具搬入新家,搬家當日才可直接入住較方便。只要注意,寢具先不要靠牆、定位,就不算觸碰入厝禁忌。
- Q:搬家當天並非好日子,還能入住嗎?
A:可以先搬家,並擇近期的入宅、移徙良辰吉時補辦理儀式,才算真正完成入宅儀式。
- Q:家裡裝潢後,多久才能入住?
A:裝潢後殘留的氣味與塵埃對健康不利,尤其對於呼吸系統可能造成影響。 從傳統角度來看,剛裝潢完的新家應等待陰陽氣場平衡、穩定後才入住,這樣能為家庭帶來和諧與順利。
入厝儀式,心誠則靈
入厝儀式是傳統習俗,目的是祈求新家平安順遂。現代社會生活忙碌,可以將入厝儀式簡化,但最重要的是心誠則靈。只要抱持著對新家的期盼和對神明的敬意,相信就能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