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

含有「祭拜」共 6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火德星君即民間俗稱的「火神爺」,又稱「火天金剛」、「赤帝」,是遠古時代某個氏族首領的兒子,他發現了擊石取火的方法,取代了過去鑽木取火的不便,黃帝知道後,就封他為掌管火種的火正官,並賜名祝融。 黃帝命祝融掌管南方事物。祝融到南方後,就開始教導百姓如何將火運用在日常生活
Thumbnail
傳說灶神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十二月二十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
Thumbnail
正月初五是撤供及開工的日子,台語稱「隔開」,客家人稱作「出年關」。這一天要撤去所有的供品(也有到正月十五才撤供),並選擇一個吉時開張,恢復到一般的生活,也就是說春節到此結束。初五又稱「破五」,表示新年期間的諸多禁忌過了今天就可以破除掉了。 這一天大多數商店會選一吉時
Thumbnail
【永生花】 永生花其實也不能放到永遠,保存好的話大概二、三年左右,如果保存得不好,很快就沾滿灰塵了。 現代許多人會在生前辦告別式,我是不忌誨,但是臉皮薄,不好意思邀別人來,而且到時候沒人參與,面子掛不住。不過,我自己訂製遺像擺在家裡,前面放點永生花,格外有意思。 死後大概也沒人祭拜,我自己生前
忌日指的是人過世後的那一天的「紀念日」,第一個週年稱「對年」,除了準備供品祭拜外有些人會請法師誦經將功德迴向給往生者,此後每年的這一天親人都要舉行忌日拜拜,旨在緬懷已故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與敬意,台灣人稱「做忌」。 這一天,親人通常會準備豐盛的祭品,包括各式家常菜
Thumbnail
太陰娘娘為道教神仙,即為月神、俗稱太陰,而民間百姓又稱呼祂為月光娘娘、太陰星君、月姑、月光菩薩等。此外,民間也常將太陰娘娘看成嫦蛾,認為太陰娘娘是一位絕色美人,因此人人都非常喜歡並欣賞她。 道教因襲中國上古的宗教思想,將大自然中所見的一切事物予以神格化,因此對星辰的
Thumbnail
十月十五日俗稱「下元」,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和七月十五日的「中元」都是三官大帝【註一】的祭日,一般也叫做「三界公生日」。下元,乃是水官大帝的誕生祭,也就是大禹王的誕生祭。這天水官大帝來到下界,巡視人間的罪惡,所以家家戶戶都供牲醴,舉行祭典。 大禹是黃帝的後代,相傳
Thumbnail
女媧娘娘相傳是上古時代的一位女神,又稱「女媧氏」、「女希氏」或「媧皇」,是伏羲氏的妹妹,人首蛇身。 傳說在大地還沒有人類以前,就有女媧這位女神。祂覺得在這片青蔥翠綠的大地上,沒有東西可以陪伴祂實在非常寂寞,於是仿照自己的模樣,用黃土混合水創造出人類來。依此傳說,女媧
Thumbnail
太歲又稱「歲神」,亦稱「歲君」是地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統帥百神,有「年中天子」之稱。太歲神計有六十位,從甲子年的金赤至癸亥年的虞程,依六十甲子輪流當值。當值者稱「值年太歲」,民間對他有兩種「犯沖」觀念,一是年沖,一是對沖: 年沖:指生肖之年,如屬兔者逢兔年,屬羊者逢羊年,年沖值年太歲
Thumbnail
傳統的婚禮分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個過程,稱為「六禮」。台灣大致承襲中原婚禮中的「六禮」,不同的是將六禮簡化,名稱略有改變。 台灣在進行婚禮時,首先要問名,也就是議婚。議婚中最重要的就是「排八字」,也稱合八字。男女雙方經過相親,並且都滿意後,男方就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