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點慚愧,
我一直沒有太公開分享過自己的生活, 但其實,我在市場裡待了十年,主攻外匯。
這十年裡,我經歷過爆賺,也爆虧。
更精確一點——在交易的第 2、3 年我曾經靠短期操作賺進一兩百萬。

那時候我以為自己是神。
結果呢?
過沒幾天,
我就虧了 300 萬,
現實直接打臉。
一開始,我也想找「聖杯」
這場大虧讓我走上了「瘋狂補課」的旅程。
我報了課、看了無數 YouTube 影片, 學遍所有主流與冷門的交易技法:
- 壓力支撐
- FVG(Fair Value Gap)
- Wyckoff
- Price Action
- 金字塔加碼、減碼
- Grid Trading
- 自動交易、程式交易……
你聽過的,我大概都跑過一輪。
你還沒聽過的,我大概也跌過跤。
真正的突破,不在策略裡
但現在回頭看,
真正讓我改變的,不是那些技法。
而是「從不穩定 → 穩定」的心理過程。
我不是突然變聰明,也不是找到什麼「神策略」。
我只是,經過十幾年紀律與風險控制的鍛鍊, 慢慢練出了自己的心態與節奏。
交易久了我才明白,

低風險的方式也許無法讓我瞬間大賺,
但它能給我空間——
讓我可以亂丟單、錯幾筆都不怕,
反而意外地養出了「直覺交易」的能力。
練出來的直覺,是 AI 無法複製的
我現在的其中之一帳號,是去年 8 月開始操作的 BTC 交易帳戶。

成果:
- profit factor: 4.8
- 勝率:73%
- 最大回撤:0.5%
- 平均月回報:1%
- Sharpe Ratio: 0.03
- 平均每次損失:$47
- 平均每次獲利:$84
有一些交易 sense 的人應該知道這些數字代表什麼。
幾個特點很簡單:
- 只做單邊
- 沒有特定策略
- 完全靠直覺進出場
- 極低風險(幾乎感覺不到)
你如果看得懂圖表上的統計數字,
應該知道這些結果背後的含義。
這幾年我愈來愈確定一件事:
策略本身不重要,風控才是生存核心。
因為只要你能好好控風險、交易過上萬次,
真正屬於你自己的交易直覺,會自然浮現。
那不是技法、也不是邏輯分析能代替的。
大銀行的 AI 系統都無法超越這件事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
AI 早已跑進了各大投行、資管公司的交易系統裡。
這些機構擁有的是什麼?數兆美元級的資產池、二三十年的資料累積,
數千億錢砸下去,買資料,去訓練 AI。最有名的就是貝萊德

全天候監控市場的演算法,
連天氣、新聞情緒、
超市香蕉賣多少、
海船現在幾點幾分到港、
甚至你手上滑鼠移動的速度都納進模型裡。
我們憑什麼靠一套市售策略,去「鬥贏」這種級別的對手?
你有什麼特別資料是他們沒有的?
或是有什麼策略,是他們不知道的?
答案是——我們不能。
但我們能做的,是靠「風控穩住自己」,
用人類才有的直覺與智慧, 發展出一種 AI 模仿不了的操作感知。
這,才是我十幾年後真正留下來的東西。
不是技巧,也不是聖杯, 而是—
一手佛珠,一手 K 棒,在狂世界裡安穩打坐的能力。
也就是用純然的「直覺」去交易,這種直覺不依靠k線,
也不需要知道基本面,他唯一需要的是你日積月累不斷交易磨練出來的。
你打籃球時,需要整天看你球的軌跡線才能打嗎?
當然不是,籃球要投的準,只有一個方法:
『完完全全的不斷投籃,有意識地去累積投籃次數。』
只有這樣你才能用身體去培養出絕對的直覺,
也就是這樣,這種高度的私人性,沒有邏輯性,才沒有辦法被「模式」給捕捉下去,
這時候才是你超越 AI 的那一刻。
你如果也還在場上,
也許,我能幫得上你一點點。
🪷歡迎關注我的清醒筆記, 我會持續分享這條「靠直覺活下來」的交易+修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