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佩服兩種人:長期在社服界第一線撕扯、堅持開獨立書店的人。而桃園龍潭「晴耕雨讀小書院」的主理人夫妻,就是其一。

書店闆娘每年都會節錄書店生活日常隨筆,並出版成書。我感覺這就像是做公司年報,不過,是平易近人的版本啦!(可惜闆娘考慮之後就不出了)
這陣子我常在睡前閱讀幾篇,居然頗有平靜心靈之效,很有共鳴的內容(多是闆娘的讀書心得)更忍不住用便條紙做記號。節錄與梳理心得如下:
#耕耘本質的事情
“我們往往以忙碌當成藉口,以效率和績效當成目標,卻忘了當這一切表象成為過去之後,我們到底為自己及身邊的人留下了什麼?”
在NPO工作,偶爾會有「到底為了什麼而努力」的挫敗感。讀到這一篇是對我的一種提醒,既然我的初心是希望讓世界有一點點變好的可能,那我就該踏踏實實地耕耘本質的事情,不一樣的理念或做法,和我的本質無關,何必太介意呢!
#你的心就像天空
“烏雲般的想法,只是你許許多多想法的其中一個,讓它輕輕飄走就好了。”
闆娘引述該書說,規律的進行「覺察」練習就能有很大的收穫,幫助我們抵抗焦慮和憂鬱,改善記憶和注意力,並提升幸福感。我想,我重回碼字生活有一部分也是這個原因吧。
#創業或創作,是一場孤獨的戰鬥
“做這麼多看似與書無關的活動,都是為了要能持續的賣書,也因為堅守著最核心的經營理念,在各種層面就有了不同的眼光和決定。”
今年組織調整,不能再和一些身心障礙同事共事了。其實能懂得公司要堅守核心理念,才做出此決策。但我也要好好守護自己的核心,或許有一天,我會再次開啟一場孤獨的戰鬥。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我們賺錢的目標是要獲得體驗。
人生就是體驗的總和。”
其實我自己也有買這本書,初次閱讀時就很有感覺。因為原生家庭的家境不是太好,我一直處於「身邊有錢才有安全感」的狀態,日常生活和旅遊的享受一直不高。再次看到有人推薦此書,提醒我記得要留意:健康、金錢、工作、時間、家庭、朋友,都要盡可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