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難的資訊真偽查證工作

知易行難的資訊真偽查證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知易行難的資訊真偽查證工作(OpenAI, 2025)

知易行難的資訊真偽查證工作(OpenAI, 2025)


這學期在上「研究方法」課,第一單元一定會提到「實徵方法與非科學方法的差異 – 各種知識來源」,包含:

  1. 個人直覺、感官和經驗
  2. 專家和權威人士的說法
  3. 一般常識
  4. 傳統和前例

以及各種非實徵方法產生的問題,包含:過度推論(overgeneration)、選擇性觀察(selective observation)、錯誤共識(false consensus)、過早下結論(premature closure)、月暈效應(halo effect)等等。

在課堂上解釋「錯誤共識」時是這麼說的:

  1. 一種人們把自己的思考方式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傾向。
  2. 人們會假定大多數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是類似的。


然後,我問同學,在現在的社群媒體環境中,有三個字可以形容「錯誤共識」,同學們想了幾秒鐘,就回答了「同溫層」。我想我也無須多做解釋,That's all (尾音上揚)。

另一個讓我有感的是「專家和權威人士的說法」,也就是來自某個專業領域有份量或名人的觀點,我最有感的是電視上的明星廣告,例如娘家滴雞精呀,或是蘇晏霈的安美諾美白修復霜(很重要,所以粗體畫底線,哈哈)。有一陣子,我覺得郭子乾好可憐,骨頭、關節不好,又三高,這裡痛那裏也痛(雖然我也是啦,哈哈),好在吃了好多好棒棒的產品,不知道會不會肝臟腎臟出毛病。

但是信任專家(或名人)就是對他們的資歷和所接受之專業訓練的服從。我們都認為,專家的話就是準確和正確的,但是,別忘了:

  1. 專家會帶入自己的主觀想法。
  2. 不同專家對同一社會現象的解讀會有所出入。
  3. 當涉及到專家的切身利益時,專家也會歪曲事實。
  4. 當專家針對非自己的知識範圍和研究領域發表言論。


有太多的專家翻車的實例了,但,我想很多人還是視而不見,因為選擇性觀察與接受、錯誤共識是人的天性,即使自詡為資訊專家都不例外,尤其是關於政治、宗教的言論。

拿著一篇網路上很多人按讚的政治性PO文給ChatGPT分析其真實性與合理性,以下是ChatGPT回覆的部分內容:

這篇文章情緒非常強烈,屬於「政治動員型」的文宣,其主軸是鼓動民眾發動OOO,聲稱OOO。(OpenAI, 2025)

另外,ChatGPT給予的整體評價如下(OpenAI, 2025):

知易行難的資訊查證工作 (OpenAI, 2025)

知易行難的資訊查證工作 (OpenAI, 2025)

的確,我自己也會看到許多「同溫層」的PO文,甚至不免俗地去主動追尋「同溫層」PO文,對於「異溫層」的PO文則會棄之如敝屣。當然閱讀「同溫層」PO文爽則爽矣,卻近一步強化了錯誤共識;至於不看「異溫層」的PO文也不會怎麼樣,因為從前面那個範例來看就知道,經過包裝、似是而非的懶人包,不用浪費我的生命了。

所以,我只能盡量要求自己,不按讚、不分享、不訂閱、不開啟小鈴鐺、不斗內

不按讚、不分享、不訂閱、不開啟小鈴鐺、不斗內(OpenAI, 2025)

不按讚、不分享、不訂閱、不開啟小鈴鐺、不斗內(OpenAI, 2025)



參考文獻

OpenAI (2025). ChatGPT (GPT-4o)[Large multimodal model]. ​https://chatgpt.com/.



avatar-img
百世經綸的閱讀窩
9會員
4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百世經綸的閱讀窩 的其他內容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們在駕駛時變得愈加謹慎,特別是在面對現代駕駛習慣的挑戰時。許多駕駛者傾向於避免左轉和迴轉,以保護自身安全。駕駛者對於快速行駛的機車特別敏感,儘管有時需要迴轉,卻因為交通狀況而感到猶豫。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在雨天處理垃圾的人的經歷。由於清潔隊員的操作不當,導致情況尷尬,垃圾水的噴濺讓作者感到不快。透過這次經歷,作者表達了對清理日常生活中煩惱的思考,並分享了即使在困境中仍能找到一些安慰的方法。
越來越多的餐廳和早餐店開始使用掃碼點餐,但作者對此表示不滿,認為使用掃碼點餐很煩人。作者認為掃碼點餐並不能省時,並會降低店家與客人之間的親切服務感。文章中描述了一些點餐時出現的問題和困擾。
在職專班為在職人士提供學習的機會,有助於裝備自己,豐富自己的實務經驗,提升個人能力和知識水平。本文細談作者在交大圖書館與臺師大圖資所在職專班的的經歷和故事,分享了在職專班的體驗和收獲,並給予讀者一些建議。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們在駕駛時變得愈加謹慎,特別是在面對現代駕駛習慣的挑戰時。許多駕駛者傾向於避免左轉和迴轉,以保護自身安全。駕駛者對於快速行駛的機車特別敏感,儘管有時需要迴轉,卻因為交通狀況而感到猶豫。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在雨天處理垃圾的人的經歷。由於清潔隊員的操作不當,導致情況尷尬,垃圾水的噴濺讓作者感到不快。透過這次經歷,作者表達了對清理日常生活中煩惱的思考,並分享了即使在困境中仍能找到一些安慰的方法。
越來越多的餐廳和早餐店開始使用掃碼點餐,但作者對此表示不滿,認為使用掃碼點餐很煩人。作者認為掃碼點餐並不能省時,並會降低店家與客人之間的親切服務感。文章中描述了一些點餐時出現的問題和困擾。
在職專班為在職人士提供學習的機會,有助於裝備自己,豐富自己的實務經驗,提升個人能力和知識水平。本文細談作者在交大圖書館與臺師大圖資所在職專班的的經歷和故事,分享了在職專班的體驗和收獲,並給予讀者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