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中第三個登場的,是在《大航海時代2》被稱為沃爾格‧阿里的烏魯奇‧阿里(Uluç Ali),相較於前面兩位,關於他的資料較多,因此在撰寫他的傳記就相對好寫些。


1538年,烏魯奇‧阿里與其岳父卡非爾‧雷斯一同參與普雷韋扎戰役。他們翁婿二人率領船艦加入海雷丁‧巴巴羅薩的艦隊,並因此結識圖爾古特‧雷斯(Turgut Reis)。1541年,22歲的烏魯奇‧阿里加入圖爾古特‧雷斯的海盜艦隊,並在1541年對南義大利沿岸發起劫掠。1550年,烏魯奇‧阿里在馬耳他附近奪取3艘救護騎士團的槳帆船。接連的成功,使得他被喬凡尼‧安德烈‧多里亞(Giovanni Andrea Doria)指揮的13艘槳帆船盯上。他們在傑爾巴島附近將他攔下,烏魯奇‧阿里不得以拋棄他的船隻,帶著所有的戰利品從陸路逃走。
由於烏魯奇‧阿里的首領圖爾古特‧雷斯,與其前輩一樣接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收編,圖爾古特‧雷斯因此獲任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海軍上將及的黎波里貝伊。烏魯奇‧阿里隨之歸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因此有更多機會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海軍上將皮亞勒‧帕夏(Piyale Pasha)共同行動的機會,烏魯奇‧阿里的卓越能力,也因此為皮亞勒‧帕夏銘記。當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海軍於1550年奪得薩摩斯島的控制權後,皮亞勒‧帕夏便於推舉烏魯奇‧阿里出任當地長官。1560年,烏魯奇‧阿里率部前往傑爾巴島支援圖爾古特‧雷斯,協助他對抗梅迪納塞利公爵胡安‧德‧拉‧塞爾達‧席爾瓦(Juan de la Cerda y Silva)與當地反叛者的攻勢。烏魯奇‧阿里抵達傑爾巴島後,便遭到喬凡尼‧安德烈‧多里亞的封鎖,不過烏魯奇‧阿里仍舊設法脫身,並前往伊斯坦堡尋求增援。4月,烏魯奇‧阿里轉而襲擊薩丁尼亞與利古里亞海岸,試圖轉移熱那亞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伊斯坦堡方面也命皮亞勒‧帕夏率領艦隊前往傑爾巴島。烏魯奇‧阿里隨後也前來傑爾巴島會合,並與他們一同擊退基督教聯軍。由於烏魯奇‧阿里屢立戰功,因此他於1565年,晉任為亞歷山大港貝勒貝伊。
烏魯奇‧阿里成為亞歷山大港貝勒貝伊的同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為消滅據守於馬爾他島的救護騎士團,而調集重兵。烏魯奇‧阿里再次追隨圖爾古特‧雷斯與皮亞勒‧帕夏參與戰鬥。在這次的圍攻作戰中,圖爾古特‧雷斯意外戰死,於是皮亞勒‧帕夏便任命烏魯奇‧阿里繼承圖爾古特‧雷斯的的黎波里貝伊一職。烏魯奇‧阿里於是將圖爾古特‧雷斯的遺體帶回的黎波里安葬,並接管該省,不久之後烏魯奇‧阿里又獲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Suleiman I)的賞識,晉任為的黎波里帕夏。此後幾年,烏魯奇‧阿里多次對西西里島、卡拉布里亞與那不勒斯海岸發起襲擊。
1568年3月,阿爾及爾總督出缺,烏魯奇‧阿里在皮亞勒‧帕夏的舉薦下,或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蘇丹蘇丹塞利姆二世(Selim II)的任命,成為阿爾及爾貝勒貝伊。1569年10月,烏魯奇‧阿里率領部隊進擊受西班牙扶植而得以重新統治突尼斯的哈夫斯王朝蘇丹穆萊‧艾哈邁德(Moulay Ahmad)。在烏魯奇‧阿里的大軍壓境下,穆萊‧艾哈邁德自知不敵,於是便率部逃走,烏魯奇‧阿里因此成為突尼斯的統治者。

1570年7月,烏魯奇‧阿里為擴大戰果,因此率領艦隊前往伊斯坦堡,以向蘇丹索要更多的船艦與人力。途經西西里島帕薩羅角附近海域時,烏魯奇‧阿里遭到5艘馬耳他槳帆船的襲擊,烏魯奇‧阿里毫不示弱地命其艦隊還擊,並在戰鬥中擄獲4艘敵艦。受到這次勝利的影響,使烏魯奇‧阿里改變主意,先行返回阿爾及爾慶祝。1571年初,由於長年積欠薪餉,使得其部眾發起叛亂。為了安撫變兵,烏魯奇‧阿里於是下令出海,讓變兵可以通過海上劫掠,獲得他們該有的薪餉。
不久,烏魯奇‧阿里得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正在摩里亞的科隆聚集龐大的艦隊,準備向基督教聯軍發起挑戰,因此烏魯奇‧阿里便率領艦隊前往會師,並因此參與勒班陀海戰。1571年10月7日,烏魯奇‧阿里在勒班陀戰役中受命指揮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艦隊的左翼。在戰鬥中,烏魯奇‧阿里下令將其艦隊集中,直取對手喬凡尼‧安德烈‧多利亞(Giovanni Andrea Doria),並在激戰中奪得懸掛救護騎士團大旗的旗艦。雖然烏魯奇‧阿里奮戰不懈,但最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艦隊還是轉趨下風,眼見局勢已無可挽救,烏魯奇‧阿里便開始著手保存實力,在其指揮下,他所屬的船艦大致完整地撤離戰場,並在返回伊斯坦堡途中,又陸續收攏遭到打散的船隻,最終他率領87艘各式船艦抵達伊斯坦堡。戰後,烏魯奇‧阿里將戰鬥擄獲的救護騎士團大旗獻給蘇丹塞利姆二世,塞利姆二世於是授予他「克里奇(Kılıç,意思為『劍』)」的榮譽稱號,並於同年10月29日任命他為卡普丹帕夏(Kapudan Pasha)與群島貝勒貝伊,從此烏魯奇‧阿里便被稱為克里奇‧阿里‧帕夏(Kılıç Ali Pasha)。
經過勒班陀海戰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艦隊損失慘重,因此克里奇‧阿里成為卡普丹帕夏後的首要任務便是積極重建艦隊。克里奇‧阿里通過這次海戰的失敗經驗,意識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海軍火力不足的現況,因此在其主持下,大量建造以威尼斯大型槳帆船為藍本的重型船隻,並為之裝備重型火砲。經過其大力整備,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海軍很快便恢復元氣。
1572年6月,卡普丹帕夏克里奇‧阿里率領250艘槳帆船與大量小型船隻出擊,以報勒班陀失敗之仇。克里奇‧阿里發現基督教艦隊停泊於莫里亞某處海灣,克里奇‧阿里於是試圖誘出敵艦與之決戰,然而由於基督教艦隊過於謹慎,因此克里奇‧阿里始終無法將之圍困,一場惡戰也就因此無疾而終。
1573年,克里奇‧阿里對義大利海岸發起進攻。同年,由於久居伊斯坦堡,克里奇‧阿里因此將阿爾及爾的攝政權交出,由阿拉伯人艾哈邁德(Ahmed)接手。在克里奇‧阿里不在馬格里布期間,勒班陀海戰的勝利者奧地利的唐胡安(Don Juan of Austria)趁機奪取突尼斯。克里奇‧阿里為了奪回失土,於是在1574年7月,率領艦隊前往突尼斯,並於8月25日攻克港口要塞拉古萊特,隨後於9月13日收復突尼斯。

1576年,克里奇‧阿里襲擊卡拉布里亞,並於1578年鎮壓阿爾及爾的兵變。1584 年,克里奇‧阿里率領艦隊遠征克里米亞。1585年,克里奇‧阿里與駐紮在亞歷山大港的埃及艦隊一起鎮壓敘利亞與黎巴嫩的叛亂。最終克里奇‧阿里於1587年6月21日在伊斯坦堡去世。死後被安葬於由名建築師米瑪爾‧希南(Mimar Sinan)設計的克里奇‧阿里‧帕夏清真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