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看到書上說,要選有護城河的公司,要選有競爭力的公司,究竟一家公司間的競爭力好不好,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我會想到,毛利率比去年增加10%,代表每多賣一個產品,可以增加10%的利潤,也可以視為公司讓產品的附加價值增加,再貴客戶也願意買單,或是同業的競爭力不足,所以公司產品可以再賣貴一點,也有可能是規模變大之後,有更高的議價能力,可以降低原物料買進成本等等之類的。
下一層思考是,這代表即使今年營收,跟去年持平的情況下,獲利一定會比去年還要高,如果今年營收比去年還要高,那獲利會是爆發式的成長,最糟的情況,假如營收是稍微衰退的,獲利也不一定比去年差。
公司的價值從這裡開始浮現,也就是佈局建倉的機會來了,當然我們不知道公司未來的營收會不會更好,營運會不會遇到其它的困難,但至少我們已經找到一個值得投資的買進理由。
當我們找出更多的買進理由,就會對自己的投資目標,更加的有信心長期持有,在得到合理報酬的同時,也為每一筆的交易,降低了投資風險,這也是讓我們有機會獲得超額報酬的重要籌碼。
這裡只是簡單介紹一些分析的邏輯,實際上會更複雜些,但大家可以借鏡這樣的思維,來套用到自己的投資裡,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