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小企業的寒冬:川普關稅下的掙扎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無數中小企業首當其衝,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BBC的報導指出,許多企業的對美訂單停擺,工廠被迫停產,數百萬美元的貨物堆積在倉庫中,進退兩難。
來自廣交會的吶喊:訂單取消,生產停滯
廣交會是中國重要的貿易樞紐,然而,在川普政府祭出關稅後,這裡的景象卻異常冷清。廣東一家冰淇淋機製造公司的Amy表示,由於主要客戶(包括沃爾瑪)都在美國,他們已經停止生產,所有產品都積壓在倉庫裡。這種情況幾乎在每個攤位都能看到,美國買家因關稅壁壘而卻步,中國製造商的產品頓時失去競爭力。
145%關稅下的絕望:利潤歸零,生存堪憂
浙江省一家名為Sorbo Technology的驅蚊產品公司,其產品一度在美國沃爾瑪暢銷。然而,由於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的145%關稅,這些產品現在只能堆放在中國的倉庫裡。該公司負責人Lionel Xu無奈地表示,這對他們來說太難了,公司一半的產品都銷往美國,如果川普不改變心意,對他們的工廠將是「危險的事情」。
轉型求生:內銷市場與新興市場
面對困境,一些中國企業開始尋求轉型。一方面,他們試圖開拓國內市場,寄希望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和消費潛力。另一方面,他們也積極尋找新的出口市場,例如歐洲、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然而,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受到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民眾更傾向於儲蓄而非消費,內銷轉型並非易事。
中國製造的優勢:品質、技術與供應鏈
儘管面臨關稅壓力,但中國製造業的優勢依然明顯。Wired雜誌的報導指出,中國在製造業領域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熟練的勞動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許多美國企業發現,即使關稅高昂,也很難在其他國家找到能夠提供相同品質和價格的替代供應商。此外,中國工廠還能滿足小批量訂單的需求,這對於許多小型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美國企業的兩難:成本上升與消費者埋單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了中國企業,也給美國企業帶來了挑戰。由於關稅導致成本上升,美國企業不得不面臨兩難選擇:要么提高產品價格,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要么降低利潤,自行承擔關稅帶來的損失。對於那些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企業來說,尋找替代供應商並非易事,而且成本往往更高。
越南工廠的困境:轉移生產並非萬全之策
一些中國企業試圖將生產轉移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規避美國關稅。然而,南海早報報導指出,川普政府也可能對越南等國徵收關稅,這使得這些企業再次面臨不確定性。此外,許多在越南的工廠實際上由中國人所有,僱用的也是中國工程師,美國的關稅政策仍然可以影響到他們。
關稅戰的後果:全球經濟受損,沒有贏家
川普政府發起的關稅戰,最終沒有贏家。它不僅損害了中國和美國企業的利益,也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經濟學家警告說,關稅戰可能導致美國經濟衰退,並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