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時尚潮流
這幾年在市場打滾,慢慢發覺股票市場的選股策略,就好比在買衣服一樣。每年總在幾種「主流風格」之間輪替,但也會有某些風格因過季而黯淡失色,像我自己就把買股票和買衣服這兩者結合相互應用。
- 好比成長股像oversize,氣勢強但容易顯胖(波動大)
- 價值股如經典西裝,穩重卻常被嫌老派
- 主題型ETF則是聯名限量款,搶到賺到,但可能隔季就退流行
報酬=情緒價值
- 實際獲利:吊牌上的價格
- 隱藏價值:穿上它被稱讚的爽感
投資市場就像一場永不落幕的時裝秀,每個人都戴著屬於自己的個性標籤在走台步。那些嗅覺靈敏的趨勢玩家,總是搶先掌握最新行情走在時尚最前線,一出門就是全場目光的焦點。他們的投資組合就像坐在時裝週前排的名人嘉賓,永遠風光亮眼、吸引目光。但這種光鮮背後,需要付出極高的專注力和承受風險的能力——就像穿著十公分高跟鞋走秀,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個四腳朝天。
也有「專精單一風格」的投資人,更像時尚圈裡的經典派。平常或許默默無聞,但當市場風向開始轉向價值投資或高股息策略時,那種「這一套我早就駕輕就熟」的自信與從容,反而更能贏得真正的認同。這就像衣櫃裡那件保養得宜的復古皮衣,等潮流兜兜轉轉又回來時,它散發的不是一件新衣的刻意,而是歲月沉澱出的獨特光澤。最有趣的是,市場總會給每一種風格輪流上台表演的機會。快節奏的投資人能在題材輪動中迅速收割獲利,穩紮穩打的經典型則會在景氣循環回歸時發光發熱。重點不在於誰比較厲害,而是你能不能清楚認識自己,到底是能撐得起鉚釘皮褲的搖滾咖,還是更適合牛津襯衫的文青派。
畢竟,穿上一套不適合自己的高調行頭出門,最難受的,終究還是自己。
投資就像穿搭,與其勉強追逐流行,不如找到適合我自己的風格。
那麼時尚小白的我,該怎麼兼具這兩種報酬。對我這種時尚敏銳度零分的人來說,預測明年流行什麼實在太難,買當季新款又覺得貴得心疼,但整天只穿素T又覺得人生無趣。
我的懶人「衣櫥投資法」
- 核心配置 = 安全牌基本款
好的素T永不退流行,投資上的「不敗單品」:
像市值型ETF(像是台灣50、S&P 500)就像一件剪裁好、材質不錯、穿出門不丟臉的白T。
定存股/金融股:平穩配息,雖然不會讓你在人群中爆紅,但默默為你累積現金流,還有小確幸的股東紀念品。
這部分佔比 80%,作為我的投資主軸,就像衣櫥裡的黑白灰。
- 衛星配置 = 留額度追流行
「拿20%資金玩當紅題材,滿足手癢又不傷本金。」
這就像每季入手一件時下流行單品,玩得開心又不會爆預算。
小比例操作,重點不是要「賺翻」,而是訓練自己的市場敏感度,讓投資生活不無聊。設定停利停損,避免變成「爆買爆虧」的慘案。
- 定期整理 = 投資版的斷捨離
每年或每半年檢視一次投資組合,刪除績效太差、基本面轉壞的股票,就像把已經起毛球的毛衣丟掉。重點是「理性」而非「情緒化」,該換季時就換,該留的經典款就留。
「穿起來不合身的衣服,不是你變了,是它不適合你了。」
沒有絕對好的策略,只有適不適合你的市場階段
投資生活,簡單就很美
投資不必全靠天份,像整理衣櫥一樣,有系統、有步驟、有留有捨,就能打造出一個兼顧風格與實用性的財富組合。
看到別人穿爆款就想跟風?
先想想衣櫃裡那些吊牌還沒拆的失敗品。
某檔股票「看起來很美」?
先問問自己「這適合我的風險身材嗎?」
「投資跟買衣服一樣,最貴的不是吊牌上單價,是你每次的衝動購物後的後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