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葉榕果實
山風裹著草木香撲在臉上時,我忽然覺得,在城市喧囂與快節奏生活的裹挾下,人真該多往山裡走走。如今大夥兒活得都像繃緊的弦,久坐帶來的頸椎疼痛成了許多人的困擾、熬夜後心悸的毛病比比皆是。
前陣子聽人說,聽聞有外國朋友調侃說:「中國人工作不是為生活,是為保命!」這話尖銳刺耳,細細思量,卻又無比真實地反映了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或許正因如此,越來越多人開始琢磨養生──少油少鹽的餐點、晨跑夜跑的打卡,都成了新潮流。但對我而言,最好的養生不在健身房,而是在山野間。這不,上週爬野山時的一場偶遇,又讓我對「健康」二字有了更深刻的領悟。那天,我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一處近乎垂直的岩壁攔住去路。正打算繞道,眼角余光不經意間瞥見幾簇濃綠——定睛一看峭壁裂縫中竟斜生著一棵小樹。碎石嶙峋間,它的根鬚猶如鷹爪一般,牢牢地摳進狹窄的岩縫之中,主幹不過嬰兒手腕粗細,卻倔強地朝虛空探出枝椏。我趕緊摸出相機,將鏡頭拉近,仔細觀察:卵形葉片邊緣泛著淡紅,葉脈如同老人手背的青筋凸起;枝頭點綴著一顆顆拇指大小的果子,果子已經由綠色慢慢變成了紅色,而表皮密密麻麻地佈滿了斑點,平了幾分可愛,還添綴著俏皮的「小肚臍」。從果實的外觀可以確認是變葉榕啊!紅紅的熟透了的果子就想知道它能不能吃,什麼味道?
我試吃了幾顆後,知道它為什麼成不了大家喜歡吃的野果子了,味道嘛,就是非常甜那一種。此果子無毒,若是遇上可摘幾顆嚐嚐。
「怪事!」我忍不住嘀咕。印像中,變葉榕是桑科榕屬常綠小灌木,喜生長在低海拔的山地,而且傍著溪流生長,只有在幽暗的林下才是它們理想的生長環境。眼前這株卻像個苦行僧,孤獨地守著寸草不生的岩壁,僅僅依靠著裂縫裡那一點點微薄的土壤頑強地存活。葉片比尋常變葉榕小了一圈,泛著營養不良的蠟黃,但每片都支棱著,彷彿在與烈日較勁。忽然想起老輩常說的「石縫裡的樹最養人」──原來這看似脆弱的生命,早把堅韌煉成了藥性。
下山的路上,我迫不及待用手機查閱關於變葉榕的資料。原來,變葉榕的枝幹纖維可以用來織成人造棉,具有實用價值。青果切片曬乾後,便是一味能夠祛風濕的良藥。更讓我感到新奇的是,它春末結的果竟比桃李還早,難怪古人拿它治「春困秋乏」。
此刻忽然理解了中醫所說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長在潮濕處的變葉榕能除濕,岩壁上熬出來的偏偏專攻跌打損傷。這不正像咱們爬山?越是氣喘吁籲地對抗地心引力,越能激發我們身體裡潛藏的元氣。
如今,每次繫緊登山鞋準備踏上新的登山之旅時,總想起那株峭壁上的變葉榕。它用自己的生命歷程告訴我:養生不一定要依賴名貴的補充品。有時,把自己融入山風之中,讓眼睛裝下草木的智慧,便是最好的藥引子。當你了解到岩石縫裡的一棵樹都有著止痛催乳等神奇功效時,你自然就會明白,山野從來都不會辜負那些心懷敬畏、仰望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