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youtube.com/watch?v=KpOtuoHL45Y......
李斯特曾經寫過三首題為愛之夢的鋼琴曲,其中以第三首最為著名此曲原為聲樂曲,一八四五年根據德國詩人弗雷利格拉特(Freiligrath)的情詩《能愛就愛吧!》所寫,詩的大意如下:
我的愛之夢 將綿延直到永遠 雖然我倆分離
我的愛之夢 我知仍然綿延 雖然物換星移
在沉寂的深夜裏 聽妳奇妙的心聲 到黎明始知妳己遠去
我的愛之夢 如同妳把把我擁抱 充滿柔情蜜意
夜夜月下 願幸福充盈 愛情之夢 何其歡欣
這詩句在當時膾炙人口,以流暢的文辭表達人生真摯的愛情。李斯特就將她譜成優美的旋律,後來又以單純的旋律加上複雜的和聲改編成富有浪漫情趣的鋼琴曲,這首如夢如詩的樂曲,百年來一直為人讚賞,也是演奏會中最常聽到的美妙的樂曲。
此曲是單純的三段體,迷人的主旋律不疾不徐的帶出,引人深深的陶醉在柔情蜜意的愛之夢裏,中段經由李斯特獨特的過門樂段又回到了主題,整首曲子編織著純情戀人的憧憬,隨著旋律的進行,讓我們可以拋除塵世間的煩憂,回到美麗而純真的伊甸園中。
李斯特曾在鋼琴上改編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許多作曲家的交響音樂、歌劇、歌曲等作品,這些鋼琴改編曲既不是那種賞心悅目的沙龍音樂,也不是追求表面效果的炫技曲,而是真正具有藝術價值的鋼琴音樂。他為自己的歌曲所寫的鋼琴改編曲中,最著名的要算《洛雷萊》和三首《愛之夢》。其中最為出色的是第三首根據《愛吧》改編的《愛之夢》,以至於在今天,人們只知道有這首鋼琴改編曲,而對原來的歌曲卻一無所知。
1850年,李斯特將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編成三首抒情鋼琴曲,題作《愛之夢》。其中以第三首最為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愛之夢》,指的就是這首樂曲,又被稱作「李斯特的三首夜曲」。
整個音樂運用a-b-a-b-a型的「二重三段式」寫成。音樂一開始,那出現在內聲部深情而婉轉的旋律就深深地打動著聽眾。這段旋律,伴以清朗雅麗的分散和弦,猶如一首無詞歌。從第一個再現部起,旋律移到高音區,分散和弦增加為兩層,調性色彩的變化也顯得更為頻繁。隨著情緒的增長,音樂漸漸達到高潮。最後,通過調性的循環,音樂又回到開始時的那種抒情境界。那豐滿的和聲,優美如歌的旋律,都使這首鋼琴小品成為一支令人難忘的「情歌」。
樂曲的歌詞是由德國詩人弗萊裡格拉特所寫,名為《盡情地愛》。 李斯特根據這首詩創作樂曲,他沒有局限於歌詞提供的內容。因為,原詩的情調低沉,表現生離死別的傷感情緒;而李斯特鋼琴曲的形象卻煥發著充沛的熱情。以後,鋼琴曲《愛之夢》又被改編為管絃樂曲以及小提琴或長笛的獨奏曲目。
《愛之夢》引用原歌曲的旋律,首先出現一段輕聲吟唱、情意綿綿的旋律,這就是樂曲甜美的愛情主題,其中含有愛的柔情和愉悅。樂曲中段伴隨著情緒的不斷高漲,難以抑制的愛的熱情終於爆發出來,原來含情脈脈的內心獨白,發展成大膽而熾熱的愛情傾訴,散發著火一般熱情。樂曲進入高潮,表達了對純真愛情執著的追求。尾聲部分重複愛的主題,在夢一般美麗的感覺中,戀戀不捨地結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