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參與一個公部門教學專案,結識一群年輕的資訊背景夥伴,聊天中發現一位聰穎又安靜如鄰家弟弟的同事也愛吉他,正練習Finger Style。
但他說的吉他,我聽得好陌生,他分享幾位彈指大師,我一位都沒聽過,直到他繼續聊到〈山丘〉,『我記得,李宗盛!』
同事聽我愛吉他,又分享我一個Finger Style講座訊息..「在天母李吉他有一場免費講座...」『我知道這場,但下班過去太趕怕來不及還沒報名』,得知多一個夥伴陪同趕場,當然要去!
記得那天我們到「李吉他」時,講座已開始,前半場由潘世程老師講授主持,後半場有老闆李宗盛(小李大哥)蒞臨加入,分享創作山丘的心路歷程,及如何割捨對吉他的既有認知,「砍掉重練」Finger Style,說著說著現場示範彈唱...。
看著小李大哥,那是電視重播電影《最想念的季節》裡的畢寶亮;還有那個有點搞笑的廣告配樂裡,與一位漂亮姊姊合唱〈結束〉;至於那首令人喜愛的〈開場白〉與《生命中的精靈》整張專輯歌曲,竟是我上班好多年後才記得要補買回來的復刻版CD。
講座散場時,我帶著準備的CD,為不打擾,託服務人員幫忙邀請小李大哥簽名。
「怎麼稱呼妳呢?」大哥從陽台進來,向同仁那裡找來一隻簽字筆,提著筆的他像手握雕刻刀一般,慎重地一筆一刀慢慢刻著的字跡...,那是我第一回看人這樣在紙上刻字。我記得曾看過大哥早期樂譜草稿,上頭也是這樣直梗梗地刻刻畫畫。不知在場有多少年輕人聽過專輯裡這些歌曲?他們家裡還有這張專輯卡帶?或復刻版CD?
哎呀~『我的名字沒有草字頭ㄝ...』
寫錯名字這一幕有點美中不足,但幫我記憶了這刻,也讓對我而言稍嫌尷尬的簽名場面多了笑聲緩和。
這些年,追蹤大哥的音樂作品與消息,憑聽覺記憶喜好的音樂,縱使沒擁有實體音樂,仍記得鍾愛的旋律且深刻,然後好多年後想起這些歌曲。若要我海選出心中的一首「李宗盛」,那會是這首〈我是真的愛你〉.. 原唱張信哲,收錄於1993年出版專輯《心事》。
簡單的旋律,好適合鋼琴,手指篤定敲擊出11個單音,像整個空間回饋給了共鳴。從我認識這首歌曲開始,也成為我認識一架鋼琴的試琴曲。
小時候附近鄰居阿姨的小孩學琴,母親間接認識了鋼琴老師教我彈琴。當時家裡沒能買琴供我練習,老師熱心請開設幼稚園的朋友借我時段入園練琴;偶爾我也會到家附近的鋼琴教室買練琴時數練習。但沒多久,小五的我跟鄰居小孩爬牆,爬進街口的教會,雙腳踩著紅色柵欄門上橫桿,只要踏兩步就能穿過欄杆高處往下跳(現在想來還挺危險)。他們在前庭玩,我朝教會落地玻璃門走去,那是我熟悉的幼稚園教會,厚重的門沒上鎖,可以由中間細縫處往兩邊推開,順著走道上舞台,拉開琴椅,掀開琴蓋,彈琴。
專心彈琴的我,不久身旁出現一位大叔,是教會的牧師!
「小妹妹,以後要彈琴,來教會後院找我拿鑰匙,別再爬牆進來了。」
牧師不忘拿幾本教會詩歌樂譜給我,要我有空也按譜彈...。記不得自己後來再回教會練了幾次琴,但我記得在教會後院,對著鐵門大喊『施牧師~,借鑰匙』。施牧師親切的面容與寬容的聲音,在我不自覺犯了錯,或遇上生活挫折與低潮,時常會想念琴音的溫暖,以及在那空無一人教堂裡,敲擊琴音的響聲,與共鳴。
因升學考試擱下了古典鋼琴樂譜練習曲,感謝鋼琴老師在我結束學琴的最後幾堂課,教了我幾首流行歌曲和弦。單憑這些基礎指法記憶,往後見到鋼琴,只要時間允許,能忘我彈上幾小時,像要把記得的樂音,全數從記憶中打撈播放。
記憶中許多小李大哥的作品,如電影情節對話一般的詞曲,聽男女主角深掘內心,閱讀與剖析自己在情愛中迷惘、盲目、無法抗拒種種糾結心緒。聽者如我,跟隨音符在心上溫習這些對白,隨旋律一起,感受那不減的溫度,撿拾休止符之間的熟悉氣息;曲折與顛簸,等候與凝望,穿過晴朗,躲過陰霾,一路攀爬直到山丘。
那天與快十年沒見的同學聚會,我們相互梳理著彼此過去...,她說「過去太重,我們無法背負所有包袱前行」『是該輕量化!』我笑瞇眼説懂。「捨下」需付出的代價,是面對我們想像的恐懼,甚或即將迎來無法預期的後果;這一切,又因珍惜當下的擁有,樂觀地放大那「捨」,那「失去」的價值,與另一種獲得。
再不捨,還是捨了...,捨與得的意象,在難得的過堂用齋體驗中,我觀察與體會 --靜心|教師生命成長營(下) - 過堂用齋-- 在餘韻中安靜地感受,有愛與美。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 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
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 看世事無常 看滄桑變化
那些為愛所付出的代價 是永遠都難忘的啊
所有真心的 癡心的話 永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他
.. 🎧 〈愛的代價〉詞曲 李宗盛 / 編曲 李正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