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我開始了在法院當約聘人員的日子。
我被安排在刑事庭,一個禮拜有三天要當通譯(輪值法庭),其餘的時間則是當錄事,寄發傳票或是判決。
輪值法庭的時間是固定的,所以在特定的日期,會遇到公訴檢察官來開庭。
每個檢察官對被告(或被告律師)的態度都不太一樣,有氣勢凌人威嚇被告的、有冷若冰霜面無表情的、也有死氣沉沉像在念稿的、還有根本從頭到尾都只看卷不抬頭看被告一眼的…
公訴檢察官負責交互詰問,在法庭上和對造律師交鋒。
開庭結束,法官就會立即從暗門離開,檢察官會開始收拾卷宗,此時通譯也在做一些關燈、關冷氣等的工作,通常我不會跟檢察官交談—但有個檢察官讓我印象深刻。
他很特別,相較於其他檢察官,他對被告非常的溫和有禮貌,態度也很好。
無論被告的態度如何不配合、甚至是囂張,他都不會動怒,講話還是一樣平穩、沒有急躁感,也不會想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交互詰問時間越長,通常檢察官面對被告越容易失去耐性,從語氣和神情中都可以感覺得出來,只有他不一樣。
無論詰問時間多長,他都還是可以保持禮貌、從未顯示任何不耐,總是不疾不徐的提問,毫不馬虎,對被告的眼神始終保持著尊重,有他在的庭,就有種安心的感覺。
因為真的太欣賞他,後來在一次開庭結束,等法官都離開,我第一次鼓起勇氣主動「搭訕」了那位檢察官。
「嗨,檢座你好」
他抬頭看我,馬上露出溫暖笑容,很友善的回應我:「你好」。
「你對當事人的態度真好,這很難得」我逮到機會趕快說出心裡話。
「有嗎?」他笑了。
「是真的,感覺你的脾氣很好。」
「呵呵,哎,你是新來的通譯嗎?」
「對」
「法院工作還習慣吧?」
「還可以」
這時候他已經把卷宗綁好了,但還沒要離開的意思。
「你是法律系的嗎?」他問我。 「對」
「現在是正職的嗎?」 「不是」
「沒有想要考國考嗎?」
「可是考試很難耶…..」
「考試,其實是有技巧…」他笑著說。
「司法官考試是難度最高的考試,你一定是名校畢業的吧」我問
「我是OO大學的」 他說出了一所私立大學的名字。(我很驚訝,因為他說出的學校比我母校的排名還要後面...)
「哇!...你好厲害喔…..」
「我以前也是考了好幾年都沒上,但後來抓到考試技巧後,考試就很順了」
他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想知道,通過難度最高等級考試的他,所謂的「考試技巧」到底是什麼?
不過檢察官日理萬機,而且開完一上午的庭,應該已經很累了吧?(而且中午還要吃飯)
我實在不敢佔用他太多時間(雖然他人很好),所以我都是在每次開庭結束後,利用他在綁卷的短短幾分鐘,問他一兩個問題,等他離開後,我就趕快記在筆記本上。
我一點一滴的紀錄下這些話。
下班回家後,我將這些話反覆的研讀,體會。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很清楚。
他是這麼跟我說的:
「剛開始準備國考的時候,都覺得我要把每科的架構全部都搞懂,每個法條、實務見解都要看懂,我原本以為這是準備考試該做的事。」
「但我發現不管花了多少時間讀書、整理筆記,都還是考不上。」
「不管你讀了多少書,只要你在考場上寫不出來,就等於沒讀書。」
「只要在考場上寫不好,全部的努力都白費了」
「後來我就直接從考古題下手,開始一題一題開始練」
「只有「看懂」不夠,必須把腦中的東西「輸出」才重要。」
「看完一題題目和擬答,把書蓋起來,在腦中回想一次」
「回想不是「大概知道」就好,而是在腦中重新寫一次擬答」
「法律有三段論法,每一段都在腦中回想、播放」
「如果卡住了,就再重看一次,然後闔上書,重新再回想一次」
「不停在腦中重述,就是在--鍛鍊解題的能力」
「如果前一天看了五題,第二天開始讀書就要先把這五題先回想過一次。」
「第二天讀了五題,第三天就要先回想第一天、第二天的」。
「法條、條號、實務見解,解題過程,用大腦回想還記得多少。」
「若昨天的五題都能順順的回想八九成的內容,再往下看新的題目」
「如果做不到,或是忘記了,寧可不進行新的進度,也要重新複習」
「準備考試不要一直趕進度,而是要鞏固已經練習過的考題,尤其是重複出題過的,一定要練熟」
「練到一看到題目,就可以毫不猶豫解出來的程度」
-----------------------------
可能我還問了一些很傻的問題,但大致上他表達的重點就是這些。
他強調「輸出」和「複習」是準備考試最重要的兩件事。
雖然我對當公務員和法律一點興趣也沒有,但是對「這個方法是否有效」很有興趣。
這樣練習,真的就可以考上國家考試了嗎?我躍躍欲試。
只是…要準備考試的話,我現在的工作怎麼辦?
現在薪水滿穩定也滿適應了,不知道要準備多久時間才能考上?
我該辭掉現在的工作嗎?如果沒考上怎麼辦?
放棄工作真的是正確的選擇嗎?
天啊,人生的煩惱怎麼那麼多啊 ?
我決定下禮拜再去問他。 (下篇分享我如何開啟痛苦又充實的國考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