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C機構設計爸版權所有 ©️ **
IC卡(智慧卡)與MSR卡(磁條卡)是我們日常接觸的主要卡片,我們先來看看它們主要的差異有哪些:
一、技術原理對比
項目 IC卡 MSR卡
資料載體 內嵌微處理器晶片(支援接觸式/非接觸式) 磁條(磁性材料塗層)
讀寫方式 需電路接觸或近場通訊(NFC) 磁頭滑刷讀取
儲存容量 最高可達 512KB(支援分區加密) 僅約 1.2KB(3磁道總和)
國際標準 ISO/IEC 7816、EMV® 3.0 ISO/IEC 7811、ISO 7813
二、安全性差異
風險類型 IC卡防護機制 MSR卡弱點
複製偽造 晶片動態加密(如RSA 2048位元簽章) 磁條資料靜態儲存
每筆交易生成唯一驗證碼 可被「側錄器」完整複製
實體破壞 晶片具自毀電路設計 磁條刮損即失效
偵測到非法侵入時自動熔斷 無法抵抗強磁場(> 400 Oe)
交易驗證 支援雙因子認證(如指紋+PIN碼) 僅依賴磁條靜態資料
符合FIDO2安全框架 易遭「重放攻擊」(Replay Attack)
三、產業應用場景
領域 IC卡優勢案例 MSR卡殘存應用
金融支付 全球EMV遷移強制使用 少數地區舊型POS機
支援Apple Pay/Google Wallet整合 (如美國部分加油站系統)
身分識別 臺灣健保卡、eID晶片 傳統飯店門鎖卡
儲存生物特徵與醫療紀錄 (因成本考量仍普遍使用)
交通票證 悠遊卡/一卡通非接觸支付 已全面淘汰(2018年後全球地鐵系統停用磁條票卡)
支援小額儲值與定期票功能
四、成本與維護比較
指標 IC卡 MSR卡
單卡成本 約新臺幣25-80元 新臺幣3-8元
(依晶片等級與容量)
讀取設備 需支援ISO 14443協定 通用磁條讀卡機
(單機成本約新臺幣6,000元起) (單機成本新臺幣800元內)
系統升級 需配合EMV標準定期更新加密金鑰 無需升級(靜態資料格式固定)
五、未來發展趨勢
IC卡技術革新:
▶ 2026年將導入 量子抗性加密演算法(NIST標準)
▶ 非接觸式讀取距離擴增至 10公分(現行為4公分)
MSR卡淘汰時程:
▶ 歐盟已立法2027年全面禁用磁條卡
▶ 亞太地區(含臺灣)預計2030年完成退場
雖然MSR即將在未來的幾年被phased out,如果需要考一些設計規範,各位還是可以找出ISO文件來參考,ISO 7810、ISO 7811 (ISO 7811-1 ~ ISO 7811-9),至於ISO 7810 與 ISO 7811 主要差異,有以下幾點:
一、規範定位差異
標準編號 主控領域 技術影響層面
ISO 7810 實體卡片製造標準 決定卡片物理結構與機械耐久性
ISO 7811 磁條數據儲存標準 規範金融交易機具讀寫相容性
二、技術參數對照表
項目 ISO 7810 要求 (2020版) ISO 7811-7 要求 (2024修訂版)
尺寸公差 ±0.08mm (ID-1格式) 磁條位置容差 ±0.5mm
耐彎折測試 1萬次動態彎折無裂痕 磁條信號衰減 ≤3dB
溫度耐受範圍 -35°C ~ +70°C 循環測試 磁條抗磁場干擾 ≥50 Oe
數據密度 不適用 第2磁道 ≥210 bpi
三、產業應用實例
1. 銀行卡生產
ISO 7810:管控晶片卡厚度
ISO 7811:確保ATM機能正確讀取磁條有效期
2. 身份證防偽
ISO 7810:規定卡體螢光反應檢測點
ISO 7811:加密磁條區段防竄改
參考文獻: 網路、ISO文件
報名線上一對一線上課程 或 私訊報名
https://calendly.com/tomdaddydesign/course-lin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daddydesign
IG:
https://instagram.com/tomdaddydesign/
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tomdaddy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