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的中定訣
作者:老衲
看過《流與離之島》的都知道,朱四爺爺傳老衲的太極拳,那是能用的太極拳法,不是甚麼公園裏拿來健身的太極操;先前寫過「亂環」、「陰陽」與「虛實」三訣,那對應的是太極十三勢中的前八勢「蓬捋擠按採裂走靠」,這回來講講「中定訣」,中定訣對應的,則是十三勢中的後五勢「進退顧盼定」。
這後五勢進退顧盼定,很多人理解為步法,認為只是講前進後退、側閃邊繞與站定不動這幾種身法步法,不過當年朱四爺爺教老衲時,並不是這麼傳的,今天就來詳細講講這中定訣與進退顧盼定的練法。
四爺爺的教法,認為這「中定」,其實是「中釘」, 又叫做「空中掛點」,四爺爺的太極,定的不是「身體」,而是一個空中的「點」,蓋因若定(釘)的是「身」,那個閃轉必定不靈,或者說沒有「捨己」而從人,四爺爺說,太極拳譜既然說捨己從人,那這個中定,又怎麼能定在自己身上?自己身上的東西,都應該要「捨去」才對,才符合太極拳經的描述。
因此,四爺爺在練這個中定訣時,是把手掛在空中的一個虛點上,這個虛點不動,讓身體進行:進、退、顧(向左)、盼(向右)的練習。
也就是說,一般人向前走的時候,都是身子推著手走,可是若你按這中定訣來練,反而是手掛空中的點不動,身子自然向手吸引過去;反之,一般人在退後的時候,都是身子拉著手往後,而按這中定訣來練時,手掛在一點不動,而身子與手互斥,漸後而漸遠。
左顧右盼的練習則更深入一些,原則上也是手掛空中不動,身子或左或右地,做一個反向力,有些像「刀背藏身」的味道,或許可稱之為「手後藏身」。
太極功深的朋友應該想到,這空中掛點的位置,在對打實作的時候,就是與對手的接觸點,如果經過中定訣的身手互逆訓練,則定位點不是釘在自身,而是釘、掛、吊、拽在對手身上,如此才能實踐太極拳譜中的「捨己從人」,方能得機得勢。
其實中定是一個活的概念,「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這兩句已經說的很明白,不是自己定著,而是把座標軸定位在對方身上,看對方怎麼來,我就順著他來;當然要把座標軸定位在對方身上的話,得先練習雙人的接觸點不動,而我身子隨著那接觸點順勢而動,這才是活的中定,也符合此前說的,四爺爺中定身法訣中的練習方式。
這種定住接觸點的做法,很奇特,老衲以為是內外家的差別,外家拳會把這個接觸點給撥開,結果越撥對方的攻勢越多,所謂的內家拳應該是守住這個接觸點不動,從這個接觸點上見力生力,化力打力,才是正辦。
發現了嗎?所謂的「守中」,守的也不是虛領頂勁的百會會陰一條線,而守的是雙人搭點掛點的那一點中,那點中,或許也可以稱為座標軸中X軸與Y軸交會的原點。
守中、用中,用的都是這點中。
四爺爺說過一個比喻,他說縴夫拉船很吃力,可是若你坐在船上,還會吃力嗎?你要學縴夫,還是船客?
當年四爺爺的話說到這裏便打住了,俺老衲現在幫他多解釋一句:縴夫就是以自己為中心點來拉船,所以吃力,而船客是以船為中心點,將自己釘、掛、攤在船上,隨船起伏,任浪洶湧,所以輕輕鬆鬆。
練「中定」前,先練「中釘」,能在空中「釘」住對手,才能「定」住對手,這就是空中掛點的太極打法,實戰最難克服的東西是對方跑來跑去,能在空中定(敵人的)身,實戰的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很多人說,老衲你就講你的心意六合拳就好,其他的拳法別講,哎,這些人真沒聽過「天下武學是一家」?拳練通的人就知道,拳派雖殊,理則一也,真正的道理哪有分甚麼南拳北拳?美女就是美女,難道也分派別?
不過,老衲一片赤心分享所知,動到別人蛋糕,背後插滿暗箭,也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內,無所謂,看倌們耐心聽老衲,一本一本寫,慢慢講下去。
#與藝術家討論水滸這本的書封插畫風格
#開心也感謝瘋狂傑森願意合作幫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