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讀者的話
昌平君,一個被史書幾乎遺忘的人。
我想把這部作品,寫給他——
他是末日之際試圖力挽狂瀾的英雄,即使最終沒能成功,他仍不該被後人們遺忘。
在母國即將滅亡之際,他選擇了以自己的生命去守護故土,用背叛換取最後的忠誠。
因此,便有了這部作品。
我希望透過歷史故事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這位神秘的人物,了解他的生平事蹟,以及那顆在亂世中掙扎又堅定的心靈。
希望你們會喜歡,也希望,千年後仍有人記得——
那個孤身而起,卻寧死不屈的昌平君。
前傳:末日孤星
昌平君(西元前271年~前223年),羋姓熊氏,名不詳,後人有的叫他啟。生在戰國末年的秦國,父親是楚考烈王,母親是秦昭襄王的女兒。血統高貴,命運坎坷,從一出生就註定要在亂世中掙扎。
他還小的時候,父親在秦國當人質,後來逃回楚國登基為王,卻把年幼的昌平君和寡母留在秦國。孤兒寡母寄人籬下,在冷清的宮廷裡過著孤單的生活,早早明白,哪怕出身再尊貴,也敵不過時局的冷酷。
後來,昌平君由華陽太后收養。在太后的安排下,他勤奮學習文武之道,心中一直懷抱著振興家國的志向,希望有朝一日能憑自己的力量改變這亂世。
長大後,昌平君平定了嫪毐之亂,因功受封為秦國丞相。他和年少的秦王政既是至親,也是舊日玩伴,曾一同憧憬過天下太平的日子。十多年來,他盡心盡力輔佐秦王政,讓秦國軍備充足、民生安定,國力蒸蒸日上。
然而,強大的秦國讓其他六國喘不過氣。昌平君被派去陳郢安撫楚地,他親眼目睹秦軍對楚人施以殘暴手段,百姓血流成河。血脈親情與丞相職責,在他心中激烈拉扯。當秦王政最終下令要徹底滅掉楚國時,昌平君終於做出選擇——他起兵反秦,要用自己僅剩的一切來守護故國。
最初,義軍連連得勝,楚地百姓也重新燃起了希望。但秦楚兩國的實力懸殊,終究無力改變結局。廣陵一戰,秦將王翦大破楚軍,昌平君戰死,項燕也自刎殉國。從此,整個楚國完全被秦國吞併。
昌平君的叛變讓秦王政悲憤不已,怒火中燒,下令焚毀所有有關昌平君的記錄,想要讓世人徹底忘掉他。
但歷史不曾真正抹去忠義之人。在楚人的心中,昌平君以自己的生命點燃了最後的荊楚之光。他的死沒有讓楚人的精神消亡,反而在百姓心底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直到千年之後,還有人低聲傳唱:
「楚雖亡,魂未滅;
平君死,志猶存。」
文末小互動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歷史故事,也想繼續了解昌平君的生平和心路歷程,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感想!
每一個喜歡,都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下一篇將從昌平君的童年展開,他在秦宮孤寂歲月裡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