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像一下💭當全球領袖齊聚一堂,討論如何拯救地球——這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會議,而是一場決定未來的氣候高峰會❗️每年,COP 會議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和決策者,為了確保我們的地球在未來能夠健康繁榮✨這場會議到底能帶來哪些改變?他們又做了什麼決策?讓我們一起揭開背後的故事,探索人類如何改變我們的環境命運♻️
作者|可邦
編輯|楊采縈製圖|乙酸
—

你知道什麼是 COP 嗎?COP 其實是「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的縮寫,每一個國際公約都會有自己的 COP。最有名的就是針對氣候變遷問題成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的 COP。這個會議通常在每年的 11-12 月舉行,從 1995 年第一次召開以來,到 2024 年已經舉辦了 29 次,也就是大家熟悉的 COP29 了。去年的 COP29 在亞塞拜然舉行,因為每次都有各國領袖出席,所以也有人直接叫它「氣候高峰會」。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那 COP 跟另一個常見的名詞 IPCC 是什麼關係呢?IPCC 是「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主要工作是整理全球最新的氣候科學研究成果,提供給 COP 參考。很多時候,COP 的決策都會依據 IPCC 的科學報告,比如 2018 年,IPCC 提出了 1.5°C 特別報告,成為巴黎協定下各國訂定減碳目標的重要依據。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的主要目標是希望能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避免人類活動對氣候造成太大干擾,同時也兼顧糧食生產和經濟發展。這個公約是在 1992 年通過的,並在 1994 年正式生效。回顧歷史,1997 年的 COP3 通過了著名的「京都議定書」,開始推動減碳行動;2007 年的 COP13 制定了「峇里島路線圖」,而2015年 COP21 時,全球達成了重要的「巴黎協定」,承諾要將全球暖化控制在 2°C 以下,最好是1.5°C 以內。

近幾年,COP 會議的主題一直在進化。2021 年的 COP26,大家達成了「格拉斯哥氣候盟約」,首次把減少燃煤和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寫進國際協議裡。2022 年的 COP27,設立了「損失與損害基金」,協助受氣候變遷重創的國家。到了2023 年,COP28 又更進一步,達成以「公正、有序」的方式,逐步遠離化石燃料的共識,目標是在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

如果真的有機會親自去 COP 現場,會發現場地被分成「藍區」和「綠區」。藍區是比較正式的場地,像是各國代表、觀察員和媒體才可以進去的地方,所有正式的談判、討論和展覽都在那裡。而綠區就比較自由,一般的參加者,包括企業、民間團體、甚至青年團體、原住民團體都能進去,促進更多政府與民間的對話。

至於 COP29,把焦點放在「氣候金融」上。其實早在 2009 年,各國就承諾每年要提供發展中國家 1000 億美元的氣候資金,但這個目標很難達成。COP29 將重新設定一個新的、更具規模的資金目標,也就是「新的氣候金融集體量化目標(NCQG)」。除了金額以外,誰要出錢、怎麼管理這些錢、怎麼確保資金真的用在減緩氣候變遷或幫助脆弱國家上,都是大家要激烈討論的。
除此之外,COP29 還有幾個重點。像是要處理全球碳市場的規則,確保碳交易可以真正減少排放,而不是讓污染國家用錢買到合法排放的「藉口」。各國也必須更新自己的「國家自定貢獻」(NDCs),設定 2030 年和 2035 年更嚴格的減碳目標,因為按照現在的進度,全球離巴黎協定的目標還很遠。

另外,「調適」也是重要議題。簡單來說,就是各國要想辦法適應已經發生的氣候變遷,比如建更耐洪水的城市、幫助農業抵抗乾旱。但目前每年需要的調適資金高達 2000 億到 4000 億美元,資金缺口很大,所以 COP29 也會努力推動更多資金和技術援助,讓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國家能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總之,COP 不只是一場又一場的國際會議,而是真正影響我們未來生活的重要場合。希望透過這些討論,世界可以一起找出一條更永續、也更公平的氣候解決之道!
—
參考資料
—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每週三、六更新✨
臉書、IG、方格子🔍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高中生課外活動 #學習歷程 #循環經濟 #永續發展 #COP#氣候變遷#減碳行動#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