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氣候變遷的全球趨勢與挑戰(上)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章筆記來自國立台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之葉欣誠教授之演講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氣候紀錄,在 2023的7/3、 7/4 與7/6 ,是史上平均氣溫最高的3天,破了全球紀錄。此外,WMO世界氣象組織也公布,2023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高了1.43度, 已經幾乎碰觸到巴黎協定規範的升溫1.5度以下的門檻。

這樣的數據預告了全球最大的風險報告是環境風險,不管是長期或短期, 環境風險都是未來10年內的最大的全球風險。若無法減緩氣候變遷速度或調適, 會導致大型複合性災害發生機率大增。


上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布了第六份報告,對氣候科學進行了全面評估。這是在人類仍有機會減輕甚至扭轉人類活動對氣候造成的災難性後果的時間內發布的最後一份報告。預計明年初還會有兩份報告,一份關於影響、適應和脆弱性,另一份關於減緩氣候變遷

報告明確承認,人類的影響已經使大氣、海洋和陸地變暖,這是明確的。這份文件的重要性在於,來自世界各地的氣候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小組分析了數千項研究,並將他們的發現匯總到了這份報告中。

該報告根據人類現在採取的行動分析了5種可能的情況。他們都預測,無論我們現在採取什麼行動,到 2050 年,平均氣溫都會上升,極端天氣事件也會增加。我們現在採取的行動及其嚴重程度將影響2050年後氣候變遷的影響是否會加劇、穩定或開始逆轉。

5種氣候預測路徑

5種氣候預測路徑

這5種情境就是所謂的情境設定SSP(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5 就是我們現在人類在走的化石燃料驅動的高排放結局,照這樣走下去2100年平均氣溫會升高8.5度C,而如果要達成世界上大家設定的2100年升溫不超過2度c以避免明天過後的末日來臨,人類需要走的是SSP1,也就是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為目標。(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很悲觀?)


SSP

SSP


除此之外,NOAA也針對疫情期間,人類一切生產活動下降時期來觀察CO2濃度上升趨勢。只能說排放趨勢減緩但並未下降。

raw-image

紅色曲線為每月月中測得的濃度,黑色曲線為平均趨勢。2021年平均為416.75ppm,2022年平均為420.99ppm(較前一年增加6ppm),2023年平均為424.62ppm(較前一年增加4ppm)。而只要超過430ppm全球平均氣溫就會增加1.5c,也快要達標了。


raw-image

話雖如此,現在放棄的話,末日就直接到來了。因此IAE(全球能源部門)在建築、運輸、交通、電力等4大領域規劃了到2050年的淨零碳排路徑,作為準則讓全世界遵循。


台灣行政院國發會的淨零排放路徑也針對IAE的主軸做了一些里程碑規劃。

raw-image

下篇再來探討,近年COP的重要歷程及各國最新達成的目標與共識。

4會員
14內容數
生活的一些體悟與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央廣】生活有辦法:天氣越來越熱!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做了什麼改變?【生活有辦法】天氣越來越熱!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做了什麼改變?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本週許律師將從法律的角度討論關於氣候變遷與淨零碳排等政策。
Thumbnail
avatar
知言法律事務所
2023-08-24
宜蘭樸門課筆記: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上個月課程回顧: 課程的開始,老師一樣先引導大家回顧上個月的課程,有什麼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 .上個月大家在我的小農場挖集水溝,除草時,同學丸仔收集了許多藤類要做陶藝品的防撞包裝。感謝丸仔的發現,不然我平常都把他們當作「雜草」看待而已,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生態系中的重要位置。老師分享到:每種生物、植
Thumbnail
avatar
慢慢耕 Wei
2022-11-06
原獨火塘|氣候變遷因應法:原住民族制度性提前退場《氣候變遷因應法》排除原住民族,不同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排除原住民,其間差別在於《氣候變遷因應法》是「多邊關稅戰略組織」,是全球產業鏈被強制嵌入「氣候行動條件」的產物。在國際與國內壓力之下,《氣候變遷因應法》自然著眼於企業、財團、國際競爭考量而設計管制手段,這也是草案最迫切維護的利益。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2-05-19
原獨火塘|氣候變遷因應法,管制手段還是逃避責任?所謂的「碳匯」或者既有森林、林業固碳⋯⋯任何類似文字的指涉,都和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高度重疊,其上自然資源應當屬於原住民族,如果現在被國家所控制,那是殖民的惡果,不表示國家理所當然應該繼續控制這些空間。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2-03-17
因為氣不過才提告,後悔了該怎麼辦?人常常在衝動的時候,常常會帶著「怒氣」做出不少難以挽回的事。包括法律上的行為也一樣,可以在新聞上看到很多人在被得罪時,嚷著要提告求償。卻在實際提告後發現法律和自己想得完全不一樣,打官司不但費時間又浪費精神,甚至還得花一大筆錢委任律師處理案件,最後求償的金額都不夠訴訟成本。
Thumbnail
avatar
律師咖啡廳
2021-11-12
國際議題|歐盟 2030 氣候變遷草案引爭論,台灣如何因應碳邊境調整稅? 為了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歐盟委員會於本週三(14 日)公佈了名為「Fit for 55」的氣候變遷草案,號稱是迄今最雄心勃勃的氣候行動,草案主要內容包含擴大碳交易範圍、淘汰汽柴油車、課徵航空燃料稅與環境稅(碳邊境調整稅)等,以在 2030 年前達成減碳 55% 的階段性目標。 Fit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7-26
國際議題|因應氣候變遷,G7 年底前斷絕燃煤發電金援 七大工業國集團(G7)本月 21 日同意,將在年底前的氣候領袖會議上,宣布停止對燃煤計畫提供資金,並逐步淘汰其他化石燃料的金援,並對其他國家施壓,尋求全球合作對抗氣候變遷。 停止金援燃煤被視為相當重要的一步,有助於推動全球控制升溫幅度於 1.5 度 C 之內;科學家認為,這可以避免全球陷入氣候變遷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6-01
創新商業|英報告:因應氣候變遷,G7 應每年投資 1 兆美元支持經濟復甦 今年 6 月 11 日至 13 日,七大工業國(G7)將於英國康瓦爾郡(Cornwall)舉辦 G7 峰會,美國總統拜登也預計將會親自出席。本次峰會的會議主題尚未公布,不過可預計將會聚焦在疫苗分配、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原以及氣候變遷問題。 報告:G7 國家應在 2030 年前投資 10 兆美元因應氣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5-20
陰謀論科普筆記(3)——氣候變遷是個謊言?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質疑全球暖化,引起全國嘩然。懷疑論者什麼會質疑全球暖化?他們的理由又是什麼?
Thumbnail
avatar
黃天
2019-09-06
聽見地球心碎的聲音―「西方文明的崩潰:氣候變遷,人類會有怎樣的未來?」推薦序卡珊德拉是特洛伊戰爭時代的女巫,命運讓她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是天神卻又詛咒她,將沒有人會相信她的預言。
avatar
李偉文
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