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詛咒」、「數據預測模擬未來」
這些對於他而言都是跨出下一步的束縛,此刻他的選項有很多,他進行了多方評估,認為要做出“正確”的決定,過去的經驗與知識的累積正在阻止同時也保護著他。
使用過去“舊“的數據去預測人類未來感性的行為,多麽的自大啊,但這也是防止不安的一種方法,數字的具體性比起虛無漂漂渺的”感覺“或是”理想“實際得多;數字帶來溫飽、名聲、權利,處在某些位置也讓他獲得了尊重。
社會真實性是集體的想像與實踐,那些優秀、順從、靈活、聰明,都是客觀的說法,可是他不知道如何主觀地看待自己,他質疑這些聲音,哪些被定義的好與壞,對他而言充滿疑惑。爾後,接收這些形容詞的情緒,日復一日逐漸平靜,不曉得能多說什麼,他開始笑著致謝,但這也不是他的選擇,那是“好像”得這樣的規範。
把感覺量化二分法,是最便宜行事的方式,分成好/壞、高/低、優/劣,輕鬆多了對吧,這些也多了安全感,在爭論議題時也有了立足點與底氣。
那些模樣在他眼裡,他覺得荒唐,總“感覺”不對,你說呢?